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磷集团【聚焦开磷现象】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中国的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上世纪50年代,贵州开阳、云南昆阳、湖北襄阳三大磷矿曾被周恩来总理喻为“三阳开泰”,如今50年过去了,当年的三面旗帜之一开磷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开磷“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转化资源,创造效益”的经营理念,在资源保护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被业界称为“开磷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开磷有过建成全国一流化学矿山的辉煌和原化工部“学吉化、赶开磷”的肯定;有过受市场影响全面停产的挑战;更有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20多年发展磷化工的苦苦探索。开磷已由过去单一生产磷矿石的原料企业,发展成矿肥矿化结合,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0年,开磷将达到34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和500万吨/年磷矿石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磷复肥和磷矿石生产基地。
  开磷能从一个包袱沉重的老矿山企业中走出来,有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结果,是党和政府支持的结果,更是开磷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困境中“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结果。“开磷现象”已不仅是中国磷化工行业的象征和骄傲,更是中国磷化工行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田洪(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开磷集团作为贵州省委政研室的调研联系点,其改革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001年初,根据企业十多年发展磷化工积累起来的技术、人才、管理的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磷资源优势,开磷进一步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从2001年开始,用三个五年的时间,通过加快发展磷化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5亿多元增加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
  开磷在制定这一发展战略时,一开始就导入循环经济理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使企业生产运行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使开磷逐步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单位;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开磷集团持续发展的经验,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跳出传统矿业发展模式,在发挥资源优势过程中,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发中努力实现加快开发、科学开发和和谐开发的有机统一;注重把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黄钧儒(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
  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体制创新、机制搞活,才能实现成功发展。开磷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30年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稳步增长的中国经济,优质的产品,坚强的领导班子,过硬的职工队伍,先进的企业文化,都是成功的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围绕做强做大,把外力与激发内力结合起来, 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是开磷成功的秘诀之一,开磷所起的示范效应值得肯定和总结。
  开磷在发展过程中,坚定树立面向世界的理念,跳出贵州看贵州,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格局中,审视自身的优势所在和发展潜力所在,立足优势,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真正地做到了以非常之策行开发之举,以非常之为强开发之势,以非常之力求开发之效,实现了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做出了贡献。
  1994年,贵州开阳磷矿矿务局作为贵州省进入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于1996年1月18日开阳磷矿矿务局改制为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贵州省国有大型企业中最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为在贵州省逐步建立和推进“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积累了经验,开创了体制创新的先河。
  开磷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道路,借助外力加快发展。2003年6月,开磷引进中化集团、贵阳工业投资控股公司等战略投资人,用存量换增量的方式,对10万吨/年重钙厂进行改制重组,成立了合资公司,基本上解决了磷化工基地发展所需资本金问题。2006年,开磷又以资源换资本的方式,引进黑龙江北大荒商贸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战略投资人,开磷以评估作价的采矿权投资入股,黑龙江北大荒商贸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战略投资人以现金入股,组建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在开阳磷矿区建设国内第一个坑口12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磷酸一铵和矿山40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这些多元投资主体的合资公司的组建,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开磷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展目标于2005年如期实现,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5亿多元增长到23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进一步增长到42.26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有望提前两年实现。
  
  邓献晖(贵州省委党校教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精华。古典式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面对挫折与逆境,开磷人高举以人为本的大旗,把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产创新、文化建设各环节,以创新促发展。
  2001年初,贵州开磷提出了“用三个五年时间,使开磷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把开磷集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从开磷的实际出发,既振奋人心,又现实可行。发展目标的确定,树起了前进的标杆,为全体员工所认知,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点燃了开磷人不断前进的激情。第一个五年结束的2005年,开磷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3.2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圆满实现第一步发展目标。2007年,开磷集团销售收入44.3亿元,实现利润2.38亿元,上缴税费2.62亿元,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作为地处深山沟的老矿山企业,开磷和其他国有老企业一样,从计划经济体制中继承下来的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效率低下、机制不活等问题曾经严重的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开磷人痛定思痛,下大决心进行自我否定,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出路。按照“精干主体、分离搞活辅助,授权到位、监督到位,制度到位、奖惩到位”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通过签订关联交易明确权利和义务。
  在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中,开磷的技术精英们可谓披荆斩棘,捷报频传。先是攻克世界性开采难题――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方法,1990年又因形成“锚杆护顶分段空场采矿法”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这一新的采矿方法的应用和国外无轨采掘设备的引进,使矿山地下开采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源回收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70%以上,贫化率由13%降低到6%以下,使开磷地下开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开磷加强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成果转化为主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初步形成了向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在今后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实力和最高水平的精细磷化工产业基地的条件,在磷化工企业中的形象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贵州磷化工发展的典型代表。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特殊基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开磷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利与天下,惠及员工;负重攀越,勇往直前;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事;一切围绕市场,一切为了职工;转化资源,创造效益;用军队式的纪律管理人,用学校式的教育培养人,用家庭式的温馨关心人。这些文化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已深深地熔铸在每一个开磷人的血液里,并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也将成为开磷人铸梦未来、再创辉煌的精神财富。

相关热词搜索:聚焦 现象 聚焦开磷现象 磁聚焦现象 自聚焦现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