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职业“空心化”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由农村“空心化”引喻建立教师职业“空心化”的内涵,归纳总结教师职业“空心化”八大表象,探究产生教师职业“空心化”的历史、经济、社会根源,提出打破、去除教师职业“空心化”四大途径,由此贯彻落实好“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一制度设计。
  关键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职业“空心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陈丽平(1967—),女,湖南省益阳师范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大专;
  欧献中(1969—),男,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教师工作站副站长,高级教师,本科。
  “教师兴,教育兴;教育兴,国家兴”,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一重大决策的贯彻,就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而言无疑是空前绝后的,无疑是着力于解决“教师兴”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决策,将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梦”的实现将指日可待。怎样将这一重大决策落实到社会生活实践、教育教学管理中去,确保其成为公民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呢?结合服务于最基层教育28年、10年从事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的体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现状,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从打破教师职业“空心化”入手,才能真实、圆满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这一重大决策,促推“中国梦”早日“梦圆”。
  一、试述教师职业“空心化”之内涵
  空心,一是指树或其他植物的髓部或中心没有长实;二是指物体内部是空的。空心化,则是指没有长实或内部是空的的一种变化发展趋势。空心化,用于社会科学理论,最早当属“农村空心化”。所谓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的空心分布状况。笔者在此引喻延伸,旨在描述教师整体行业的现状。教师职业“空心化”,是指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高水平、青年人才向高端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急剧流动,造成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水平梯次、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基于社会产业(行业)地位之间的急剧变化和经济利益非正常的调节,以及长期以来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缺位,导致教师行业由行业内向行业外流失严重、由行业外向行业内流入严重不足,形成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整个行业人才空心分布的现象。
  静观现实生活,教师职业“空心化”有八个明显的表象:一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尤以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最为突出。近八成从业人员为女性,导致受教育人群“阳刚之气不足,阴柔之气过盛”,加之惩戒教育难施、禁声,将严重影响一代、甚至几代社会公民的情商结构,加剧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下降。体现在在校学生中抑郁、出走、轻生的现象较大幅度地上升。二是职业吸引力急剧下降,行业内的朝思暮想外流,行业外的入行动力急剧下降。体现在教师招聘中,近九成的应聘者是女性,凤毛麟角的男性应聘者也是学历层次不高或未能如愿找到心仪职业的。招聘后,女性抱“贤妻良母”之心态,进取心相对以往不断下降;男性则时刻等待良机跳槽而去。三是经济利益至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作祟,只见教师跳槽辞职,鲜见其他行业(特别是公务员)改行加盟教育。四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年轻人才急剧流向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得不用“特岗教师”、定向招聘、临时聘用弥补空岗空缺。近年来,虽一再加大“特岗教师”计划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仍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无人上岗现象屡见不鲜。五是全社会都喊要尊师重教,落题到社会生活中,人人质疑教师和教育行业,不理解、不尊重、不敬畏者比比皆是,甚至辱师、杀师现象时有所见,教师职业尊严沦落不堪。六是教师队伍内部基于管理方式落后、薪劳不对等等问题,不思进取、不谋主业、以职业谋利、甚至以教师身份自卑者日渐趋众,尤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烈。七是教师职业的身份模糊、职能泛化导致教师行业乱象丛生。“讲待遇,是教师;讲义务,是干部”是基层教育从业者的切肤之痛。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和“一夜成名”“一夜成才”的浮燥心态,迫使教师兼具保姆、警察、医生、心理专家等数种功能,教书育人的本业反倒置之末位了。“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貌似正义实则违反教育规律的观念甚嚣尘上,教师职业被迫兼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模糊的职业界限,淹没了教育行业的本身特质,导致“教育无论怎么做都满足不了社会心理扭曲的需求”,地位、形象可谓一落千丈。八是行业地位欠缺,教育“鸡肋”之感扑面而来。教育行业未能取得社会行业中应有的地位,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对教育行业指手画脚,教育行业整体弱势之形象已具雏形;每一个成年公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业涉足教育行业似成共同选择;教师队伍内部“教师只是职业,不是事业”的观点日渐渗透腐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教心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象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二、纵观教师职业“空心化”之渊源
  教师职业“空心化”不是伴随教师职业出现而产生的,其产生、聚成和爆发有其历史渊源。纵览教育职业“空心化”的表现,其产生的根源有五:
  1. 传统文明的历史根源
  我国是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内陆、农业古文明之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职业概屬“下九流”,尊师重教停留在“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在有现代教育制度之前,教师是零散的“下九流”人员,更无地域、国家层面的教育队伍或教师职业之设计与建设。传统的观念,仍然禁锢、制约时下公民教育层面的理性思维和做法。著名花鼓戏《张先生讨学钱》既讽刺了不学无术、思想保守的张先生之流,也道出了张先生一族衣食无着、无心教学的炯态,更不用说无法养家糊口的一捧心酸苦泪。“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更多的是置基层教育工作者于社会“下九流”之深渊。倘无“优生出仕”、便无“尊师至上”,是教师落魄之真实写照。

相关热词搜索:试论 教师职业 空心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