共享理念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共享理念下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共享机会、共享能力、共享水平的综合体现,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之维、结构之维、政策之维,探索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主辅修制活动课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将成为共享理念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行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共享理念是让全国广大人民通过共同分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优秀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的全面推进对当前增强社会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成果最有效的衡量标准是弱势群体所享受的社会资源的量化差异,因此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受到大多数高教研究者关注。
  当前我国残疾人群体的高等特殊教育事业在近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无论是与国外残疾人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相比,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明显滞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新理念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和国内残疾人学生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探索建立一种共享环境下的新型特殊高等教育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1 共享理念下特殊高等教育新思维的内涵
  共享的前提是平等,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当代西方社会进行得较为深入。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西方社会发展理念逐渐远离甚至抛弃早期的功利主义论和资本中心论,而致力于通过“自由”、“平等”“权利”等理念彰显其社会发展目标。①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具有代表的理论,他试图从正义的原则作为基点阐释正义的内涵,进一步强调各个社会中原本的善是自由和机会。残疾人群体,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适性,残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公平在共享社会中最重要的体现。
  1.1残疾人特殊高等教育是共享机会的体现
  共享机会是共享发展的前提,如果共享机会不平等,共享就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共享发展理念首先内含共享机会的平等。②残疾人高等教育恰恰是共享机会的体现,双创时代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着力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仅仅停留在能自己自足的完成生活自理能力,还应该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当前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是按照随班就读方式进行安置,主要包括一是高校招收特殊教育考生;二是在高校特殊教育方面开设专门招收残疾人学生的专业;三是在普通高校建立特殊教育学院。最少受限制环境的是第一种,最大受限环境是第三种。无论哪种模式的高等教育,都进一步增加了残疾人特殊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人员范围,提高了残疾人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素养,使他们能够缺陷补偿和潜能的开发,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发展,为残疾人特殊群体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现代共享理念下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
  1.2残疾人特殊高等教育是共享能力的体现
  共享能力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如果共享能力缺失或不足,纵使共享机会平等,共享也将无法实现,共享能力的不同必然会产生共享水平的差异。残疾人特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提高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从教育的角度,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途径、教学方法等环节都具有特殊性,在教育理念、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恰恰反映在共享能力的差异上。残疾人高等教育因地域、文化、经济呈现出共享能力综合差异,这必然导致共享水平的差异。残疾人自身文化程度、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同时作用于共享能力,教育差异决定了共享能力,共享能力反作用于教育差异。残疾人高等教育应落脚于提升共享能力才能有生命力,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残疾人教育理论发展、理念更新和丰富高等教育内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选择的不仅仅代表了当前教育理念的多个维度,更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核心。
  1.3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共享水平的体现
  共享水平是共享发展的前提,在切实保障共享机会平等的前提下,共享能力和共享水平的差异须限于共富范围之内,共享水平是共享机会、共享能力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明确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残疾人教育系统属于教高层次教育,体现残疾人共享社会福利的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围绕共享发展思路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布局,其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果共享和创新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
  共享机会、共享能力、共享水平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按照西方经济学熊彼特的新经济学管理理念,将资源配置努力或尽可能达到雷帕托最优模式,社会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共享理念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将是社会资源是否优化配置的重要量化指标。
  2 残疾人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三重维度
  2.1理念之维:从随班就读到融合教育的演变
  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滨州医学院在1985年面向全国开始专项招收肢残学生;北京大学和长春大学在1987年面向全国针对盲、聋学生发布单考单招计划。天津理工学院在1997年面向全国范围招收具备高中同等学历的听障青年。在中国长期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随班就读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与教育理念。随着西方融合教育思想的出现,回归主流、一体化、正常化教育发起等理念出现在特殊教育领域,美国特殊教育经历的隔离式特殊学校或机构、特殊班、瀑布式多层次服务体系、到融合教育的变化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影响深远。当前,共享思想的核心恰恰是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社会观念为基础,是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在普通高校接受专业教育,追求残疾人特殊教育的高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尊严与社会公正的平等化。虽然我国目前有跟班就读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来讲教育水平、人力、资源、相关服务等都不足,但是从发展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创设一个和谐、接纳的社会氛围、持续的宣传教育公平观念、秉持融合教育理念,都是我们当前和未来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残疾人 理念 共享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