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旱,贵州精神卓然挺立】贵州精神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4月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指导工作时铿锵有力的话语,给处于旱灾中的贵州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不怕困难,就是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措施、战胜困难的信念。旱灾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旱区,摸清情况、分析形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等领导深入重灾区,亲临第一线指导工作。全省各地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先生活,后生产”。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千方百计打水井、建水池、筑塘坝、截潜流、掏山泉……
  艰苦奋斗,就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苦干实干,全力开展生产自救。我省气象科技工作者运用信息技术,严密监控旱情,多次成功实施人工增雨;农业科技工作者编写抗旱科技手册,赶赴现场进行指导,为受灾群众提供抗旱科技支撑。在长顺、关岭等地,现代节水农业显示出抗旱强效,试点园区的柑橘大旱之年仍能迎来丰收前景;在绥阳,平时打谷时用的挞斗成了梯次提水的“中转站”;在紫云宗地乡,村民们给小井搭帐篷减少蒸发和防止污染……
  攻坚克难,就是不怨天尤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互相帮助、共克时艰,齐心协力抗大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种社会力量行动起来,积极捐款捐物,壮大抗旱力量,形成“人人支持抗灾、齐心协力抗灾”的良好氛围,让灾区群众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爱滋润大地”2010贵州抗旱救灾公益晚会、“绿丝带――送水节水爱心行动”、“同心井”、“顺带一公斤水”、“慈善感恩 公益贵州”等公益慈善活动反响强烈,“绿丝带”爱心精神又熟悉地“飘”在贵州的山山寨寨。
  永不退缩,就是坚定信心、自强不息,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在旱灾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大旱中,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党员队伍,将“贵州精神”的旗帜插在了抗旱阵地上。为保住百亩玉米累倒在田埂上的成名尧、17次救火倒在飞石下的谢光学、以命相拼割出隔火带的安作成、奋力扑烈焰不幸坠崖的毛明举、管护万亩林殉职在险途的吴传荣,还有仍然奋斗在抗旱一线、感动了总理的村支书朱昌国……
  “百年一遇”的大旱中,贵州精神再次卓然挺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贵州精神不仅仅是在“抗旱持久战”中体现出来的抗旱精神,更是一种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时代精神。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相关热词搜索:大旱 挺立 贵州 百年大旱 贵州精神卓然挺立 百年大旱 大旱中挺立贵州精神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