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小组工作介入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本研究为民政部招标课题“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农民工问题研究”(2009MZABR47)阶段性成果
  [摘 要] 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是管理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共同关心的话题,但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在分析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点、面临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社会工作理论为依据,从理念、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探讨了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索,以期增进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生涯规划 小组工作
  
  一、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确定其自身角色,选择职业生涯的发展策略和方法,组织相关资源构建未来的生活方式,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行动通常只是在工业社会中具有意义。
  当农民从乡村到城市,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竞争为主的工业生产方式时,农民工面临着职业角色的重大转换和严峻考验。农民工职业角色的再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凸显了出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增进农民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知和科学行动能力,帮助农民工适应社会转型和职业角色的再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农民工角色定位。农民工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向城市居民的角色转化,每一种角色都有不同的角色集,表现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们往返于城乡之间,各种角色集互相交织,影响到了他们的角色定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角色扮演。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寻找一个符合自身的角色定位,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角色对于农民工来说不是先赋的,是要通过融合外界资源来获得的,即自致的角色,因此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农民工角色自致过程中的蓝图。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农民工竞争力提升。农民工从农业到工业及服务业,工种转换的跨度较大,以前积累的关于农业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于工业生产,这表现在他们进入城市之后往往处于各种行业的最末端。同时,职业转换也意味着生产投入方式的不同,不同于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对象主要是土地以及农业生产工具,工业和服务业中投入的对象更多的转移到劳动者自身,特别是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工要改变这种被动性,必然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社会发展有一个预期,整合各方面资源,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农民工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提升其主动融入城市的能力。农民工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本质上是对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安排,表现为其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新的生活方式是与生命发展议题密切相关。农民工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就是将涉及生命发展各阶段的议题相关的各种资源以职业生涯目标为轴心重新组织和搭配。因此,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与改变农民工目前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融合进城市生活之中,实现在城市中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笔者专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方法和内容,以期有助于农民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
  1.样本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择: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社区务工的农民工。仑头社区处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的东南部,本地居民5000人左右,在本地务工的外来人口8000人左右,外来人口中90%以上为农民工,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主要分布在15家成规模的工厂中,其次是饮食业,本社区有两家大型的海鲜酒楼,其他如商店服务员、饮食摊、销售等行业也有所分布。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通过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以行业为依据划分为加工制造业农民工和服务业农民工。加工制造业农民工主要从上述15家工厂中抽取,首先将这15家工厂分为小型工厂(100人以下,共10家)、中型工厂(100人~500人,共2家)、大型工厂(500人以上,共3家),其中,抽取一家小型工厂的所有农民工,一家中型工厂的一个车间中的所有农民工,由于大型工厂每个车间的人数超过100人,因此在两家大型工厂中各抽取其中的一个工种的所有农民工为调查对象;服务业农民工主要从两家酒楼中各抽取其中三个工种的农民工、所有的饮食摊农民工、社区主街所有商店所雇的所有农民工和一个销售团体的所有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调查对象分布见表1,对数据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
  (2)基本特征。通过对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调查对象中,第二代农民工(所谓第二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占70.5%,第一代农民工占29.5%;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56.5%和高中31.5%两个程度;未婚占62%,在婚占36%,其他占2%。
  (3)务工情况。样本中农民工首次外出务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20岁之间,占73.9%;完全不务农占73.4%,农忙时回去帮忙的占24.1%;没换过工作的占13.8%,换过2份工作的为最多占27%,接下来依次是3份(16.3%)、1份(16.8%)、4份(9.7%)、5份(7.1%);在打工地同时有兼业的情况较少(14.6%)。
  目前工作的就业途径主要集中在用人单位招工(27.6%)和老乡、亲戚朋友介绍(46.4%);月工资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元~1500元之间;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的占73.7%。
  2.现状和特点
  (1)规划不清晰,具有比较浓厚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思维痕迹。调查显示,农民工普遍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在200个有效回答中,认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情况“很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分别占10.5%和23.5%,“模糊”的占66%;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从清晰到模糊依次占14%、25%和61%。
  其中,90.5%的农民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有所考虑,从做这些考虑的时间方面看,五年以下占87.5%,五年以上的12.5%,农民工对未来一段时间是否做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规划的时间长度两者在99%的置信程度下的相关系数为0.449,显示出农民工考虑未来发展时一定程度上具有“年”的情节,并且,从相关访谈中也发现有些部分农民工抱着“明年还不是这样工作”的心态,这说明农民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考虑中具有比较浓厚的农业生产方式思维的痕迹。
  (2)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资本的长期积累。调查显示,农民工普遍对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定位不明确。在200个有效回答中,认为职业生涯目标很明确和比明确的分别占7%和26%,模糊的占67%。
  农民工理想的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营(34.5%)、技术(30%)、管理(20.5%)等工作类型上,(见图1);希望成为的社会阶层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主(27%)、个体工商户(25.5%)、专业技术人员(15.5%)等类型上,(见图2)。这些职业类型对于学历普遍较低、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农民工来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训练,同时,为了成为所期望的社会阶层,更需要有相关方面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

相关热词搜索:广州市 农民工 介入 职业生涯规划 探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