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篇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以杭州为例

摘要:小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在和将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杭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而且广泛的知名度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旅游者纷至沓来。因此,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在给杭州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杭州文化旅游业对文化遗产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正因如此,杭州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考验。本文将通过讨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和政府的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与城市空间物质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等问题,来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解决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纵观国内外城镇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历史文化始终贯穿城镇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空间是城镇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历史文化是空间的灵魂。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则是现时代也是将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小城镇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千城一面”、“千城一貌”、文化缺失等现象。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城镇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继承,在追求表面建设成绩的过程中被逐一破坏。因此,建设富有特色的城镇空间,在理论方法上必须回到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轨道上来。

1 国内历史文化遗产现状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可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都不可避免的被破坏,被遗忘,甚至消失。同时,中国也是全球GDP排行第二的国家,体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在全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城镇的规划建设起主要推动作用的除了产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资金的积累和小城镇自身原有的区位优势等物质条件外还有一个不可小视的文化建设问题,需要城镇规划和管理部门予以特别关注和认真解决。

思考国内外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始终贯穿着城镇化发展的每一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快,大规模的更新空间和再更新的速度加快,许多旧的城镇空间和历史文化遗产未得到有效的保护,最后导致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而城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就是了保留其独有的特性,文化,保持其原貌和持续性。并且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文化城镇和地区所具有的特征相适应,使得历史文化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符合城镇持续发展的需要。

2 杭州的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2.1 小城镇历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规模的空间更新和再更新的过程加快,许多旧的城镇空间和历史文化未得到有效的保护而被城镇化脚步摧毁了。城镇历史文化保护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护,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地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文化和城镇有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镇持续发展需要。

2.2 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与空间的关系

历史文化与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文化需要通常存在介质的荷载才能获得呈现,而荷载存在的重要形式是空间。历史文化是空间塑造的根本依据和条件,而空间则是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延续和发展的承载基础,两者相互交融、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3 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

3.1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文化包括,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文化是旅游业的依托。实践证明,遗产保护得越好,其利用价值也就越大,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文化通常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在这三个文化层中后,两者基本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目前的旅游开发更多关注并且倚赖的是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往往忽略了对非物质文化的利用。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事业得以开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3.2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促进杭州旅游国家化的重要途径

杭州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的中心旅游城市。根据杭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但是由于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的变化以及宣传认识不足和保护手段不够等原因,杭州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一些口头文化和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不少民间技能后继乏人,传统老字号已所剩无几。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剪刀锻制、竹纸制作、纸伞制作等手工技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利用楼外楼、知味观等传统餐饮老字号弘扬杭州美食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见深入挖掘杭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是提高杭州旅游国际化程度,提升杭州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3 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模式

在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可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做法。第一,完善非遗保护立法,通过出台国家和地方性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以及规范利用。第二,发挥国家在场的功能,即政府引导与全民参与结合。第三,保护、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如通过民间采风、调研、征集实物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的记

录,鼓励从事传统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的老艺人招收新的继承人,对生活苦难的老艺人采取发放补贴、对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实施激励措施等。第四,通过媒体宣传、宣传论坛、建立交流演出机制等形式,向国内外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第六,加强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第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等。

4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与政府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关系

4.1 杭州历史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杭州市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所采取的理念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存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共性问题。第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模糊认识及其“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依旧存在。一部分可能是领导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干部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其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为了追求政绩、急功近利。还有可能是“旧城改造”决策误区及其开发商“利润之上”的倾向,以“保护之名” 对历史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建筑风貌造成“开发性破坏”的现象有所存在。还可能是城市化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尖锐。第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真空”较多,执法难度较大。一是现行文保法规过于原则化、规定不明确缺陷较多,管理存在一些盲区,以致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产权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二是文保行政执法难度较大,执法力度与水平都有待提高;文物、建设、规划、房管等行政管理法规的部门性很强;加上各部门法规的相互交叉且不统一;实际工作统筹性、实施的可能性较难,缺乏执法强制性及有效性。第三,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未完全落实,文保机构不够健全,文保人才严重不足。第四,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第五,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保护机构只能及其名称不尽完美。

4.2 加强杭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思考

加强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树立杭州文化形象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杭州核心价值观、增强市民凝聚力创造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点:进一步增强保护责任感、强化文保管理体制。第二点: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加大依法保护管理力度。第三点: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第四点:加强文保机构及队伍的建设,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第五点:尝试多种保护途径,多元化保护利用,并利用国外的适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很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刘超.城市空间中残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J].安徽建筑,2003(5).

王真慧,张佳.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探讨[J].现代物业,2010,(9):15-17.

热那阿依·阿布都西提.浅议小城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3,(9):491. 周乾松.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对策[J].城市观察,2012,(2):70-77.

易纯.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研究[J].重庆建筑,2012,(7):8-10.

邓莹辉,谭志松.原生态文化概念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则[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30-33.

戴红红.浅析杭州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J].现代城市,2011,(4):47-49.

周乾松.加强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东方名城文化强市[J].杭州,2012,(2).

楼舒.杭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1,(8):60-6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篇二: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广东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和形象的教材。切实加强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使广东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使经济强省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维系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凝聚力,调动他们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增进民族大团结,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现状

(一)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

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策源地,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颇为丰厚。全省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9处;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万余处。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

古代文物丰富多样,岭南特色鲜明。距今6500多万年前的河源石峡恐龙化石埋藏地保存有恐龙蛋、骨架、脚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众多,世界罕见。位于广州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东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宫署御苑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位于广州象岗山的南越文王墓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全国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汉代帝王陵墓。佛教寺院众多是一大特色,著名寺庙有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新兴国恩寺、曲江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南海神庙、肇庆梅庵等。怀圣寺光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又是广东仅存的唐代高层建筑物。潮州广济桥是全国首座集梁式桥与浮桥于一身的启合式桥梁,其规模和结构技术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罕见,反映了我国宋代造桥的最高成就。以广州陈家祠、潮州已略黄公祠、番禺留耕堂等为代表的祠堂建筑和以佛山祖庙、广州南海神庙、德庆悦城龙母庙等为代表的庙宇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园林建筑保存至今的佼佼者有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和顺德清晖园等。民间建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以广州西关大屋、佛山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东莞南社村等为代表的单

门独院式的粤中民居,以始兴满堂围、大埔泰安楼、深圳鹤湖新居等为代表的聚族合居的客家民居,以揭阳丁府、潮州许驸马府等为代表的装饰考究的潮汕民居。石湾南风古灶、高灶自明代至今延续使用,时间之长,为国内罕见。

反映海上贸易的文物丰富。根据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南海海上贸易不晚于汉,盛于唐宋。汉代海上贸易始于广州、徐闻,终抵东南亚、印度,与西亚、非洲有了贸易往来;唐代远至西亚、非洲;明清远达欧美。考古资料证明,秦汉番禺的造船业已颇具规模,为开辟海外贸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是目前发现世界上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造船遗址。徐闻是我国汉代海上贸易始发港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海外贸易更加频繁,海外僧人和使者接踵而至。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港城市和对外贸易中心。唐朝首先在广州设置市舶使,总管对外贸易事宜;随着对外贸易繁荣,外国商人增多,在广州西城设置“蕃坊”,作为外商居住区。始建于隋代的广州南海神庙,唐代著名伊斯兰教圣迹光塔、怀圣寺和清真先贤古墓等,是隋唐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遗迹。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事务,是我国最早类似海关的机构。宋代各地名瓷汇聚广州出口,促进了广东陶瓷业的发展,其中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和海康窑的产品深受海外欢迎。“南海Ⅰ号”更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广州市舶司。永乐三年(1406年)在广州西关十八甫建“怀远驿”安顿外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立的粤海关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广州开设专门对外贸易的十三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成为全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垄断中国对外贸易80年。广州十三行、粤海关旧址是对外贸易重要史迹。

近现代文物丰厚。广东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百年来的杰出领袖人物和林则徐、冯云山等许多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都在广东留下了光辉业绩。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广州三元里平英团旧址、花县洪秀全故居、冯云山故居、信宜大洪国王宫旧址、康有为故居与万木草堂、梁启超故居、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等是中国近代重大史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中共“三大”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等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要文物。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广州公社旧址和起义烈士陵园等是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重要史迹。广州的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坟园、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是广东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重

要史迹,而珠海“三灶万人坟”和“千人坟”等则是日本侵华的罪证。

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实业家。邓观应故居、丘逢甲故居、陈启源故居、张弼士故居、陈廉伯故居、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绵纶会馆、大新公司旧址、爱群大酒店旧址和南华大酒店旧址等是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实业的重要史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广东建筑种类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洋楼”和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广州沙面建筑群、圣心教堂是极具代表性的西方建筑;岭南大学马丁堂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市政府大楼等是中西合壁式建筑的典范;湛江硇洲灯塔更是世界上现存的两个水晶磨镜灯塔之一,在东南亚享有盛名。

华侨文物众多。广东是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吸取居住国的建筑形式,结合我国传统建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开平碉楼和立园、珠海陈芳故居、汕头陈慈簧故居、梅县联芳楼和佛山简氏别墅等都是华侨建筑的杰出代表。江门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汕头存心善堂、广州爱群大厦、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坟园等是爱国华侨积极参与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事业甚至牺牲生命的历史见证。

(二)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成就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建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制度。开展了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初步摸清了全省历史文化资源情况,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了记录档案,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专门的保护规划;全省各级政府拔出的文物修缮专款不断增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物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裕祠的维修工程在2003年9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物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在对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事业中,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旧址已经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场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设施较先进的博物馆,南越王墓博物馆于1999年被国际建筑协会列入世纪建筑精品,投资9亿元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和投资1?5元亿元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于2004年动工。博物馆数量增长快速,全省共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170多座,约占全国总数的8%,文物藏品总数60多万件。1995至2005

年间全省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6778.4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观众329.3万人次,其中外宾41.2万人次。博物馆陈列水平不断提高,深圳市博物馆《近代深圳》、广州市文化局主办的《羊城文物珍藏》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的《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分别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和1999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藏品陈列》和东莞海战博物馆的《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分别获得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最佳制作奖和最佳形式设计奖。 2004年成功启动了“流动博物馆”网络,举办了《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和《荆楚辉煌—一湖北省楚文物精品展》等,成为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省内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成功实践。

考古工作成果丰硕。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开展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1995年发掘的广州南越国宫署石构建筑遗址,1997年发掘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2000年发掘的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2001年发掘的深圳屋背岭商代墓地,2003年发掘的南汉康陵、德陵分别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海I号”水下考古是我国目前最重大的水下考古发现,在阳江市成立了亚洲首个全国水下考古基地。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全省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交流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2001年以来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举办文物及艺术品展览79批次;境外来粤举办文物展览16批次;境内外文物考察交流200多批次;接收海外人士捐赠文物逾千件。2002年以来,粤港澳三地召开了6次文化合作会议,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1999年以来,广东省文化厅与德国有关机构合作,赴德国举办了5期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95人次。

文物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全省现有文物博物馆机构近202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9个,其他文物机构6个,文物商店2个(文物代销点15个),文物科研机构2个,各级博物馆144座。全省文物从业人员2929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07人,中级职称266人。自1996以来,省文化厅先后举办了文物培训班14期,参加人员近10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文博队伍管理和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培养了一批作风正,专业水平较高的文博人才,为全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文物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广东是文物流通大省,打击文物非法交易、文物走私等犯罪活动的任务相当艰巨。1993年,省政府颁布了《广东省文物商业管理办法》和《关于对旧货市场销售的文物监管物品实施管理的通告》。1994年,国家文物局确定北京、上海、广东进行文物境内拍卖试点工作,广东成为全国最早从事文物拍卖试点的省市之一,开创了

许多国内艺术品和文物拍卖之最,为我国文物拍卖试点和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做出了贡献。为有效打击文物犯罪活动,2001年成立了由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工商局、海关广东分署组成的广东省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打击文物犯罪合作机制。1999年以来省文化厅接收执法机关移交文物60000多件,并与广州、深圳海关签署了共同打击文物走私犯罪合作备忘录。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广东文博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日常工作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麦英豪、黎金合著的《广州汉墓》中国考古最高成就奖—夏鼐奖;王贵忱与欧初合编的《屈大均全集》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叶其峰所著的《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研究》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杨式挺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获广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李才垚主编的《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运动》获文化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博物馆与广州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合作的“书画展柜空气净化过滤系统的研究”为1994年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997年度获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九?五”科技成果奖;麦英豪主编的《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获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当前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广东是全国省级文物行政人员编制最少的省份(海南除外),也是历史上省级文物行政人员编制最少的时期。目前,负责全省文物行政管理工作的省文物局仅有人员编制5人,长期靠借用或聘用人员维持正常管理,尚有部分地级市没有设立文物科,许多县、区没有文物专职干部,根本无法适应当前文物保管理的需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工作受到了削弱,严重影响了文物事业的发展。与省其他厅局比较,根据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9号),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共10个,凡是国家部一级设立了二级局的,我省有关厅均设立了相应的二级局,唯独刚批准设立的文物局为省文化厅内设的正处级局。与兄弟省市比较,除个别省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设有副厅级的文物局。从国际上看,英、法、德、意、埃、印等国均设有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德国柏林市文物局有60人,黑森州文物局有近200人。

文博队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在广东全省的文博队伍中,从事文物维修设计、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没有一个获得资质的文物维修设计事业机构,也没有拥有资质的文物保护规划设计部门。特别是缺乏文物科研、展览陈列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近年来因机构改革,人员调动频繁,相当一部分文物行保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专业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篇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主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主讲人:王景慧:中国城市规划院顾问总工程师

我今天插这个时间,讲一讲,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在谈到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题目,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刚才前面几位先生都讲到了,一个城市和建筑本身都是文化现象,城市和建筑不单单有它物质的内容,也有它文化方面的内容。对于文化来讲,继承传统,延续历史,恐怕是必然的现象。应该说文化和科技大概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广义的文化也包括了科学技术,我指狭义,文学艺术、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如果这两个范畴分开的话,应该说它有不同的性质,就一个城市来说,它既是一个科技的产品,又是文化的产品。它既要承载生活,也有文化的内容。所以,我们一般讲城市,恐怕要区分文化艺术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不同。科技的发展靠的是发现、发明、创造,有了旧的就不用新的。我的笔记本现在这么轻巧,二十年前,大家知道电子计算机像保险柜一样,要一个房间的,专门设一个计算机房放计算机,现在当然都不用了,所以我有了这个就不用它靠了,靠发明发现,文化艺术恰恰不是,它是渐进式的发展,它有更多的包容,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回顾传统和以前,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读唐诗三百首我们甚至可以读诗经,这都三千多年了,城市和建筑恰恰是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所以我觉得我们谈问题的时候分清属性,对历史遗产的保存,恐怕就是对于文化延续的这方面所要了解的。

我说的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层次我讲的一个方法,首先还得有一个认识。为什么保护历史遗产的认识,如果说对官员讲,它是代表三个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可以说是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但是我想在座我不必谈这个。有一个认识我想,我们中国现存的文物古迹和实施保护的数量太少和我们国家悠久历史和辽阔疆域不相称,这需要紧迫感和危机感。

我们国家保护了多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71,省级文保单位7000,还有县市级三万个,比起国家来讲差别很大,英国五十万,法国四万,日本和我们概念不太一样,重要文化包括国保和文化财两种,相当于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意思,是四千,对比1200多,它四千,希腊四十万,以色列小国、挪威这样的小国比我们多得多。

第二个概念,我们现存的东西年代不够久远,中国老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现在人多是真的,其它都有问题,因为我们的物产按照人均一搞的话,不行了,我们的历史很悠久,但是我们现存的东西太少了,现存地面最老的建筑是汉朝,在以前根本没有,演电影,战国、秦皇始的房子什么样,看电影看看就算了,这个东西没有依据,发现连张画都没有,汉朝之前连画没有,在青铜器刻了一点,比如雅典的神庙公元前447年,这个石头就是那个时候的,斗兽场公元前70,西汉,汉朝留下来山东黎城石瓷,公元120万神庙,柱子都用了,室内还用了,上面有一个大窟窿,可以露光,里面都是那时候的,这是安阳富豪坟,根据什么呢?根据构建,有时候地下挖出一个遗址,上头什么样没有任何东西,像东轴有些青铜器画一点,我们的形象是这个,这张画很怪,画起来是一个剖面的东西,不是立面,这里还有水还是酒,立面不知道,看电影上画的东西,别信,都没谱,我们现存的东西,最老的绵阳的,二百多年,那个是公元36年,这个

阙还在。

建筑的塔最早的塔523,这都是六世纪了,地下的陵墓没挖掘。

最老的木建筑更惨的,这都是782年,现存最老的,里边里唐代建筑的典型。

第二老就是公元851的佛光寺,木结构建筑不容易烧,以前佛教、道教两家打架,这个皇帝喜欢道教烧佛教,这个喜欢佛教烧道教,最后剩下的很少,唐代就剩下这样两个,非常漂亮,这个还没有修过,还是原来的木。

在国外,除了文物古迹保护历史的街区,国外特别多,到了很多的城市都是非常完整的。中国太少了,世界遗产730项世界遗产里边,文化遗产大概占500多项,有一半以上是地区,我们有一个世界遗产,故宫是建筑群,敦煌、布达拉宫都是一个建筑,他们很多是一个地区,这是世界遗产,这是在英国的纳布罗斯,核心区CBD在外头,老城是中心区。耶路撒冷是世界遗产,老城,著名的远景寺,这个地方在公元前一千年大卫王做第二盛典,罗马之前给它毁掉了,这个基础上公元600年阿拉伯建起来,底下的石头叫西墙犹太人祭奠还哭,但是上头已经是清真寺了,这是里昂,里昂这一块中心区这是世界遗产,外头缓存区不是,盖这个楼不行就算了,这里头都是的。

这是格拉纳达,在西班牙,在阿拉伯帝国的时候,因为阿拉伯统治的欧洲有700年。

这是法国的尼斯,这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这也是世界遗产,这是意大利的西耶纳。特别多,中国现在很难找到,所以丽江这是世界遗产,平遥世界遗产,城里头没了,中国的城市历史名城101个,能保时捷遗产的没了,当初就想西安、北京能不能搞,不行。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当时在政府部门,这是我经办的事,找了半天就这两个还行,别的都没有,城里没有,找村庄还有点,所以宛南古村落红村,所以我们虽然历史很悠久,但是实际的东西不多。

随着认识提高,不断发展变化,要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待,不能以过去的标准判定,历史不能再生,毁了就没了,人的认识变化很大,今天人认为没必要以后可能后悔。这是日本的塔,明治维新时期差点烧了,没人管了,有人了这个塔,买的目的是什么,要铁架,怎么取得这个铁架想了一个好办法,给它烧了,铁架就掉下来了,在灰里边这个铁就卖出去了,所以当时的认识,塔楼的价值是铁,幸亏还有些善男信女没烧。

自贡有好多的井架,打一千米,人工方法打一千米,这些井架后来的,保护要花钱,一年要花十万块钱保一个井架,政府不愿意花这个钱,没了,现在就剩两三个,非常让人气愤,政府少请几顿饭一年这点钱攒不下来,烧了,就是一种认识。我们现在还有人说,城里头应该开大马路,法国当初开了这么多,这是奥斯曼时代,凡是黑的都是原来开的,不都挺好,但是请注意,这是1852年干的事,1852年是中国的咸丰二年,那时候干的事不一定现在要干,这是当时拆的,凯旋门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说法国好,1852年的格局,如果中国有一个咸丰年间的城市面貌我们肯定要留的,可惜我们都没有了,原来认为要拆的,现在不一定,原来认为不该保留现在可能要保留了,所以这件事特别重要。当前的问题很多了。这都是旧城改造大量破坏的东西。有的文物保护了,这是城墙,没拆,就剩心了,旁边楼都盖上了。这是三管齐下,其它都动了。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就应该有方法,现在的问题在方法上,作为建筑师、规划师,我们确立三个层次,分成不同的情况,第一文物古迹,这是一般的概念,好的法定概念是文物单位,历史街

区是一般的概念,历史文化街区这是文物法里头定的。历史古城很多,好的历史文化名称国家101,省级有一百多个,根据不同的对象要认真研究。属于哪一类,再采取相应的方法。要保护,别搞错了方法。

温家宝总理说根据不同的特点,文物保护单位怎么样,不改变文物原装的情况下,保存历史原貌和真迹。

历史地区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历史文城不但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三个分开,方法不同,对建设的影响也降到最少,文物不改变原装。整旧如旧,圆锥,这都是很多通俗的话。

这是文物,对他们来讲怎么办,按原样维修,有的甚至哪块坏了,换哪,这是地安门的桥,哪边坏了换了,原来的保留。这是宋代的建筑转龙藏,老的还有彩的留着,坏了换了。文物不能整饰一新,它需要延年益寿,新闻报道,我国文物建筑整饰一新,不对的,历史建筑要历史面貌,文物建筑恢复到最辉煌的时代最灿烂的时代,这个概念被历史丢了,家里供一张老祖母的照片,你取哪张,要老态龙头那一张要最辉煌和最灿烂的时代,那是他们结婚前,那张照片放在屋里头孩子能给他行礼和鞠躬吗,对历史建筑要延年益寿,哪怕是老态龙钟。

欧洲保持原汁原味的面貌,中国的残破不太美,所以中国的有些建筑,尤其是檐子,像石头还是原来的,要保护,这个显然不行了,这是天宁寺,这是炮台,建一个高速公路,非得从上头过,文物部门反对,如果你要改变就多花六千万块钱,怎么是文物多花六千万,是你的错误设计了六千万,人家早在这儿你不知道吗,你为什么非从人家脑袋上过,几百公里的绕上三五十米有什么关系,他脑子没有这根弦,

保护问题的环境非常重要。第一有观赏价值和艺术效果。玉泉山在外头,离它有四公里,颐和园和玉泉山之间要不要盖房子,现在绝对不能盖,有很多人打他的主意,有的开发商还辗转问我,那行不行,我说你千万别打那个心思,这是法定的保护区不让建的。通过保护环境理解文物原来的设计匠心。天坛什么也不能有,升天的感觉。两面都是树,这个设计非常好。后面来点楼房这事就没了。

准确历史当时的历史事件。这是清水塘,毛主席当时住在那儿,掩护身份湖南省委,这个房子是保留的,环境现在变成这样了,非常漂亮,但是革命的艰苦危险没有了,气氛没了,当初这个地方偷着开会,警察来一抓一个准,所以青少年教育到底是吹牛了,还是在那儿艰苦秘密工作。原来的邻居没了,原来的气氛没了。

周总理的纪念馆,前面整一个停车场,本来是胡同,总理他们家的房子跟别人差不太多,里边很好,外面差不多。他在这个环境下,小时候他住到12岁,跟四周邻居玩,跟孩子接触,这个环境我们可以想象他造就总理革命的性格,深知人民疾苦,关怀人民子弟,朱溶基去的时候,不肯到这儿下车,他说我要朝圣的,我要走着去。

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别讲究风水,十三陵左青龙右白虎,对着山口外边还有山,这就是风水。这时候你保护十三陵就不单单是保护几个房子,还要保护中间的整个的大环境。

这对着山头,有意的,到这里头对着它。保护的话,山前面这些都不要了,原来想在这个地方搞一片旅游区,看来就破坏了这个环境。

最后一个,对照环境景物欣赏事物的艺术性,对于文物的环境来讲不单单是本身的欣赏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深远意义,才能完整体现历史的功能作用,这是四川都江堰二王庙,前面叫松庙古道,给寺庙服务卖东西吃喝住的内容,这不是历史阶段,但是形象一样,这是八十年代的照片,到九十年代搞了旅游了,盖了一大堆的东西,再往后申报世界遗产,这个东西不行了,就拆了,拆完之后应该建成什么样,是恢复历史面貌还是什么样子,就做了这个东西。所以环境是整治了,历史丢了,美化了可是丢掉了历史。我们在座都是做建筑的,我们做很多这样的设计,凡是遇到历史建筑的时候,是不是考虑保存历史环境,不简单用西洋的手法做环境,这都是西洋手法,我们在座上学学的都是美声,不会民族唱法,一张嘴共鸣就上来了,这时候流行也不行。

第二个历史街区变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存外边的整体风貌,像北京的胡同,房子本身不一定值得保护,房子可能不够文保单位,但是他们加起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历史特点,产生保护的价值。这是漳州,这是青岛。但是这个不是,这是张光凯建筑师设计的,这是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也是非常永修的建筑师北京琉璃厂,这一块不是了,还有一点西边没动是,什么叫历史地区,是历史上留下了,是真实的,不是设计的某某街区,尤其不是设计成汉代一条街,这个设计很好的,但是仍然不是历史街区,对它的保护不是圆锥,不是整旧如旧,不是完全保存历史的不可改变的,而是说有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方法是保存外貌,改造内部,里头可以改,改善基础设施,如果拿文物的标准对历史街区要求原汁原味老百姓的生活没有。这是另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不能用于文物,文物这么一改,文物的真实性就丢掉了,文物的原汁原味就丢掉了。

这里的文物四合院这也是按文物在做的。好的房子稍微整治,差一点的房子我要进行重新维修,这些已经不是传统风貌的,我给它改过去,有些新的,虽然是新的,但是符合传统,我就保留了,有些东西可能要拆掉,分门别类采取保护。

像绍兴,这是做好整治好的,房子按原来做的,里头稍加改善,有时候安上水冲厕所和现代的设施,这有旅馆,外表有的没太坏,所以花钱很少,整修房子的钱一平米花280块钱,很少的。旅馆,外头传统风貌,里头可以改善,有点设施,床也不错,厕所也都按上了。

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采取变通做法,管子弄好多套管,按照规范做,但是规范里有条款,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里有一条,旧城地区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变通,不是完全做不到的。还要延续生活,不是人都撵光了,重新变成一个富人区,原来卖东西还有的,生活还继续延续。

有些房子改造改造还可以有一些新的用途,卖黄酒,还有里边演戏。

第三个历史文化名城,不单单保护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有新的设计但是在特定的地区稍加限制,延续原来的特色,可以有创作,但是和原来找点关系。北京的轴线,北京的道路格局,这条路在北京的规划里也不拓宽了。还有一些非物质形态的内容,自贡的灯会,新的建筑是可以对延续原来的特点,这是北京的纺织部的楼。北京的四合院和菊儿胡同,是新的设计,但是延续了。在延续特色里边,保护文物环境里边,经常有这个例子,曼哈顿的教堂,对比也是一种协调,我觉得对比不太协调,大家看看这好不好,这是从双子大厦世贸大厦拍的,但是即便这样,我注意一个现象,我到下边去,下边这个楼虽然是一个高层,但是建筑石材跟这个是一样的,内部的西部完全用哥特式的,它真考虑了协调,对比也是协调,不太完整,人家考虑颜色、材料质感的协调,这张照片一般人都不说,没太注意拍,我到下边看深有感受。

国外还有延续特色的做法,这是日本的传统,建了这个,这个太似,还有更神似,京都国际

会堂,怎么看是怎么现代建筑,和原来那个有内在的联系,所谓神似。

还有一种我们要了解,一个建筑到底是属于哪个层次,新天地不是文保单位,不要要求整旧如旧,不要求改变原装,新天地是不是历史地区,不是,一大会址是文物保护单位,四周建设控制地带,既不是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它是旧城改造单位,但是作为文保单位行不行,不行,历史地区也不行,历史地区保护了风貌还有延续原来的生活,它改变,是商业运作,石英钟产阶级新的需要搞得非常火,作为一大来讲,一大原来那是住宅,也是在一片住宅地区里头在人家开会,后来就来了一个人敲门,找人走错了,不对是不是特务,赶紧搬家,不在这儿开了,就跑到嘉兴船上开了,是这样一个情况,当初不是在非常发达的高档咖啡馆开的,那时候共产党不敢在这儿开,这个地方是旧城改造的典范,延续风貌特色第三个层次,我们做一个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分清层次。所以这是一大会址,这些地方做得很好,但是哪个类型不一样。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遗产 保护 历史 怎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