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如何舞|贵阳一小时经济圈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贵阳城市经济圈,指以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周边80~100公里区域,包括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镇宁自治县、普定县,黔南州的龙里县、惠水县、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共同(即“1+10”)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面积约占全省1/7的贵阳城市经济圈,集中了贵州省约1/5的人口、1/3以上的GDP总量,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在贵州新的区域经济布局下,这个龙头如何舞动?
  
  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由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已着手研究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黔中产业带,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工作中又陆续提出相关建议,直到2004年初,时任贵州省长的石秀诗在工作讲话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后来,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将其更名为“贵阳城市经济圈”),这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首次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据此,贵州省相关部门开始组织编制相关规划。
  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从2005年开始,历时一年多的调查论证、讨论修改,2006年8月,《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经贵州省政府批准通过并发布实施。这是贵州省组织编制的首个区域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贵阳城市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集群,形成对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树立起生态循环经济城市和开放融合的西部都市形象;围绕形成中国西部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突出城市经济圈建设和以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建设;以实现五个统筹为重点,基本形成区域合作的良性机制,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圈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7年4月,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发挥贵阳城市经济圈对全省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构建贵阳城市经济圈日益升温。2007年10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协调与合作会议上指出:“构建贵阳城市经济圈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支撑”,“要使贵阳城市经济圈成为贵州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与改革的实验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
  
  经济圈内的联动
  
  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完成后,贵阳市与其他10个县(市、区)开始了密切的互访联动。2006年2月,贵阳市委书记带队赴安顺市和黔南州就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合作进行磋商,共同制定了《贵阳城市经济圈合作协议》,协议包括空间范围、合作原则、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机制五方面的内容。
  2007年3月,安顺市党政代表团到贵阳市对推进城市经济圈再行协商,安顺市西秀区等七个县区分别与贵阳市云岩区等七个区正式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确定了在“政府推动、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加深联系,共同加快两市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快速发展。5月,贵阳市常务副市长带队到安顺市商讨城市经济圈有关问题,双方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达成共识。8月,贵阳市南明区与黔南州龙里县就城市经济圈规划实施达成合作意向,确定两地将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打造“贵龙”城市经济带;南明区与龙里县分别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9月,黔南州州长率队到贵阳座谈。双方提出,要把“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作为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实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贵阳市与黔南州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切实抓好各项具体对接工作。
  近日,贵阳市乌当区与黔南自治州龙里县就鱼洞峡水库建设项目有关水权及水资源管理等问题,正在进行互利互惠协议框签订工作。
  通过各方努力,贵阳市各区、市(县)分别同经济圈内的其他区、县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建立了“互联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共进”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在经济圈内的联动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方面,已经取得共识。与共识不断扩大相伴随的,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逐步显现。据统计,2007年贵阳城市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94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高出全省平均速度2.1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9%。
  
  经济圈发展的未来选项
  
  据贵州省发改委介绍,今后几年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点建设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环线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逐步构建“六放三环六连接”的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相联结的现代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成贵阳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创造条件争取建设贵阳城市环线铁路和轻轨,抓紧建设好龙里次级铁路枢纽和200万吨以上的货运站;重点实施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配套、升级建设工程;构建城市经济圈内无障碍信息平台。实现区号和收费标准的统一;加快构建覆盖3个市(州)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旅游服务、金融保险、环境保护、灾害预防等的综合集成应用系统;进一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区域企业信息化平台。
  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一体化。主要以贵阳为龙头,以开阳磷矿、瓮福磷业、中铝集团贵州铝厂、黄果树烟草集团、振华集团等一批企业集团为支撑,加快发展磷煤化工、铝、卷烟、现代中药、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旅游、现代物流等,做长产业链,努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形成“五大工业产业集群”、“两大区域服务经济网络体系”和一批百亿元企业或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企业及产品竞争力。“五大工业产业集群”,即由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组团的磷及磷化工产业群,以小河―清镇―平坝―西秀为组团的机械电子工业集群,由白云―修文―清镇组团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以新天科技园―白云新材料科技园―金阳高新产业园为重点的环贵阳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龙里―修文―清镇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两大区域服务经济网络体系”,即由云岩―南明―金阳组团的现代服务业网络体系和以黄果树―龙宫―红枫湖为龙头的现代旅游经济网络体系。
  加快城市建设一体化。突出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和重点城镇吸纳人口转移的承载能力,构筑起以贵阳为核心、安顺为次中心、福泉为结点的“十字形”城镇空间体系雏形,推动经济圈城镇联动快速发展。在不久前贵阳实施的“畅通工程”中,承担着解决城区交通压力、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等重要功能的100多公里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等到环城高速建成,当大家在这条路上行驶,两边风景如画,人在画中行,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惬意。”谈起这条将打通贵阳乃至整个贵阳城市经济圈交通脉络的高速公路,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语带诗意。
  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特点出发,抓住保、防、治三个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流域和重要湖泊水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三大问题,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为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2007年底,贵阳市作出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并在全国首创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法庭,由贵州省高院指定管辖涉及贵阳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即“两湖一库”)流域的环保案件,环境保护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樊篱而整体扩大到贵阳周边区域。
  
  经济圈发展面临的问题
  
  采访中,我们发现,尽管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面临的问题和困扰也不少。综合来看,主要有:
  一是思想障碍。集中表现在认识促动的广度过窄,公众的共建意识尚未形成。对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的了解、认识和参与,目前还主要限于党委、政府和一些职能部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商、企业家们对此还不够了解。
  二是行政区划障碍。受自成体系的行政区划分割体制和产权、税权、行政隶属权合一的财政包干体制的影响,同时由于求发展心切,加之实施城市经济圈总体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完善,缺少宏观指导,因而在经济圈内不少区、县的发展规划中,不能贯彻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形成发展规划的产业同构、特色不足的现象。
  三是政策障碍。经济圈内各区、县客观存在的政策规定、执法标准、投资环境的差异,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统一规范。如贵阳周边城市都在反映的进入贵阳市的电信一网通、户口迁移、居民就业、子女入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内外有别”,客观上为推进城市经济圈建设形成了一堵“围墙”。
  四是机制障碍。就整个城市圈来看,政府间联系机制已初步建立,并正在运行,但全方位的推进机制尚不完善,例如可供合作的项目推进、信息共享机制等还不具备;虽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但可有效操作的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尤其是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间加强联系、促进合作的机制急需建立。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着手研究解决。对于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前景,正在积极谋划经济圈内贵(阳)―龙(里)城市带的龙里县县委书记吴俊充满信心:“我们要让城市经济带动战略和‘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成为龙里人民的致富之道,成为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发财发展的乐土,成为广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舞台。”

相关热词搜索:贵阳 龙头 经济圈 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如何舞 贵阳城市经济圈 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