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市场化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 基于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个命题,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已经有许多的讨论。英美等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大致始于90年代初。在过去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否“市场化”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相对于社会大众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的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时常成为政府推卸公共责任、摆脱财政困难,高校乱收费的代名词。文章阐述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探究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原因,总结了海内外的经验,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好处和隐忧,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隐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9. 094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9- 0210- 04
  0 导 言
  高等教育在全球各地急速发展,英美等传统留学大国的自费高等教育课程也愈来愈多,国际留学生向来都是不少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虽然部分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典等的大学仍保留免费教育制度,但欧洲的教育改革已令部分国家的大学逐走向企业运作模式,社会责任再不是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后,“教育市场化”理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来的大学理念与市场讲究利润的导向产生剧烈的拉扯,大学生已多次为加学费而发动示威,学生未毕业便负债累累,而学生债务愈滚愈大,甚至出现了“因教致贫”的现象,对社会而言亦有如计时炸弹。因此为了避免这两股力量毁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研究持续在进行着,冀能找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教育产业的国际化及市场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 且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最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应的召开了专题会议, 讨论对全球带来的影响, 并对相关政策做了具体的规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中国正是受这种扩张趋势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趋势已渗透到每个行业, 无论是学术界、政府还是商界都受其影响, 并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由温故知新的角度,了解教育市场化,从而得出一条出路。
  1 高等教育市场化之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随着社会高度的工业化与凯因斯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下,人民期望政府是一个“大有为”的万能政府;不过在90年代以后的今日,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发展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经济思潮的催化下,人民转向盼望政府是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政府[1]。换言之,“大政府、小个人”的传统思考模式已遭扬弃,取而代之的是“小政府、大个人”的当前思维模式[2]。另外,教育市场化之力量与机制除了可以作为教育发展的能源以外,还能激发教育的效能与效率极大化。因此,各国政府试图引进市场化的力量,让大学经营达到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与经济(economy)三大目标[3]。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化着重消费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雇主与企业等)导向的经营理念,所以学校就必须设计吸引学生的教学与藉以满足学生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课程[4]。
  2 市场化应对策略
  因应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洪潮,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高等院校,不得不作为,以应付这空前的改变。简单地说,是从依赖拨款到自力更生。
  2.1 增加学费收入
  大学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的主要“顾客”——学生。提高学费这种最直接、最可靠的增收方式,使得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运营机制更为趋同。从1985年到2000年,美国四年制公立高校的学费上涨了69%,接近于四年制私立大学82%的上涨幅度[5]。公立高校学杂费的上涨由州内学生、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共同承担,增加州内学生学杂费往往遭遇强劲的抵制,所以公立高校更愿意招收更多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这两类学生的学杂费相对更高,而且很少给州政府和公立高校制造外部压力。
  2.2 积极争取慈善捐赠
  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的历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大致相当,这是因为美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学院”建立在慈善捐赠的基础上,并在其成立后的第三年即开始了寻求私人捐赠的历程。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世纪里,慈善捐赠一直作为办学经费的重要补充,助推美国私立高校发展壮大,筹款也成为美国私立高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但在公立大学方面,由于有州政府稳定的财政支持,自主筹款工作一直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地位。一些公立大学也会在重要的纪念日启动筹款运动,但是不会如私立高校一样持续开展类似活动。20世纪末以来,政府财政支持的大幅减少迫使公立高校不得不学习私立高校的筹款模式。要在大学排行榜盛行的时代取得相对优势,公立高校不仅要与其他同样处于经济困难中的公立高校竞争,还要与更具筹款经验的私立高校比拼,这就需要公立高校从校友和社会争取更多的私人捐赠。
  2.3 引入学术资本主义
  Sheila Slaughter (斯劳特)和 Larry L.Leslie(莱斯利)在其《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中,將学术资本主义定义为:“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6],斯劳特和莱斯利所谓的“院校”主要是指公立研究型大学。她们指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人员愿意与企业和政府开展基于商业革新的合作,是受到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支持减少的影响。为了应对传统收入的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始,公立大学变得愈发具有创业精神。大学努力减少对传统收入的依赖体现在寻找新的创收机会,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技术转让过程来实现,即将学术创新申请专利并授权产业界使用[7]。 除此之外,许多大学还通过创建附属公司、科技园等途径促进技术转化,寻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化收益。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市场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