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篇文章”,建设京畿蟠龙

发布时间:2019-08-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为实现跨越发展,河北今后的发展应尤其做好三农问题、海洋开发、政制改革和社会文化这四篇文章。农为体,海为魄,政为骨,文为魂。三农问题安定人心,妥善解决则根基稳固;海洋开发振奋人心,占据制高则势头强劲;政制改革舒畅人心,顺乎民意则政通人和;社会文化陶冶人心,成熟发达则气正风清。此四者实为强省之大经,塑人之大本,固根基、勤远略之大策。四者兴则河北兴,京畿蟠龙之腾飞指日可待。
  【关键词】三农问题;海洋开发;政制改革;社会文化;建设
  建设河北,首先要认识河北。河北是中国的缩景,中国是河北的放大。这是我们对河北最简单的概括,也是我们认识河北、建设河北的一种视角。具体而言,河北省的省情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总结:河北最大的实际就是落后,河北最大的优势在于综合,河北最大的出路求诸创新。
  落后,河北最大的实际。我省的落后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层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经济发展方面在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活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即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挖掘,经济发展模式有待创新等。社会文化方面在于:现代社会的培育,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立一种富有文化意识、注重内涵的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式。思想观念方面在于:服务意识有待正确理解,创造意识有待继续加强。我们作为环首都的特殊省份,服务首都是大局,利用环首都区位优势促进自身发展也是大局,两个大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对立统一。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则又影响了其他各个方面的进步。
  综合,河北最大的优势。地广则业丰,业丰则人和,人和则百事兴。地域、产业、文化的综合性是河北的优势,也是河北作为中国缩景的集中体现。
  地域的综合。我省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北通草原,南临中原,西出三晋,东抵渤海,拱京师之要地,国运所系,通有无之枢纽,物宝天华。境内从山峰高原到平原盆地等各种地形地貌应有尽有,且地势一如全国呈现西高东低。南北跨度较大,气候呈现多样化。地理环境作为社会存在三要素之首,其多样性为多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实现创造了可能。
  产业的综合。地域的综合造成了产业的综合。从沿海到内地,从山区到平原,河北省产业类型比较丰富,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合理沿承,且区域内各级地方构成各个特色产业集群,既呈现出总体丰富性又具有地域差异性,既突出农业主体又强调全面发展,使得河北与全国具有了一定的可参照性。
  文化的综合。地域和产业的综合加上历史的悠久造就了文化的综合。贯东西集夷夏民族之特色,襟南北汲农牧文化之精华。以泥河湾为代表的东方古人类文明、以三祖堂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以西柏坡为代表的中国红色文化三者汇聚一方,可谓蔚为大观。文化的综合其直接结果就是人民气质和性格的综合,这就为人才的多样化和各行业各领域人才的和谐共济创造了一定的先天条件。
  可见,河北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就表现为中国的问题,反之亦然。这种综合性使我们同全国具有一种同一性,也为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这种综合性就使得我省各市各地区的发展模式有异于“众星拱月”的辐射带动式,而是呈现为“各领风骚”的并进式。这样,在统筹协调下,有利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促进我省整体实力的提高。
  创新,河北最大的出路。穷则思变,改变落后的现实为我们力求创新提供了必要性;综合性省情则为我们实现创新创造了可能性。凡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其突破和飞跃往往不在微观上的出奇制胜,而在于宏观性解放思想,即是从“有形”到“无形”。据此,我省的创新,从战略角度看首先是功能定位的创新。
  河北省在全国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除在资源、环境、维稳等“有形”方面服务首善之区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综合性特点和环首都区位优势,发挥政策、理论等“无形”方面开风气之先的先导作用。思国之所想,忧国之所虑,谋国之所求。按照高瞻远瞩,关怀大局,捕捉先机,后来居上的要求,防患于未然,行势于待发,力争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未来重要理论和重大战略之精神的首倡区和示范区。努力在各方面各领域做到:不尾随,使思想体现超前性;不模仿,使成就凝聚创造性;不应付,使事业充满积极性;不被动,使工作占据主动性。
  按照以上目标,我以为河北今后的发展应做好三农问题、海洋开发、政制改革和社会文化这四篇文章。农为体,海为魄,政为骨,文为魂。三农问题安定人心,妥善解决则根基稳固;海洋开发振奋人心,占据制高则势头强劲;政制改革舒畅人心,顺乎民意则政通人和;社会文化陶冶人心,成熟发达则气正风清。此四者实为强省之大经,塑人之大本,固根基、勤远略之大策。四者兴则河北兴,京畿蟠龙之腾飞指日可待。
  一、所谓三农问题,在农业产业化,农民向农业工人和其他行业从业者转化,城乡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未来发展必由之路,也是改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推进人类进步的怀远之略。从发展形态上看,我国农业大体要经历这样四个大阶段:小农阶段,土地改革和合作社阶段,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阶段以及未来产业阶段。我们现在即处在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阶段,促进这一飞跃应是我们的任务。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随着生产的发展,按照生产社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生产力的解放作用越来越小,农民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体制,仅仅靠政策上的优惠,农民收入很难有突破性提高。
  治本之策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如果说人民公社超越阶段,那么在当前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农业集体化、规模化、集約化道路可谓正当其时。我省南部平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可以大有作为。要鼓励个人农场、集体农庄等规模化经营,将个人的积极性和集体的组织性紧密结合起来。要逐步上升农村土地所有权层级并最终实现国有化。农村土地国有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应有之义,是革除现阶段三农领域各种弊病的治本之策。

相关热词搜索:京畿 篇文章 做好 蟠龙 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