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儿童的历史篇一: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历史启蒙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历史启蒙

故事、历史的演习与流传,是为了与“个人的存在”发生关系。让孩子知道,我存在在一个广袤的、来来往往的序列之中,我有祖先,我也会有子孙,有什么传递到我手上,也有什么会理所当然由我流传下去。每个英雄不朽的传说,都有可能辉映在我身上。

你小时候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读物”是什么?我读的第一套算得上谈历史的书,是从大人书架上扒拉下来的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代看到民国,一千多回,五百多万字。小学五年级开始读,陆陆续续几年才读完。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能生吞那么多半古半文文字的?多半是全仗着内中无数美人野史,才把两千多年的中国读了下来。

儿时的那套蔡东藩后来在搬家时丢了。我又买了一套,至今放在书架上。米尼两岁的时候,我在电脑前忙,他坐在我身后的地板上,拿这套书来叠高高,每本书的封面都是不同颜色,每个朝代一个颜色。他最喜欢绿色的“唐朝”。

米尼四岁时我开始跟他讲“很久很久前的过去”。他喜欢打仗、喜欢奇幻,我就跟他讲希腊英雄战史。。

因为我们家在海边,他从两个月开始就浪迹沙滩、逐水而生。我跟他讲的第一个史诗神话,是希腊英雄忒修斯的故事。忒修斯有两个父亲,海神波塞冬和凡人国王埃勾斯。他成年后英勇过人,歼灭过无数可怖的强盗,甚至深入迷宫,战胜令人震怖的牛头人身怪米诺斯。

米尼屏息听完这个故事,满脸放光。“哇。”他把嘴张成圆形,慢慢地说:“妈妈,我发现我就是忒修斯。我爱走迷宫。我就是大海的孩子。”

有些幼儿叙事教育家认为,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孩子得到七、八岁才能理解。但我不是这样想的。

我不认为,故事的存在,历史的存在,是为了让人“懂得”

和“记住”,因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故事、历史的演习与流传,是为了与“个人的存在”发生关系。让孩子知道,我存在在一个广袤的、来来往往的序列之中,我有祖先,我也会有子孙,有什么传递到我手上,也有什么会理所当然由我流传下去。每个英雄不朽的传说,都有可能辉映在我身上。正文内容可以多行编辑哟!全角输入两个空格就可以做到首行缩进了

大百科对知识体系的助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被越来越强化和凸显

我是独特的、我也有可能是千百万人。这样奇特的感受,就应该在他们有“时间感”之后,无所不在的浸泡。

这样的浸泡,让他们不孤独。让他们为自己充满传奇、饱含希望的未来骄傲。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来源满怀谦卑。

对十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非系统的“识史”有两种途径。第一是个体故事(也称“列传”),他们从一个又一个人物传奇中,去看见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第二是碎片式信息(也称“大百科”),他们从集合起来,段落式各式各样的信息里,蚕食一样,去发现这个世界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百千万年的沿革。

这两种途径,都在为他们成为此生、此世界的自己做着附文和验证。正文内容可以多行编辑哟!全角输入两个空格就可以做到首行缩进了。

大百科对知识体系的助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被越来越强化和凸显。

有时候,和米尼翻阅着这本《DK儿童历史大百科》,他因为某一张图,或者某一句话而穷诘不止。我就想,我们翻阅微博和微信的时候,未尝不是这样。

手指之下,纵横捭阖,每条信息都是一扇门,邀请我们深入。或者,只是批阅着“知道了”,潦草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的印象。

这种对历史的“速读”,一开始是一种扩展自我的邀请。但不要止步于此,投入与思考,才能映照出你真正的解答。

这方面,所幸孩子们比我们更宽大、更好奇,更没有设障。也拥有更漫长的人生。 这方面,所幸孩子们比我们更宽大、更好奇,更没有设障。也拥有更漫长的人生。 习惯读图的孩子,慢慢了解历史的第一步,这样文图并茂、史料集结的严谨大百科,是一个“不断惊奇、处处发现”的途径。图片摘自《DK儿童历史大百科》

儿童的历史篇二:幼儿历史常识

篇一:中国历史文学常识集锦

中国

历史文学常识集锦

(一)

【科举职官】〖乡

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

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四书】《论语》、

《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

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

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

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

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

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

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二)

【蜀之八仙】容成

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

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

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

《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

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三)

【莎士比亚四大悲

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五彩】青、黄、

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

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

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

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丧、祭、乡饮酒、相见

射、御、书、数

比、兴、雅、颂

丧、祭、乡饮酒、相见

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

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

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

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

【四大名瓷窑】河【四大名旦】梅兰【六礼】冠、婚、【六艺】礼、乐、【六义】风、赋、【六礼】冠、婚、(四) 【三山】安徽黄山、【五岭】越城岭、【五岳】〖中岳〗河〖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四大名桥】广济【四大名园】颐和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

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

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

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

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门碑林〖台湾高

雄〗

【四大名塔】嵩岳

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

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

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丘〗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

山〖地藏王菩萨〗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水、火、土

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娲、神农

帝、黄帝、少皞、颛顼

教、佛教

〖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

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

应县佛宫寺〗、千寻【四大石窟】莫高【四大书院】白鹿应天书院〖河南商【四大佛教名山】贤菩萨〗、安徽九华【四大道教名山】(五) 【五行】金、木、【八卦】乾〖天〗、【三皇】伏羲、女【五帝】太皞、炎【三教】儒教、道【三清】元始天尊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铁拐李、

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

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

罗汉、降龙罗汉、

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

罗汉、挖耳罗汉、

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

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

屎地狱、[第五层]

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

九层]盖山地狱、

[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

刀兵地狱、[第十四

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

虫地狱、[第十八层]

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

脾、肺、肾

【六腑】胃、胆、

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

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

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

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

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

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

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

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篇二:历史小知识-历史三字经

历史

三字经

人之初, 由猿变。 距现代, 千万年。 腊玛猿, 人祖先。 群居始, 常攀援。 森林稀,

气候异。 求生存, 改习惯。 找食物,造工具,交往多,劳动因,神造人,元谋人,洞为

巢,原始制,尝百草,有剩余,炎帝姜,炎黄合,尧禅舜,桀暴虐,奴隶制,四处转。顺自

然。用声唤。人出现。是欺骗。在云南。木取火。无私有。教桑蚕。私出现。黄帝姬。华夏

建。舜让禹。被汤灭。统治严。 遇兽攻, 脑发达, 由单音, 进化论,

泥捏人, 北京人,

用兽皮, 初氏族, 存仰韶, 部落间, 两部落,

载史册, 禹以后,

武伐纣, 夏商周,群开战。 器官演。 变语音。 传名言。

更荒唐。 周口店。

做衣衫。 共甘苦。 留龙山。 相侵犯。 居中原。

五千年。 世袭传。

西周建。 两千年。

修阡陌, 开井田。 一匹马, 值四人。 青铜器, 换工具。 生产力, 大发展。 五霸争,

春秋乱。 初税亩, 废井田。

孔子教, 儒家兴。 九九诀, 称数学。 药百种,战国时,秦孝公,秦强盛,灌渭北,诸子

争,墨家始,荀况论,医学家,孙武子,秦始皇,书同文,焚异书,挖骊山,陈胜出,医分

科。有七雄。用商鞅。并六国。郑国渠。百家鸣。讲兼爱。人胜天。赞扁鹊。著兵书。建郡

县。车同轨。坑逆儒。建阿房。吴广起。 诗经集, 赵魏韩, 颁法令, 有苏张, 调岷江,

儒学说,

无为论, 韩非子,

四诊法, 赋离骚, 修驰道, 度量衡, 徭役重,

百姓痛, 大泽乡,

至今传。 齐楚燕。 变封建。 纵横联。 都江堰。 孟子传。

老子宣。 法制严。

传今天。 是屈原。 筑长城。 划一统。 用酷刑。

始皇亡。 举义旗。

沛亭长, 名刘邦。 先项羽, 占咸阳。 文景盛, 武帝强。 司马迁, 记史章。 卫与霍,

是大将。 征匈奴, 通波斯。 派张骞, 通西域。 苏子武, 苦牧羊。 和匈奴, 有昭君。

新朝建, 西汉亡。

绿林聚,建东汉,

汉中兴,地动仪,著论衡,麻沸散,东汉末,魏蜀吴,战官渡,蜀刘备,吴孙权,赤壁火,

晋统一,东西晋,赤眉扬。都洛阳。百年强。张衡创。是王充。华佗功。黄巾起。鼎足立。

平北方。请诸葛。守江南。烧战船。司马炎。南北朝。

光武帝, 释奴婢,

有蔡伦, 天地合, 张仲景, 班都护, 变苍天,

魏武帝, 丰积谷,

隆中对, 派卫温, 三国争, 八王乱, 大分裂,

叫刘秀。 查豪强。

造纸张。 万物生。 是医圣。 派使节。 立黄天。

儿童的历史篇三: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

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儿童的历史)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

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原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23、叶廷圭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原文: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

相关热词搜索:儿童 历史 留守儿童的历史 儿童历史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