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实现跨越的路径抉择|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路径最终落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是立足省情实际,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作出的理性、科学的抉择。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殷切寄语:“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自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时代使命,就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成为全省上下共同的奋斗指向和责任担当。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省立足省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整体上仍然比较落后,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均水平低。二是发展差距大,且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这样的省情,省委科学而准确地用六个字概括为“欠发达、欠开发”。
  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全国挂末的贵州来说,难度更大,愿望也更强烈。实现跨越的着力点是什么,路径如何选择,成为贵州全省上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领导集体最近几年来不断思索、探索的首要命题。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对“两欠”省情作诠释时说:“欠发达、欠开发”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必须正视整体上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潜力巨大、充满希望。这一判断,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志气。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迈开大步跑,甩开膀子干成为激荡在全省干部群众心中的主旋律。
  “欠发达、欠开发”的特殊省情,意味着贵州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及原生态文化,这是贵州实现后来居上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然而,有了加快发展的精气神,人们同时也在担忧: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贵州会不会因为加快开发而失去青山绿水?会不会在经济快速增长中牺牲良好环境?
  这样的认识在全省干部中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上的大解放和观念上的大转变,那就是“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的提出。这一理念要求,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损害生态来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政绩”、发展的数据,“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从科学判断和认识省情开始,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深化,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路径逐渐清晰。
  2007年4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环境立省”发展战略与“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写入了党代会报告。
  2007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目前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时,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我省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方式和路径,就是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
  2008年1月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那就是,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跨越之路;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目标;必须正确把握历史性跨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动力。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
  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给贵州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证明了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的前瞻性、现实性、紧迫性。灾害过后,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就把题目定在了生态文明建设上,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会上,石宗源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内涵、目标、要求以及着力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规划和部署。至此,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立足在对形势准确判断、对省情深入研究、对任务科学把握基础上的贵州发展路径,全面呈现出来,并由思想到实践,成为全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主要抓手和路径。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路径要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物质文明的跨越,也不仅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跨越,同时更是生态理念本身的跨越。这种跨越,将为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和谐幸福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历史性跨越有着全面、系统的内涵,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不仅仅是看GDP。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既要生态、又要生存的文明形态,而且是一种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的文明形态。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GDP的增长速度,而是人民群众福祉的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其目的正在于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欠发达、欠开发”省情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保存较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日益彰显的比较优势,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契机。
  这种优势是立体呈现的,不仅表现在自然生态上,也表现在人文生态上。
  在自然生态上,全省森林覆盖率39.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倍。全省现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个国际性生态博物馆、5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在文化生态上,17个世居少数民族蕴藏着古朴淳厚、绚丽多姿的历史传统和多样性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全省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古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18000个民族村寨。贵州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蕴育了众多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品牌潜力。
  在农业生态上,由于气候、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加之农村污染小,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与多彩的人文风情相结合,可以发展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
  在工业生态上,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能矿资源组合良好,还有名酒名烟名茶名药等宝贵资源。这些资源还未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蕴含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巨大潜力。
  回首贵州的生态建设,各个时期决策者的努力令人欣慰。20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对毕节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思路,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为在贵州这样的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先后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立省”战略。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生态文明正为贵州的历史性跨越展现美好图景。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省上下的活力汇聚,贵州必将在历史性跨越的征程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抉择 路径 跨越 生态文明:实现跨越的路径抉择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