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之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两个较为常见的概念,而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却无定论,且在使用时普遍存在混用的现象。对比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界定,甄别“保障”与“保证”各自适用的不同利益群体作为主客体时的情境,以及分析“Quality Assurance”译文的贴切性,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保证;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8)04-0136-03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我国教育部评估工作的展开,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也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学术界较为常用的术语。根据笔者的检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目中包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论文,1978年—2007年共有134篇,题目中包含“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论文,1978年—2007年共有96篇。
  那么究竟何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何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呢?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认识。纵观近几年已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就不难发现:一种观点是“内涵相近,名称不同”,指的是同一内容;另一种观点是“名称相同,内涵不同”。
  诚然,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也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也罢,目的都是为了“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对于目前亟需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这件事来说,在实践中“怎样做”才是关键,笔者辨析概念这种空谈理论的事似乎有点“纸上谈兵”、“咬文嚼字”。但是正确的理论特别是准确的概念,能为实践指明方向,甚至能使实践事半功倍。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也曾经说过:没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辨析明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这两个概念(以下简称“两个概念”),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个“质量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质量的工作更好地进行。
  
  二、对“两个概念”已有的解释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当属陈玉琨教授等人所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一书影响最大。该书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要求高校全体员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与自觉性,认真地实施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教育质量目标,一步步地达到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1]8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志仁提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是以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价为基础,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等教育机构或者专业进行质量审计和评估的活动。[2]3贾汇亮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可以定义为“为维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管理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高等院校内部为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行动;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评价委员会、社会评价等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查。[3]19余晓波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主体(这里主要指政府、社会和高校),通过运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所进行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促进活动。[4]124邱国锋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特定的实体依据一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过程和程序,对高等教育,主要是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并向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5]33
  2.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较早较深入研究该问题的著作是安心教授的著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该书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定义是:国家、社会、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对教育质量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监控所建立的管理体系。[6]3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的定义如下:毕家驹教授指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对教育质量保证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质量保证是为维持并提高教学、学术及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标准的全部体系、资源及信息的总和。这一定义涵盖了与质量有关的各种因素,从多维的角度阐释了影响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7]10苏秦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实质是通过建立质量体系及通过质量保证活动,把教育者和教育的服务对象(顾客)联系起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国内外的教育“顾客”,使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8]48田恩舜则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指特定的组织根据一套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并向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士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保持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整体发展。[9]15另外,田恩舜指出,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与把握:首先,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质量的保持和提高,二是向政府、雇主、学生及其家长等众多的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提供质量证据,证明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增强他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信心;其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特定政策和过程,如设立质量保证机构、制定质量标准、确立评估的方法和程序,等等。[10]29吴文俊指出,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专家Diana Green的观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指“特定的组织为向学生和社会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的控制、审核和评估”[11]24
  
  三、对“两个概念”的辨析
  
  通过仔细对比以上列举的几种解释,可以发现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差别在于质量保障/保证的主体与客体,即“谁来保”和“为谁保”的问题。众所周知,与高等教育质量相关的利益团体不外乎政府、高校、学生(市场)三个方面,其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学生(市场)一方目前只能作为客体而不能作为主体,且三者均不能同时既是主体又同时是客体。
  
  注:“?”表示在此处用“障”还是用“证”字尚不确定。
   通过该表,就将问题简化成了“选词填空”,即在四种情境中哪个用“保障”合适,哪个用“保证”合适。下面通过对“保障”与“保证”两个词的分析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中,“保障”一词的意思是:(1)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2)起保障作用的事物。[12]46“保证”一词的解释为:(1)担保;担保做到。(2)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3)作为担保的事物。[12]46
  安心教授曾指出:“保证”涵有承诺,使人确信之义;而“保障”则更多注重于后勤、物质、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供给与调适。[6]3
  综合起来,笔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保障”可以理解为“保护高等教育质量不受侵犯和破坏”。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现实,“侵犯和破坏”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等教育质量带来的冲击,也可以更为宏观地理解为整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特别是社会观念的更迭对高等教育质量带来的冲击;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保证”可以理解为“担保、确保高等教育质量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或水平”。这里的“要求或水平”就是不同的客体提出满足各自利益的“要求或水平”,高等教育主体向提出“水平或要求”的客体“保证”其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辨析 高等教育 质量保证 教育质量 概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