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超微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并不是茶叶消费大国,长期以来国人对茶叶的认识仅停留在“饮品”层面,食用方式单一、加工产业落后,常见通过传统冲泡方法获得的茶饮料并不能完全发挥茶叶功能,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成分更多地被破坏、浪费掉,所发挥的保健养生效果并不理想。食品工业科技的发展为茶叶利用途径多元化、高效率提供了条件,以超微加工技术获取的“超微茶粉”,既可以生产茶叶饮品,也可以作为添加剂开发新型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茶叶超微加工技术要点
  超微加工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粉碎技术,它可以将原料粉碎到纳米级别同时保留其生物特性,在应用到食品加工领域中保留其化学反应特点,同时由于粉碎后的颗粒物理性能大幅度提升,其孔隙率提升、表面积增加,由此实现原料的高吸附性、高溶解性和高流动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制药、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利用超微加工技术获取“超微茶粉”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工后的茶粉颗粒一般保持在微米级(μm/百万分之一米),与常规粉碎技术获得的茶粉相比,超微茶粉不仅能够更好地保存茶叶品质,还能提高人体吸收效率,其良好的溶解性、固香性也提高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价值;利用超微加工技术加工茶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茶叶预前处理。以绿茶为例,色泽鲜明是衡量茶粉品质的重要标准,也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过程中的品质判断依据。绿茶制超微茶粉的色泽与本身所含的叶绿素有密切关系,在预前处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绿”意识,可通过遮荫处理、加入护绿剂、急冷降温、杀青等方式实现;实践证明,绿茶的叶绿素度温度反应敏感,温度越高、护绿效果越差。在确保护绿效果的同时,以工业化预前处理机制为主,便于实现超微茶粉的产业化经营,其中滚筒杀青方式对绿茶具有很好的护绿作用。
  超微粉碎处理。茶叶经过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入超微粉碎的操作阶段,这也是生产超微茶粉的关键环节。目前超微粉碎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冲击式粉碎、振动磨粉碎、球磨粉碎、气流粉碎等。其中,球磨粉碎技术出现的时间最早,上世纪80年代已经得到了普及,但用于超微茶粉生产的效率很低、质量较差,目前这一技术已经逐渐退出市场。其他三种粉碎技术各有优势,如冲击式粉碎兼具气流、摩擦、冲击三种效应,用于超微茶粉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持续作用,直到获取的颗粒度达到要求为止,这一技术也是目前国产设备水平最高的。振动磨粉碎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植物粉碎领域,也是保障超微茶粉品质最好的一种技术,但成本相对较高。
  超微茶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超微茶粉可以进一步扩大茶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用途,无论是作为主料或添加剂,都能够发挥扩大茶叶市场销路的目的,实现我国茶叶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茶叶类烘培食品。烘培是一种健康食品加工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原料的营养价值,茶叶类烘培食品范围包括饼干、面包、蛋糕等常见食品,这一应用中茶粉主要是作为添加辅料,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包括绿茶曲奇饼干、红茶饼干、绿茶面包、绿茶蛋糕等,不仅丰富了传统食品的形态、色泽、口感、味道,同时也加入了茶叶的养生保健功能。
  超微茶粉茶饮料。将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而超微茶粉茶饮料的出现,是茶饮历史上的质的飞跃。超微茶粉不存在滤渣、茶渣等产物,利用传统冲泡方法可以实现,且即冲即溶,不会浪费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并且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体吸收。同时,将超微茶粉作为添加剂可以扩大“茶饮”的产品范围,包括茶酸奶、茶咖啡等。
  茶粉添加类面食。面食加工与茶粉有很好的契合性,作为我国传统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面食中的馒头、面条、点心等产品均可加入茶粉形成新型食品,如绿茶面条、绿茶馒头等。
  综上所述,超微加工技术在茶叶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拓宽茶叶市场消费,还可以丰富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如果将茶叶视为原料,那么将进一步扩大其“添加剂”的市场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多的“新型食品”,如茶味口香糖、茶罐头、查豆腐等,通过对茶类食品的不断丰富,推动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向更健康的领域发展。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工业 茶叶 超微 加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