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物流人才教育培养的“贫困循环”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aja/daja200909/daja200909155-1-l.jpg
  摘要:本文从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市场上的特殊的供求状况分析入手,分别站在人才和企业这一对主体的立场上,对各自的成本收益及其行为选择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分析阐述了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的“贫困循环”问题的产生与给我们的启示,对树立科学的高校物流人才教育培养的理念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物流 物流人才 教育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也是发展的红红火火。面临着“第三利润源”的诱惑,各路物流大军纷纷吹响冲锋的号角,究竟鹿死谁手,何人能够入主中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超前的理念固然是重要条件,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人——物流人才。我国的物流人才市场存在着特殊的供求关系,供需矛盾凸显,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并且反过来制约人才的培养;没有人才,物流企业就没办法发展,客观上造成一个“贫困循环”的怪圈。
  
  一、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的供求分析
  
  截止至2005年,全国共有109所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31所院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经过对这些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及其培养实践的综合考察,现在我们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结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信息、网络技术、运筹和系统工程等方面知识;计算机、外语等基本技能,物流专业知识。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实验和实践环节。物流工程则是物流和物流系统向软硬科学相结合的工程模式进行转变的新的学科,该专业人才主要是对各种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分析、优化和评价,以及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建设,对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进行开发和应用。
  按照目前的培养计划要求,应该说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教育学科设置培养结构基本合理,辅以实验室教学和物流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物流专业属于“新生儿”,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2001年批准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开设物流工程专业,“长兄”不过5岁,“幼弟”刚满四龄。虽说借鉴了国外物流的先进经验,但毕竟和我国具体实践相差甚远,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直接影响到毕业学生的质量。发挥“后发优势”搞好物流专业,任重而道远。其次,物流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掌握的知识既博又专,从现在物流专业招生情况看,生源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再次,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培养出适合于物流行业所有环节的人才,必然有所侧重。从目前的实际来看,由于各校原有基础不同,培养各有侧重,但总体上仓储、运输等传统方向上较强,缺乏综合性高层次人才培养,思路局限于传统模式,未能与国际物流人才标准接轨。因此,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最后,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自己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能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可供借鉴的经验案例不多,兼之我们强调物流专业学生的高起点培养,因此我们所学的来自国外先进经验的很多知识得不到实践的机会,理论和实践脱节。
  以上是对我国以高校培养为主的物流人才供给情况的简单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
  经过对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分析,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熟悉基本业务流程操作的基层岗位,如保管员、采购员等等,企业对这一类的人员没有什么要求,薪水待遇较低;第二类是要求具有中等学历以上的专一型人才;第三类是要求具有高等学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是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远远不够,基本上还是散、小经营,建设发展虽然有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毕竟和中国实际相差甚远,如道路交通、贸易方式、交易习惯等等,因此企业更需要本土化的经验,需要我们自己的物流人才,尤其是熟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熟悉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和惯例,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的创造性人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原物资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其职工总数的7.5%,大大低于我国其他行业,与物流业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甚远。在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的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中,对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的物流经理、主管及副总裁等物流管理人员的接受教育程度调查显示,大约92%的人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并且,其经验表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要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经过以上供、需双方情况对比,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短期内存在矛盾,我们教育培养的物流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一是数量上的缺口很大。按照目前高校的培养数量,每年的毕业生不超过5000人,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方向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达10万人,而且需方的发展速度要超过供方的培养速度,就是说以后的几年中,缺口会进一步拉大。二是质量上的差距存在。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急需一大批懂管理、精专业、有技术、会设计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和中层次专业人才。而教育培养的人才则达不到这一要求。三是时间上的矛盾。对于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我们不是培养不出来,人才从接受学校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到最终“成材”需要时间,一般是5到7年不等,我们的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又是刚刚起步,所以短时间内物流人才市场上将出现供给严重不足的现象。在这种特殊的供给与需求的环境中,物流人才和企业会如何进行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下面我们进一步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二、决定供、需双方行为选择的成本——效益分析
  
  人们在就业时,自觉不自觉地都会进行一些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选择对自己受益最大的行业和岗位。企业直接以盈利为目的,更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物流人才市场特殊的供给与需求又决定了双方进行行为选择的特殊性。
  1、人才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其行为选择
  对于物流人才的成本来说包括他的教育成本和选择物流业将来发展趋势的隐性成本。其中物流人才的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学费、生活费用、书本费、杂费等)、间接成本(社会实践费用、选择读书的机会成本等)。教育成本投资方面物流专业和其他专业并没有太大差别,那么其选择物流专业学习和选择物流行业工作的主要衡量依据就是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的隐性成本,即对未来的物流业发展美好前景的预期。而当前的物流专业人才供给弹性非常大,年薪八万到十几万的岗位急需物流人才,就算是刚刚工作也能拿到一份较为不错的工资,我们以上海为例,从下(表一)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上表中显示物流业已经跻身于高收入行业之中,并且人们的预期收入还会一路飙升。在预期收益远远大于投资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物流行业收入高但是由于供给严重不足而竞争压力小,所以人们纷纷选择了物流。在对吉林大学2005级物流管理本科的57名学生作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其中第一志愿考取的34名,占59.6%,非第一志愿录取的22名,占38.6%,专业调剂的仅有1名,占1.8%。
  2、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其行为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 警惕 循环 培养 物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