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首先辨析了高等教育质量主体监控的重要性,接着从多角度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阐述,经过多方面的总结研究,提出了建构多元主体质量
  监控机制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2.074
  0引言
  在当今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下,实施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下建立多元化质量监控机制是符合时代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主体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政府一元监控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监控权力集中化,监控主体单一化
  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看,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直接的行政控制。虽然有些高校,社会组织,以及教育市场部门都积极地的参与到监控中来,但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上政府的决策权利过于集中,自然导致了政府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使其他组织对教育质量监控的影响力大为削减。虽然由单一的政府监控效率会很高,而随之进行的教育质量监控活动也会一帆风顺。但缺乏其他方面的监督,会显得监督力量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不但达不到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端。
  1.2国家权力缺乏制约,权力机构不平衡
  虽然政府评估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监控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其评价总是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存在各类问题,这主要受我国国家权力缺乏制约和权力机构不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一,我国市场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教育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建立都要求高等教育在当今市场经济规则下和利益主体下办事。其二,为了保障高校在众多利益集团间的相对独立性,不论为其他社会部门的附属品,高校必须拥有相关的自主权力。然而,在对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上,我国各類高校还没有发觉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基础地位,并把自己看作是被外界监视的对象,对外界的监控也是听之任之,毫无自我监控的能力和动力,达不到自我发展和判断的目标。
  1.3中介机构缺失,其独立性与竞争性有待加强
  经济体制的转轨、办学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价值的多元化需要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介机构,照顾多方面的利益,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在我国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政府的直接领导或者组织下形成的,我们称之为官方或半官方评估中介机构;另一种,是由民间的一些组织自由形成的,我们称之为民间评估中介机构。不管在什么组织的领导下和什么力量的推动下,官方中介机构和民间中介机构在其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都避免不了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它们各自的实践能力。
  对“亲政府”的评估中介机构而言,独立性缺失是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在其建立的开始就慢慢受到政府的影响继而被官化,这样一来这些机构就等于是政府机构的另一只手。因此这种机构会毫无自我特色,缺乏专业能力,始终活在官方的阴影下,而且还不被高校认同。在官方的庇护和主导下,他们失去了相应的改革潜力和创新动力,自然也不用面对生存危机。
  2建构多元主体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为了科学构建多元主体质量监控体系,基于我国目前现状,就必须构建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制度,这就需要我们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为基准,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经过继承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制,继而在高等教育监控体系中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学生的主体性。
  2.1以地方组织监控为主,以政府宏观质量调控为辅
  政府的选择应该是改变统包统揽式的单一控制模式,形成政府与高校,以及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等共同参与评估、共同管理的多边共治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要充分的发挥地方组织的主体作用,确定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性,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两重意义。其一,既不让政府的评估牵着高校的鼻子走,也可以代替市场发挥其调节作用,而且还为高校指定了正确的方向,让他的发展方向更为宽广更为准确。其二,一旦出现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迅速改正,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补充,预防市场自发调节带来的隐患,确保高等教育平稳、迅速、健康地发展。
  2.2社会监督力量逐步增强,监控体系日益完善
  现在社会各界力量对高等教育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也慢慢的拥有了参与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权利,自然也需要其承担相关的一些责任。因此现在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下所发挥的监督力量更加举足轻重。具体而言,社会一方面以质量为杠杆,通过选择性地接纳高等教育的各种服务,对高等教育提出基本质量要求;一方面又以多样化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行轨道,一旦偏离方向就及时给予提示、调控和干预。在其他方面,为了进一步保障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利用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等渠道,给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据。
  2.3确保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推动学术性质量与社会性质量的有机结合
  一直以来高校的教育质量监控一直处于基础地位,而政府的教育质量监控相对来讲就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主要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政府、社会作用发挥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体现。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我国各高校为了维护自己内在的主体性和学术性,保障教育质量生成和发展,都极其重视教育质量的监控和关注教育质量的发展。学术性自我保护与国家、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然而真正长久的教育应该促使学术性质量与社会性质量的有机结合。学术性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它保障了社会性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正常运行,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等教育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通过《高等教育法》来确定自己合法人的地位,这样一来政府主导管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就逐渐被打破。虽然学校表面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机体,但由于高校教育各项经费都是由政府全权提供,因此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监控间接的被政府影响或主导,致使学校的主体性得不到完全的发挥,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高校的教学自由和学术发展。由此可知要想使高校拥有独立自主的质量监控体制,充分发挥高校质量监控的主体性,高校就必须重视科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以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为宗旨,建立“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体制,大力培养高人才,通过教育的成果换取政府的认可,让政府给予高校完全的自治权利。教育的输入是指对教育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资方面的投入,例如:师资力量、教育方法、管理制度等,它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包括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它是实现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输出是指经过教学过程在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例如:学生就业发展、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数量等,它是高校教育的质量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毛尚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2):3740.
  [2]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3538.
  [3]史秋衡,罗丹.从市场介入的视角辨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念[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9):2122
  [4]罗丹.中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观比较[J].大学教育科学,2007,(3):3233.
  [5]刘和忠.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2,(8):4142.

相关热词搜索:视角 教育质量 主体 监控 机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