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项评价问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及教育国际化相关理论,结合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指标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18)02-0117-08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存在着必然联系。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来说,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够,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育管理水平、质量水平、服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有效利用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构建育人新机制和新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教育要素共享,是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它可以满足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增强自身办学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愿望。
  截至2016年3月,我国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403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约占90%。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办学理念与办学条件还不够成熟。并且中外合作办学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着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声誉。为此,目前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投入很大的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国际教育组织及其协会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Sergio Machado Dos Santos分析了欧洲跨国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了现有的跨国高等教育监管体系、质量保障和学历认可体系。[1]Baird从国家质量保障机构的角度来看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审核,并就跨国教育项目和机构质量的审核方式、要素等进行了探讨。[2]郭建中认为可以从国际化办学程度、办学机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评价中外合作办学状况,并以德国汉堡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为例,详细说明了这两所大学在合作前对上海理工大学的具体评估要求。[3]宗希云通过分析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和现存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文件,提出了以理念与认识、项目管理、环境与条件、教育教学体系和项目优势发挥为一级指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指标体系。[4]Fang对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的跨国高等教育计划之间的不同进行比较,并从国际化水平、机构等级政策与机构文化理念、资金管理、学术性强度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跨国高等教育评估。[5]汪建华为中外合作办学选优评估体系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并给出了一种指标框架[6]。刘梦金介绍了新加坡教育信托计划,认为该计划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可以借鉴到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标准中。[7]
  现有研究虽然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发挥了积极的借鉴作用,但对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远远不够。例如很多研究往往更加关注某些具体方面,对全局的综合考虑有所不足。一些国外的指标体系虽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由于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的,因此立项审批是把好质量关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项评价作为切入点,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结合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战略目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统计筛选等方法,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确保引进优势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校办学能力做出有益探索。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我国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伊始,政府部门就颁发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以规范办学工作。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并于2004年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6年,就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2012年3月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对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格条件、机构设立、组织形式、审批与活动、管理与监督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性说明。而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仅对中外合作办学做出了总体规划,同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上纲领性文件是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依据。
  在选取具体指标时,需要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特征和实际内涵,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各类影响因素,结合自身特点与战略定位,对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量。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完整地刻画评估对象的主要属性,并客观体现评估对象的优劣,同时各指标还应具有可测性、区分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此外,指标体系还应具有清晰的层次性,且有明确的观测点及度量标准。
  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架构时,主要从合法合规性、资源优质性、管理规范性、未来发展性等角度出发,力求评估结果能充分反映国家、高校、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目标与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 办学 中外合作 评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