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人本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自我实现和人格的完整养成,强调情意教育价值和人际关系教育,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理论基石。基于此,论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并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關键词:人本教育;成人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2-0004-03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1.人本教育思想的起源
  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关于“人”的学说,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继承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传统,19世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恢复了人本主义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现代人本主义与它们都有渊源关系。
  2.人本教育思想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在现代人本主义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人本主义的崛起直接导源于解决现代西方社会弊病的努力。现代新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幸福,提高了人的主动性、自由度和个性化发展程度。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加快了生活节奏,也造成了经常性的高度紧张感;对自然界的毁灭性开发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新科学技术的滥用加剧了军备竞赛,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伦理道德的颓丧,社会的犯罪率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下降了。伴随新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技术决定论”的泛滥、资本主义社会与人的全面异化的困境,以及传统维理性主义教育模式的局限,都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出现提供了现实针对性。
  人本主义的崛起还与西方的“马克思研究热”有关。叔本华、尼采的唯意识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一代,第二代是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第三代是20世纪20年代后相继出现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又以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最为著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西方社会几十年一系列革命的失败的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复苏的矛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全面异化的反差,以及社会主义阵营“斯大林主义”的独裁统治的出现,特别是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文的首次公开发表促使一大批西方学习、借鉴、修正和超越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及“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50-60年代是西方社会大学的拓展时期,大批工人阶级青年上了大学进而强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本“新工人阶级”和“职业经理阶级”,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学术研究推向政治斗争的前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如萨特等人就领导和支持了这场运动,可以说正是与新左派运动项目适应的新左派教育运动促进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确立和传播。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性
  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赫尔巴特等都十分强调个人的发展,他们或是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学说,反对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封建学校,主张教育符合儿童的“内在发展”顺序以培养个性,从而得到自由发展的人;或是提出理性主义的教育学说以谋求个人理性的发展。现代新教育运动可以说是人本主义思想产生的前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新教育运动,都十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新教育运动的要旨是解放与发展青少年内在的精神力量;尊重个性;注重兴趣,主张以生活活动充实其兴趣;注重自治活动;强调社会协作;男女平等与共学;强调人的尊严与国际协作。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教育思想空前活跃,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20世纪的人类学思潮也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学术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80年代初期,刚刚开始扭转过去几十年造成的新的闭关自守的局面,西方文化就大量地介绍进来了,其带有明显的补课性质,也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了国外学术研究的进程和现状。人本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大量涌入就是从80年代开始的,它又与我们对苏联教育的影响和我国几十年教育的得失进行反思联系在一起。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应该说是颇具活力的,它的许多合理见解与我们的一些缺点或失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时间成为了我们反思教育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我国教育界在此后的十余年来的几乎每场大讨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它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1.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教育继承了历史上的人文主义和早期人本主义注重人、关心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德国人本主义教育家波尔诺夫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见解,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工艺教育学”,它把人看作是可以任意加工的对象,是可以通过教育连续地“造就”“培养”的生物有机体,他认为教育的对象是各具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其教育具有非标准性、非连续性、非理性和随机性。罗杰斯长期研究“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法,并把它运用于学校教育,提出了“非指导性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是围绕“自我”组织起来的,在心理咨询或教育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使人体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消除因过去受人操纵而形成的消极、依赖、推诿的习惯和态度,从而增强人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在教育上的运用,更是突出了人的主体价值。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人本 成人 思想 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