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论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评论篇一:谈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

谈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

昨天本人在《谈慈禧》一文中已经提到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问题。下面深入谈一下这个问题。

1.什么是历史评价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当然着眼于道德水准;所谓历史评价,当然着眼于历史功绩。

所谓历史功绩当然不是乾隆一样的认为自己有多少文治武功。个人认为历史功绩有三种。一种是影响历史的走向,正面的如张居正,如果没有张居正,按照万历那种搞法,明朝早玩完了;反面的如希特勒,如果盟国失败,世界历史必然按照希特勒的设计轨道运行。一种是影响历史进程,正面的如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必然晚胜利几十年(邓小平说的,我赞成);反面的如昨天我提到的慈禧,她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还一种是其历史功绩可以忽略不计,如我等庸人。

2.中国人偏重于道德评价。

历史名人包拯魏征海瑞等人在民间都有巨大知名度,他们都是靠高尚的人品青史留名的。同样是历史名人管仲张居正王安石商鞅等人,他们对历史的功绩远远大于包拯魏征海瑞等人,但他们的知名度在民间远远不如包拯魏征等人。这是由于中国人的偏好造成的。中国的老百姓有青天情结,却没有能臣情结。中国人通常所说的所谓好人好官也都偏指和侧重道德水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个官员,只要

他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他就是好官,如海瑞就是典型代表。

3.历史评价也很重要

虽然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对于官员而言不是容易做到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做到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对历史的发展几乎没有作用。比如海瑞,为什么张居正不任用他呢?因为他没用!他的价值也就是花瓶而已,除了官场上的道德楷模作用,再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

如果没有包拯海瑞等人,中国的历史不会丝毫受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管仲等人,中国的历史一定是要改写的。也就是说单纯道德高尚的人对历史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些虽有道德污点又有雄才大略的人却可以影响历史走向或历史进程。

其实所谓道德评价,就是德;所谓历史评价,就是才。德是用来做人的,才是用来做事的。做人与做事有事是矛盾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德才兼备只是

历史评论

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为国家做事是不能用道德评价的。如蒋介石命令炸花园口,这显然会给黄河中下游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要阻止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也没有良策了。又比如每当洪水肆虐时,我国要留有泄洪区,以削减洪峰。这显然也要伤害百姓,但这同样不适用道德评价。

马克思曾经极力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部资本主义确立史就是亚非拉人民的血泪史。但是马克思又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极大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创造了比以往所有时代都多得多的社会财富。

原始社会,的确是天下为公,大家都是圣人,都是道德君子,大家连私有的观念都没有,真是我为人人,人认为我。但是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历史倒退吗?

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伤痛的,就像人的成长要付出代价一样。 总之,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我还是倾向于对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论篇二: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要区分历史人物的活动性质,即一个人一生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活动:一是历史活动;二是个人活动。历史活动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个人活动是指仅对其个人生活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有时候这两种活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要根据具体人物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来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限定在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活动范围内。(2)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来说,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肯定,而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否定。(3)大多数历史人物历史活动都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使现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充满着种种困难与分歧。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掌握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即既要看其长远影响与后果,也要看其历史活动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依据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的认识却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对历史人物肯定也好否定也罢,一定要用史实说话,客观、公正、全面地加以评价。

历史评论篇三: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封她的王朝号。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政治上,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在文化上,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也有其过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任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

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相关热词搜索:评论 历史 东方历史评论 长征历史评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