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策略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汉姆·库珀(Harm Kuper)教授,现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德国教育学会会长,是教育管理、成人与继续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还是德国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在教师培训和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教育实证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在高等教育、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主持十多项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研究项目。在采访中,库珀教授介绍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情况和经验,对国际化背景下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和教师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当前我国坚持扩大教育开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国家软实力的政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举措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林自由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德交流;教师教育
  一、柏林自由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库珀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采访。首先,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柏林自由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情况。国际交流合作对学校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库珀:柏林自由大学诞生于冷战时期,从建校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被分割为两个区域,原柏林大学被划入东柏林境内,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管治;而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从原校出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支持下,于1948年12月4日建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学”,即今天的柏林自由大学。在特殊的冷战背景下,国际化从一开始就对学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与美国等国家的高校也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之后的发展中,柏林自由大学逐渐成长为德国的学术重镇,尤其是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人文、数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形成了非常强的科研实力,而且几乎每个学科领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大学教授个人的国际交流也非常活跃和频繁。
  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不同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科由于学科属性必须要国际化,比如比较文学或外语类学科,它们本身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国际化的。自然类学科,比如数学,国际化起步较早而且程度较高,成果也多用英语发表,这得益于它们的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国际共通性。而其他一些学科,比如教育科学,有很强的国别传统,它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本国国内的教育情况,研究主题也主要涉及本国的教育问题,虽然在研究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涉及国际经验,但相比之下国际化进程比较缓慢。在我所在的教育与心理学院就能明显感觉到,与心理科学相比,教育科学研究关注的大都是本国的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也多用德语发表;而心理学的国际化进程则开始得早得多,他们的研究不局限于本国层面的问题,而是全球共通的问题,很多成果都用英语发表。
  《世界教育信息》:柏林自由大学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战略和举措?
  库珀:柏林自由大學有很多推动国际化发展的举措。从国家层面来说,德国有支持本国精英大学的计划和项目,精英大学可以申请到额外的资金支持,柏林自由大学就属于其中之一。秉持建立大学国际网络的理念,柏林自由大学在莫斯科、纽约、新德里、开罗等全球多个城市建立了联络办事处,包括在中国北京也有办事处。这些联络办事处作为柏林自由大学在当地的代表,主要工作就是与所在的国家和大学建立联系,推动其与柏林自由大学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高柏林自由大学在当地的知名度。例如,北京办事处就在推动两国学者和学生交流方面做了相当出色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柏林自由大学在全球已经拥有苏黎世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浙江大学等很多合作伙伴,双方签署了伙伴协议或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开展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
  国际合作涉及合作模式问题,国际合作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其中,“自下而上”的模式是双方教师通过接触先有了共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愿意合作而产生的研究项目,但这种合作可能会缺少来自于双方机构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就是在北京办事处的安排下到中国的大学寻找合作研究伙伴,但最后没有成功,原因之一是语言不通,可能有共同的研究兴趣,但因为他们不会讲德语或英语,而我又不懂汉语,双方无法深入沟通,也就无法开展合作。当然,近十年来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双方有了具体的合作项目之后就可以向学校领导建议签署伙伴合作协议来支持项目的开展。因此,大学推进国际合作不应只是在“收集”合作协议,而应是“聚焦”开展实质性的项目合作。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大学应该做些什么?德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中有哪些成功经验,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应如何应对?
  库珀:当我们谈到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的时候,我们往往很少提及它的研究的方面,而更多的只是把它理解为高中后教育(tertiary education)。当下,包括中国和德国在内,很多国家都面临高等教育系统的膨胀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学习。这一方面使得国际化变得容易,因为大学的学生基数增多,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年轻人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中来。另一方面,这又使得事情变得复杂和困难:随着大学自身的膨胀,大学往往面临一系列内部问题,这会造成本来可以用于国际化的资源不得不倾斜给处理由于学校膨胀所造成的内部问题。当我在将高等教育理解为高中后教育的情况下来谈国际化进程时,涉及的主要问题或者说主要任务就是语言,大学要为那些到海外留学和来本国学习的学生开设不同等级的相关语言类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技能。此外,还涉及大学授课的语种问题。国外的学生到德国的大学上课,大学是否能够提供国际通用语言授课的课程呢?我们会发现不同学科的情况不同。自然科学领域在这方面就比较先进,它们共通的学科语言和概念等因素会使得国际化比较容易,有更多的英语授课的课程。因此,语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大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国际化 展望 策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