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范儿”的新经济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你听见金钢变形时的巨响了吗?我们身处中国经济的“变形”时刻,未来五年,这个庞然大物即将改变形态,并且跃迁到更高的能级。变形之所以一定会发生,是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驱动都导向变形——科技发展,社会心理变化,组织形态演变,大国竞争,国际产业链重构,甚至雾霾爆表,都在呼唤新经济的到来。
  新经济将长成什么样子?不妨从互联网入手来分析。互联网形塑着新经济,成了它的“范儿”——范,就是模子。
  新三驾马车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GDP增速6.9%,2009年来首次跌破7%,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又低于GDP增速,为6.2%,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663亿元,同比下降1.9%。
  经济正在变形——它确实需要变形。
  7%左右的增速与各国相比仍属高值。中国经济需要保持在中高速,是因为发展延迟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发作”,必须在发展减缓之前,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情况可能会变得棘手。谢宇、赖庆、怀默霆(Martin Whyte)等学者观察到,中国民众对社会不平等的容忍,来自对发展和不平等的相关性的理解。如果不平等加剧的同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容忍是否还能存在,大有疑问。
  从社会视角观察,互联网产业的贡献超越了经济的范围。一方面它通过自身规模扩大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支撑经济增速;一方面它作用于社会结构,增加阶层流动的管道,并提供低碳化的方案。
  在11月出版的《中国信息化》杂志上,我写了一则关于中关村从电子卖场转向创新创业基地的评论,其中引述吴敬琏、钱颖一等学者的意见,即经济由“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拉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缺点,无助于预测经济的长期发展。他们提出的替代“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是生产函数的三个主要因素,又称“新三驾马车”——劳动、资本和效率提高。
  形塑新经济,要点在“新三驾马车”的第三项,效率提高,这里正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测量效率提高幅度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又被称为“技术进步率”,指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量不变时,由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带来的生产量增加的比率。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互联网与有力焉。
  互联网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增加发展机会,当倍增器或催化剂,而且将在形塑新经济的过程中,帮助应对很多挑战,如环境挑战和国际竞争挑战。抓住机会和应对挑战,可谓“双向作用”。
  先说环境。12月的北京又多次成为各国媒体的头条,因为非常严重的雾霾。有人翻出全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北京在“最差”一档,贵阳最优。比较省级行政区,也是北京最差,贵州最优。我们再看最新的GDP增速(2015年前三季度数据),重庆第一,贵州第二,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贵州的成就很大程度来自信息产业布局,来自大数据,来自互联网。北京也有“绿洲”。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位于上地的中关村软件园“万元GDP能耗”为0.0087吨标准煤,是机电产业的1/12,电子信息产业的1/16,生物工程和制药产业的1/32,制造业的1/103,可谓绿色产业聚集地。BAT中有两家,百度和腾讯,也入驻了这个“绿洲”,对其低能耗大有贡献。
  再说国际竞争。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是制造业的下滑。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规模最大国家,中国面临双重压力——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导致高端制造从中国流向欧美日,人力成本的提高导致低端制造迁往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唯一的应对之策,只有制造业和互联网结合,发展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李克强总理在国际场合谈一家青岛企业,红领服饰集团,用意无非是号召制造企业跟上互联网+的步伐。
  BAT“辐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互联网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2014年达到了7%。有一种定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指标是GDP占比超过8%,且不说2015年互联网产业很可能达到这一标准,即使仍停留在2014年的水平,称互联网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仍是恰当的。在规模占比数字之外,确定支柱产业有3个常用的加权准则——罗斯托准则、赫希曼标准和李斯特准则。罗斯托准则、赫希曼标准侧重产业的扩散效应、产业结构的协同效应,互联网企业对其他行业的扩散和协同,我们马上就会以BAT为例说到。原本处于在国际竞争中弱势的产业,如在政府扶持下可以赢得比较优势,最终成为优势产业,就符合李斯特准则;中国政府正是这么做的,而我们的互联网企业深孚众望,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BAT和京东已占四席。
  我们从BAT的业务结构来管窥互联网企业对其他行业的扩散和协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先看医疗和教育。腾讯投资丁香园和挂号网,开发医疗智能硬件,还和贵州卫生管理机构签署慢性病管理协议,结合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移动医疗服务。百度成立了百度教育事业部,为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解决方案。腾讯先后投资了跨考教育、优答等。
  再看交通、房产酒店和旅游。阿里巴巴领投美国拼车公司Lyft的2.5亿美元D轮融资,数千万美元参与快的打车的投资, 28.1亿元投资石基信息获得15%的股份,布局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和宽带资本2000万美元投资出境游服务商“百程旅游”,收购了商旅服务商“阿斯兰”,等等。腾讯在旅游领域投资了同程网、面包旅行、我趣旅行;房产酒店则是1.8亿美元投资乐居。百度撮合携程、去哪儿合并;交通上则布局carlife车联网。
  不仅是医疗、教育、交通、房产酒店、旅游这几个行业,和消费者相关的几乎所有行业,已经很难找到BAT没有涉足的角落。
  而与创业高度相关的,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微信公众号“首席观察团”不久前发出一篇题为《百度和腾讯不谋而合,应用市场成连接创业者纽带》的评论文章,引用易观咨询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份额监测报告》数据,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前三名的为百度系、腾讯系和360系,份额分别为42.2%、22.2%和19.5%。此文认为,创业者麋集于移动互联网,百度、腾讯通过应用分发市场,同时直接做创业投资和孵化,成为创业者的推手(原文为“干爹”)。而腾讯和百度又有不同的着眼点——腾讯意在连接,百度看重生态。
  互联网企业还开始涉足科技发展的前沿,促进那些定义未来的技术进步。谷歌和苹果都在大手笔投入无人驾驶汽车,最近百度也公布了以“百度汽车大脑”为核心技术的无人车研制进展。
  赋能新经济
  互联网行业的各路领军者,意识到互联网对新经济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浪董事长曹国伟说,“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他提出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四阶段论”:一,用于营销,如互联网广告;二,渠道互联网化,即电子商务;三,产品互联网化,举例小米手机;四,全面互联网化,“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包括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等。
  马化腾把互联网称作工业的发展史上带来飞跃的“第四种力量”,列在机器、电力和“各类科学技术”之后。他说,“前三种力量促进了社会组织与生产当中各个节点的形成,而‘互联网+’将实现所有这些节点的连接”,所以“第四种力量”其实是“连接力”。
  马云也说过类似的意见。他认为不能把互联网经济称为虚拟经济,互联网企业本来就是要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因此“O2O是一个伪命题”。 马云说,由于有这种结合,未来的制造业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机器会思考,会交流,会想象。他还提出一个时间刻度,说“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会面临巨大的变化”。
  以互联网为突破口和工具,提高技术进步率保持经济增长,以互联网为“范”形塑新经济,成为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为了把共识扩大到社会,政府的“提法”有创新型国家、高端服务业(指智力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企业界的说法更多,如“BAT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赋能集团”。
  2015年12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一篇姜奇平的文章,《三生万物:复杂共同体视角中的“互联网”+“中国”》。姜奇平认为,中国这一历时长久的存在物,与多元化、拓扑化、点对点、超链接的互联网,正好是同构的。如果他说的没错,互联网形塑中国新经济的论点,又能获得文化层面的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新经济 范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