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谢强:思想决定 我们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强,农村信用社对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特别是落后地区资金回流,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毕节地区农信社长期在低位徘徊,2005年之后,这个地处“欠发达、欠开发”典型地区的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实施人才强社战略,仅仅用了3年,全面提升了企业形象。各项业务大幅增长,存、贷款年均增长率均高于30%,赶超区内的其他银行机构,成为毕节地区当之无愧的“金融领头羊”。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困难企业完成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漂亮转身?他的成功蕴含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为此我们走访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毕节办事处主任谢强。
  
  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当代贵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发展很快,企业形象稳步提升。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谢强:在过去的50多年时间里,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变革,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开始的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愈加明显。
  2005年以来,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无论是业务经营指标还是企业形象,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长期的积累,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找准了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毕节地区与全省乃至全国业界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我到任后与同事们达成的一致共识。要在工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在思想观念上实现跨越,并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各项具体工作的始终。否则,工作就难以创新,重点就难以突破,目标就难以实现。
  《当代贵州》:“把思想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不简单,想必您对此有更深的体会吧?
  谢强:你说得很对,到毕节办事处工作后,我按照省联社提出的把加快发展作为统一思想的基础,把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把是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依据,要求全区农村信用社从领导到员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我们与全省农村信用社和区内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存贷款市场份额及人均规模差距较大、业务领域狭窄、服务品种单一、基础设施滞后这些存在的差距。同时,我们更认识到,差距是可逆的,可怕的不是差距本身,而是当你面对差距的时候你却全然不知。有的时候,差距可以转化成动力,可以转化成发展空间。
  通过统一认识,我们从领导到员工都意识到,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及迎接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都是我们面临的难得机遇,只要积极抓住这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实现业务的“大发展、大跨越”。而现实也证明了我们首先把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加快改革,加快发展,是完全正确的。
  
  正视困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代贵州》:在毕节这样一个典型的“两欠”地区,制约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谢强:毕节试验区“欠发达、欠开发”的区情,决定了毕节地区没有经历充分的商品经济,区域内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有着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造成了对创新意识的陌生和排斥,形成了长期的粗放型管理,少数干部职工存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的思想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落后意识。客观地说,全区各联社之间业务发展不均衡、进度不一致、总体规模小、基础差、包袱重、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当代贵州》:看来,上任伊始,摆在您面前的困难的确不少,那么您是怎么去迎接这些挑战的呢?
  谢强:认真履职,努力尽责。我根据省联社授权,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3年来,围绕突出抓好“明确工作思路、强化观念转变、狠抓措施落实”三项任务,提出要把加快发展的思想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要把克服和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当作加快业务发展、创新服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整体形象的一大机遇;要把解放思想的实际成效渗透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促进各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认真分析形势,明确工作思路是基础。2005年,我们提出“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三年发展工作目标,2006年提出了“质量、速度、效益”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2007年提出了“在规范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抓规范”的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均已基本实现。至2008年6月末各项存款规模达73亿元,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是2003年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时的4.49倍。各项贷款余额53亿元,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日趋明显。
  加强思想教育,促进观念转变是前提。2005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更新观念,真抓实干,促进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剖析对改革发展认识不足、开拓进取信心不强的陈旧观念。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牢固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经营理念、打造诚信毕节、做大做强毕节信合的金融发展观。此外,我们还坚持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外出学习考察,帮助各县(市)联社查问题、找差距、提措施,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督促落实是重点。我们把狠抓落实与促进“质量、速度、效益”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推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程,狠抓联社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劳动用工改革,建立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提高了制度执行力,扭转了工作局面,科学统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准确定位
  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当代贵州》:作为以涉农为主的金融机构,您认为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谢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始终坚定“情系农民、根在农村、命在农业”和“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观念,抓住中央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等“三大机遇”,核心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信用社当前的各种发展机遇,咬定支农不放松,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等方面下真功夫。
  《当代贵州》:像在贵州和毕节这样的地区,怎样才能使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谢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首先要正确处理好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金融环境。其次要坚持建设“资产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符合监管要求,服务最具特色的社区性银行业机构”的发展目标。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照“快捷、灵活、方便”要求,为解决农民生产、消费资金需求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树立“大农业”观念,结合社区经济区位特点,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和专业经济组织,及时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重视人才,
  是事业发展的核心
  
  《当代贵州》:在前段时间您曾经撰文提出“人才兴社”这一观点,在您的理念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吗?
  谢强:农村信用社按商业银行的标杆进行股份制改革,必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建设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来激发人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3年来,我们从各商业银行引进各类人才21名,其中在领导岗位的就有8名。建立42名后备干部人才库,新招聘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198名,员工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逐步改善。
  《当代贵州》: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发展中,您认为除了人才,还有哪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
  谢强:对处于改革发展历史机遇期的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只有牢固树立“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全面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树立跳出毕节看毕节的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再解放,软硬件环境上的再改善,体制机制上的再突破,管理水平上的再提高,改革发展上的再跨越,才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金融主力军作用,才能推进毕节试验区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能缺少的,从事我们这一行业的人,必须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三农”问题是毕节试验区的问题,而我们从事的工作,正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对“三农”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切实做到积极探索信贷支农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多远 能走 思想 谢强:思想决定 我们能走多远 思想决定 思想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