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流行语的分类问题】汉语流行语二师兄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10-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视野的开阔,当代流行语爆发似地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使得流行语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错综复杂。要想清晰、准确地分析流行语,我们要在界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流行语“切分”成一块儿一块儿,细化之后再总体把握,这样才能对流行语有成系统的、明晰地把握。目前虽然很少学者涉及到流行语的分类问题,但是学者们对流行语分类的标准却纷繁众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流行语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本文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做如下分类:
  一、基于语料来源的分类
  (一)方源词语
  方源词语是来源于方言,成为共同语词汇单位的词。
  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方源词语。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又有不同的次方言,并不是任何一种方言的词语都能成为流行语,方言中的词语要进入流行语的领域是有条件的:一是该方言词语要易懂、易记、易用,这样的词语才能流行起来;二是该方言词语要突破方言本身的限制,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以便被其他地区的人们广泛使用。这样,汉语方言中一些表现力强、充满活力的方言词语,进入共同语的领地,通过大众传播,从而成为流行语的一员。流行语中来自方言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北京方言
  北京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核心,它独特的优势容易被流行语吸收进来。如:甭(不用)、混(谋生、过活)、待见(喜欢)、丫(骂人的话,也叫丫挺,原本是丫头养的意思)、自己gě儿(自己)、消停(平稳、踏实)、二百五(说话不当,行为不符合常规的人)、发小儿(也叫“发孩儿”,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嗝儿屁(死了,完蛋了)、侃大山(高谈阔论无所不谈)、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牛(非常厉害的意思)等。
  2.粤方言
  使用粤方言的地区主要是广东省中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东南部、香港、澳门等。它与普通话差异较大,但这些地区是改革的最前沿,依托经济的优势,粤方言一度成为流行语的主要吸收对象。如:靓(漂亮)、上班族(每天固定上班,有固定收入的人)、衰人(坏人)、打工(外地进城务工的人)、写字楼(办公楼)、发廊(理发店)、X仔、X妹、减肥等。
  3.吴方言
  这里的吴方言主要指上海话。上海一直是在中国国内经济文化发展的潮头,上海话和海派文化也被流行语吸收和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如:马路、洋房、报馆、卡车、三轮车、俱乐部、博物馆、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等。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和发展,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广泛的传播到全国各地。
  4.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是全国各方言中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之一。近些年带有地方特色的小品、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其中一些幽默、感染力强的词语进入了流行语的领域,在大众中口口相传。如:啥(什么)、唠嗑(闲聊)、嗯呐(行、可以)、忽悠(蒙骗)、稀罕(喜欢)、闹心(烦心)、败家(挥霍、浪费)、整(做)、忽悠(蒙骗)等。
  5.其他地方方言
  方言从语言学的视角,是民族共同语在一定地域的语言变体。除了以上四大方言区,流行语中也有一些特点鲜明的词语来自其他地方方言。随着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热播,陕西方言“额滴神啊”“额错了”成为流行语。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影视作品中方言的运用也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认同。还有四川方言“干啥子”,天津话“嘛玩意儿”等。方言表达着文化的地域特色,方言流行语的加入为流行语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二)外来词语
  1.音译词
  音译词是汉语的同音词(或近音词)直接从外语对译过来的词。如:T恤衫(短袖圆领男汗衫)、克隆(音译自英语CLONE)、可口可乐(英语COCA-COLA的音译,一种饮料)、拷贝(音译英语COPY)、桑拿浴(英语SAUNA的音译,利用蒸汽沐浴的方式)、比基尼(英语BIKINI的音译,三点式泳衣)等。
  2.意译词
  意译词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具有形象、易懂的特点。如:“下载”“白领”“代沟”“牛仔裤”“隐私”等。
  3.音译兼意译词
  用汉字记录外语词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奔驰(译自英语Bens)、爱滋病(译自英语AIDS)、博客:本来的意思是web log,网络日志,后来变成一个词“blog”,汉语翻译的时候采取了跟“黑客”或“骇客”(hacker)相同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既参考其读音,又涵盖其意义,但这种方法比较难,故例证较少。
  (三)网络用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网络用语以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入流行语中,例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偶(我)、88(再见)、呵呵、汗(无奈)、给力(牛、带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神马都是浮云(不值得一提、带有抱怨的意味)等。
  二、基于流行范围的分类
  (一)校园流行语
  在流行语的使用者中,青年人是流行语流行的重要推广者,而青年人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就读的学生。校园为新词新语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交际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形成了“校园流行语”,为流行语注入了生气与活力。校园流行语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同时也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拓宽了范围。
  1.与学习有关的流行语
  如:裸考(不复习直接参加考试)、挂科(考试成绩不及格)、翘课(逃课)、牛人(在学习或某方面能力超强的人)等。
  2.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流行语
  如:晕、性感、恐龙(丑女)、青蛙(丑男)、泡妞(追女孩)、靠、恶、牛X、美丽冻人等。
  校园流行语已经成为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体现学生语言的词汇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同时也折射出这一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视角和心态。校园流行语新颖简洁、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网络流行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资源。它以其独特的交际环境和传播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以文字、字母、数字和符号为主要载体,存在于开放的网络空间,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语言。网络流行的词语构成比较复杂,按其组成成分有以下三类:汉字新词、缩略、表义字符。
  1.汉字新词
  如:潜水(不上线、上线或者隐身登陆及不发表言论的行为)、黑客(hacker)、粉丝(fans)、斑竹(版主)、稀饭(喜欢)、额(我)、虾米(什么)、木有(没有)等。
  2.缩略
  如:LZ(楼主)、BBS(电子公告系统)、萝莉(娇柔美丽的少女)、LP(老婆)、小case(小事一桩)等。
  3.表义字符
  如:1314(一生一世)、56(无聊)、0564335(你无聊时想想我)、7456(气死我了)、20(爱你)、O(∩_∩)O(微笑)、(⊙o⊙)?(惊讶)886(再见)等。
  此外,“教育流行语”“时尚流行语”“IT流行语”“娱乐流行语”“广告流行语”等因其受众较小流行,范围较窄,在此不一一列举。
  网络是生产和传播大众流行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信息传播以其双向性、互动性和自由性等特性成为了网民体现个性意识、创新能力和表达欲望的平台。网络流行语以其方便快捷的表达方式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被广大网民所熟悉和使用,并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网络流行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进而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现阶段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直被学者们所关注。
  (三)娱乐流行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高。人们开始追求多姿多彩的娱乐享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愈多,加之各种媒体的宣传,与娱乐相关的流行语应运而生。文艺语言凭借其本身的语义内容和文化内涵,与大众产生共鸣。人们一般总是乐于借用为大家所熟知的文艺作品中的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期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影视剧的某句台词、歌曲中的一些歌词等文艺语言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吸收,进而成为流行语。例如流行歌曲中,“心太软”“跟着感觉走”“常回家看看”等流行歌词已成为人们使用率极高的语句。随着电视剧《马大帅》的热播,其台词“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也成为当年引用率较高的流行语。“羡慕嫉妒恨”本身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由于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热播,主持人及嘉宾多次使用这五个字,并且“羡慕嫉妒恨”也符合当下年轻人开放、坦诚、敢作敢当的豪情,这个流行语因此流行起来。再如“PK”,该词源于网络游戏中“PlayerKill”,原指游戏中高等级玩家任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为挑战、末位淘汰的意思。2005年《超级女声》红极一时,节目中“PK”环节使这个词流行起来。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类似的流行语还有“蜗居”因电视剧《蜗居》而流行,“让X飞一会儿”因电影《让子弹飞》而被大家接受和使用。
  由于能抒发人们的某种心情,在特定情境下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这些流行语因此成为人们口头常用的流行语,同时它们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众文化取向。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2]谭汝为.词语修辞与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劲松.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1999(3).
  [4]熊忠武.当代中国流行语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5]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李雨桐(1987- ):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 流行语 分类 汉语流行语的分类问题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类型 汉语词汇的语法分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