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上

发布时间:2017-02-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华历史上篇一: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图)

唐太宗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又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又有多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二、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

其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奉为“文财神”。

三、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少有大志,不拘小节,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来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危急,班超当机立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定先下手为强,斩杀匈奴使者百余人。鄯善举国震恐,随即归汉。

班超驻守西域32年,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大汉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四、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武艺过人,善诗词,通古学。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却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20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韵沉雄,清峻通脱,慷慨

悲凉。

五、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发明家,人称“卧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三分”。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勤勉谨慎,事必亲躬,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公元227年,上疏《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公元234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娴熟韬略,学识渊博,兼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多谋略,善巧思,曾革新“连弩”,造“木牛”、“流马”,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千百年来,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的故事亦为世人所歌诵。

六、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多谋略,人称“美周郎”。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并吞江东,大都督周瑜扬长避短,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名震华夏。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年仅36岁。

周瑜文采超群,性情宽宏,雍然大度:“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文武双全,雅量高致,精于音乐,时有谣谚道:“曲有误,周郎顾”。

七、李世民,即唐太宗,李渊次子,以“济世安民”为名。雄才大略,智勇兼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被夷狄蛮羌尊为“天可汗”。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视民如子,不分华夷,海纳百川,文治武功均有杰出的建树,世誉“贞观之治”,亦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之一。

八、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位杰出的文学家、改革思想家和教育家。

|公元1038-1043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善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号令严明,夷狄不敢犯,被敬称为“龙图老子”、“小范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

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被贬,后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且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范仲淹亦被朱熹誉为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九、王阳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明代心学泰斗,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发展为姚江学派,对明代及后世儒学影响甚巨。

作为一介书生,从未上过战场的王阳明通过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很短时间内就消灭了盘据数十年的叛军势力。后宁王叛乱,王阳明成功的运用宣传战和反间计,然后趁敌不备先攻南昌,反客为主,使宁王陷于被动。决战中火攻南康,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35天。

王阳明晚年奉旨南巡时,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

十、曾国藩,号涤生,原名子城,谥文正,中兴名臣,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他建立湘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挽救了清政府;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毛泽东亦言“独服曾文正”。

文胆武略,曾国藩当为官场楷模。

中华历史上篇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major events in Chinese history

1. 秦始皇统一中国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by Emperor Qin Shi Huang

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楚国、齐国],统一天下,正式建立秦朝,称"始皇帝",时年三十九岁;秦始皇统一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2. 鸦片战争Opium War (1840-1842)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 太平天国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1851-1864)

太平天国1843年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势力遍及中国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3年。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特例,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势力,中国官方认定之"中国农民起义"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而在清朝初年剃发易服之后,太平军因拒绝此俗,亦被称作长毛、发贼。

4. 戊戌变法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5. 辛亥革命the 1911 Revolution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6.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Old-democratic Revolution)。

7. 五四运动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南昌起义Nanchang Uprising (1927)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是指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9. 九一八事变September 18th Incident (1931)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0. 长征Long March (1934-1935)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与中国共产党敌对的中国国民党将此事件称为"流窜"(to flee hither and thither)。

11. 西安事变Xi'an Incident (1936)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2. 卢沟桥事变Lukouchiao Incident (1937)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13.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拓展]种族灭绝genocide

14.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1937-1945)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15. 解放战争Chinese People's War of Liberation (1946-1949)

解放战争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继续和完成,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6. 土地改革Land Reform, Agrarian Reform (1950-1958)

[heavenseeker: 历史年代的记忆差不多还给老师了,其实俺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划定在1950-1958]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

17. 整风运动Rectification Movement (1957-1958)

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其中以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有名。故整风运动通常专指延安整风运动。

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运动进行中由于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转为反右派斗争,这次整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整风的方法逐步从党内运用到社会各方面。

18.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1958)

"大跃进"是在1958至1960年上半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试图利用中国大陆充裕的劳动力和蓬勃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高层部分领导人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草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 文化大革命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自1966年开始,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的被捕后为结束。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1978)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

中华历史上篇三: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事件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事件

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打击或是一次比较大的失败,都可以归纳为耻辱的一页。在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国家。但与此同时,耻辱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大部分的耻辱事件,都是由于外敌入侵导致的,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中国人自身内斗的恶果。透过这些惨烈的历史,我们能从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吗?

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蛮族所灭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宫涅继位,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幽王继位后,天灾人祸纷至杳来,社会上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脏地带关中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地震之后又遭旱灾,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饥荒严重,对于危机日重的周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

烽火戏诸侯(资料图)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周幽王酷爱美女褒姒,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后人把幽王的这场焰火晚会称之为“烽火戏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来了”的另一版本。据载,当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台燃起冲天的烟火,临近诸侯带着士兵在黑夜里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到骊山脚下,前来勤王,那鼎沸的人声、战马的嘶鸣,再加上无数条游动的火龙向焰火晚会中心集中之时的那种养病壮美景观,真是大开眼界,联想起这是宠爱自己的天子谎报的战警,不由得莞尔一笑。但这一笑,却让西周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兴兵讨伐申侯,欲杀宜臼,申侯大怒,联合北方的游牧部落犬戎,吕(今河南南阳),缯(今河南方城)等国举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次上了当,这次又以为是国君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残留的大臣复立宜臼为太子,继承王位,即周平王。平王后迁都于洛邑。从此,西周灭亡了。在与中央王朝的对抗中,游牧民族第一次占到了便宜。这样愚蠢的王朝,灭亡了倒也活该。

2、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相当多文化价值的古籍都被焚毁。

焚书坑儒(资料图)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雇佣的几个术士,一直没有炼出所(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中华历史上)谓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后又逃出宫去。秦始皇一怒之下将咸阳400多名书生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将他们全部坑杀。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3、最软弱的王朝结局:公元316年西晋悲惨地灭亡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十多万饥肠辘辘的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大统一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

西晋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松散、最无能的王朝。它始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外没有巩固国家的边疆,对内没有整治好各路诸侯。它亡国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但秦、隋都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灭亡以后的农民领袖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开启了汉、唐盛世,而西晋王朝的覆灭,却使得刚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

西晋当时的国土范围(图中黄色区域)

西晋上层统治阶级荒淫腐败,而下层百姓则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西晋的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马邺向匈奴投降后,长安城里的男人几乎被匈奴人全部杀光,女人成了他们玩乐的工具。在那个黑暗的历史中,鲜血染红了华夏的天空。

4、王朝的丧钟:公元612年隋军远征高丽的惨败

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了远征高丽的战争。此前虽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讨过高丽,但惨败而归。隋炀帝决心吸取父亲后勤补给不足的教训,亲自动员全国上下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

只可惜如此壮大的场面,却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上的。为了征收到足够多的军粮,强行收刮农民的口粮,此时在黄河沿岸与中国南方,频频发生天灾,官员又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而隋炀帝却把大量物质和钱财都规划到对高丽的战争中。在军队内部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厌战情绪十分严重。这注定将是一场大劫难。

隋军远征高丽(资料图)

隋军度过鸭绿江,没有遇到棒子的大规模抵抗。隋炀帝得意洋洋,认为棒子不堪一击。殊不知这是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随后朝鲜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丽军队也开始了反击。人生地不熟的隋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隋炀帝被迫下令撤军。

此次远征高丽,使隋王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损失,有10多万人战死。事后高丽人将隋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码在道路两旁,延绵达数公里之长,作为向中国人炫耀的胜利资本。对高丽的战争几乎掏空了隋朝的国库,6年后,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样,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5、靖康之难:“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腐败。金国统治者认为宋朝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决心趁胜追击,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靖康之难(资料图)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北宋军队兵败如山倒,一路溃败。1126年12月,金军前锋已经抵达开封城下。1127年1月,金军攻破外城。2个月后,金军攻入内城,北宋宣告灭亡。金兵开始大肆抢劫财物,屠杀平民。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金人在开封犯下的暴行,堪称又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统治:1279年南宋灭亡

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次年,蒙古人挥兵南下,但被宋军阻击在长江北岸。1267年,登上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来。1273年,襄阳失守。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南宋都城杭州。此后,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江《今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3月19日,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蒙古军队包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势力宣告瓦解。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 历史上 中华书局九上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八上历史提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