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的受益者|孔子学院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孔子学院是一个专门向外国人推广汉语文化教育的非营利性机构,主管单位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隶属国家教育部。自2007年4月9日正式挂牌以来,孔子学院一直非常低调,没想到今年却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出了名。
  2010年1月,国家财政部网站公布了中直机构中标公告,孔子学院官方网站的中标金额高达3520万元。这条消息一经披露,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不少网友指责孔子学院乱花钱,更多的人则把矛头直接指向孔子学院本身。旅居美国的著名学者薛涌发表文章称,“孔子学院并没有对孔子的研究和其思想精神的传播有什么贡献。他们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教外国人中文而已,是资助人家的教育。”一篇网上流传很广的帖子则认为,教外国人学汉语不稀奇,但以前都是外国人付钱,孔子学院为什么要倒贴钱呢?
  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11月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挂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8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平均每6天开张一所。2009年总计投入1.19亿美元,平均每所孔子学院摊到42.2万美元。这笔钱原则上由中外分摊,比例为1:1。这样算下来,汉办2009年花在孔子学院上的经费约为60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孔子学院总部花掉的1.4亿元人民币。
  这么多纳税人的钱都花在了哪里?孔子学院官网所花的3520万元是否值得?孔子学院总部至今没有公开回答这些问题。
  那么,让我们暂时把目光从这3520万元上移开,探讨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国家花纳税人的钱教外国人学汉语,有用吗?孔子学院的受益者都是谁?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刊特邀记者实地考察了美国罗德岛州布莱恩特大学(Bryant University)的孔子学院。
  
  是时候了解中国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布莱恩特大学都不应该设立一所孔子学院。罗德岛州位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面积最小的一个州。布菜恩特大学位于州府普罗维登斯郊区,是一所规模很小的私立大学,在校人数只有3000多。该校以商科见长,学费昂贵,目前在校的中国学生只有30几个,这在当今的美国大学中相当罕见。
  1998年,布莱恩特大学第一次与中国建立了联系。当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古生物学家杨洪博士被布莱恩特大学聘为助教,成为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师。杨教授具有地质学和生物学双重背景,为该校本科生开了一门中国环境研究课。“我几乎要花一半时间给学生补充关于中国的背景知识,美国学生们对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杨教授对本刊记者介绍说:
  “学期结束后我突发奇想,对学生们说,谁愿意跟我去中国做一次实地考察?费用由你们自己出。结果有十几个学生跟着我去了趟中国,回来后每人写了一篇报告,反响很大。”
  此后,除了非典那年之外,杨教授每年都带学生去中国实习,这门中国环境课成了该校的一个名牌课程。2004年,校长梅洛礼(Ronald Machtley)也终于坐不住了,跟着杨教授来了一趟中国。“这倒不完全因为我这门课,而是那几年中国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杨教授说,
  “那阵子美国的主流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消息,校长终于意识到,中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梅洛礼校长回应说:“我一直想把布莱恩特大学办成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校,但世界上国家太多了,我只能专攻几个。”梅洛礼校长中等身材,西装笔挺,双目炯炯有神,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他曾经在美国国会当过7年众议员,对国际政治很有研究。
  “2004年那次旅行让我意识到,‘金砖四国’中一定能成为世界大国的只有中国。中国将是未来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必须让我的学生做好准备,防止未来中美两国为争夺资源导致的冲突。”
  “对比一下二战时的日本就明白了。当时日本政府里没有人在美国受过教育,可以说,他们对美国毫无了解,以为偷袭了珍珠港就能让美国人屈服,结果他们想错了。”梅洛礼向《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补充道,
  “同样,美国政府对日本也不了解,所以才会对日本毫无防备。”
  在梅洛礼看来,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和平地演变成合作关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于是,中国之行结束后,梅洛礼拨出专款给杨洪教授,创建了美中研究所。
  
  文化交流从语言开始
  “美中研究所从一开始就定下一个ABC的原则,即学术(Academic)、商业(Business)和文化(Culture)一起上。”杨洪教授对本刊记者解释道,“我想把它变成新英格兰地区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凭着这一点与哈佛耶鲁这些名校竞争。”
  但是,杨教授很快意识到,语言是横在他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关于中国的英文文献虽多,但毕竟不够全面。要想研究中国问题,必须从中文开始。恰在此时,杨洪去纽约公干,从中国驻纽约领事的口中得知了孔子学院的项目,立刻产生了兴趣。他觉得孔子学院可以帮助他在学校里开展中文教学,对文化研究也很有帮助。在孔子学院的资助下,布莱恩特大学于2006年第一次开设了中文专业课,目前已经扩展到3个不同层次的班,每学期都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
  “对于中国政府出钱教美国学生学中文这件事,您难道一点也不觉得不舒服吗?”本刊记者问梅洛礼校长。
  “完全没有。我曾经在政府工作过,深知任何主权国家都会采取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都希望自己的文化能被其他国家理解和尊重。”
  确实,语言曾经是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也是不同民族之间增进了解的第一步。柏拉图曾经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为贵贱之分寻找理由,在他看来,野蛮人,即非希腊人(Barbaro)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类。“Barbaro”这个词指的是不会说希腊语,发音类似结结巴巴、只会说“bar bar”之类词汇的所有人种,这就是英文“野蛮人”(Barbarian)一词的由来。
  说起来,第一个具有“全球化”潜力的语言并不是英语,而是西班牙语。但西班牙殖民者向来不重视语言教育,比如西班牙曾经统治了菲律宾长达300多年,却一直把当地人当做野蛮人,拒绝传授西班牙语。美国人把西班牙殖民者赶出菲律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国内派遣大量英语教师来到菲律宾,免费教当地人学英语,并用30年的时间把菲律宾从一个几乎全部是文盲的国家变成了识字率接近50%的半文明国家。这笔“投资”到今天为止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菲律宾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可靠的伙伴。
  当然,随着英美两国在政治经 济科教文化等领域上的垄断地位日渐增强,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不但不需要花钱传播,而且还可以借机发财。英语不仅成为英美等国的一大产业,而且还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帮助英语国家加强其垄断地位。比如,联合国把6种语言(包括汉语)定为官方工作用语,但因为同声传译速度慢,水平很难保证,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谈判代表常常不得不使用英语。曾经参加过3次联合国气候专家谈判(IPCC)的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王绍武就对本刊记者抱怨说,因为语言的关系,IPCc各个部门的主席大都由来自英美的科学家担任,中国科学家即使业务水平很好,也很难有机会。
  孔子学院的目的,就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对汉语的传播投下第一笔资金,期望将来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收获。
  
  他们如何运营孔子学院
  梅洛礼校长一心要把学校变成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国研究中心,他甚至决定把故宫的淑芳斋(乾隆读书的地方,现为外宾接待室)搬到校园里来。翻版的淑芳斋将按1:1的比例建设,从设计到木结构部分全部交由故宫来做,内部设施则由美国完成。这项计划预计耗资1000万~1500万美元,经费将全部来自校友和企业的捐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办公室,甚至有可能成为美中全国委员会的图书馆所在地。
  在此之前,孔子学院暂时栖身于一座独立的两层小楼内。学院雇佣了3位全职工作人员,一位是美国人蒂雪莲(Dense Schwerin),几年前她阴差阳错地去大连一所大学教书,从此爱上了中国。教书期间她学会了汉语,没想到这个技能帮助她在孔子学院找到了一份工作。目前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主管商务合作项目,帮助罗德岛的美国商家和中国做生意。
  另两名工作人员全都来自中国大陆。一位名叫谢琨,主要负责在中小学推广汉语教学。在她的努力下,孔子学院第一次走出大学,进驻当地的中小学校,成立了“孔子课堂”(相当于中国的课外辅导班),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美国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有趣的是,这个项目还从美国联邦政府拿到了一部分经费。原来,“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意识到美国的外语人才极度缺乏,便开始了一项命名为“开口说”(STARTALK)的计划,由政府出资资助中小学开办语言夏令营,鼓励学生们学习冷门外语,其中就包括中文。
  除了经营孔子课堂之外,谢琨每年还会带领20几名中学生去中国实地考察。2007年学生们去了丝绸之路,考察中国的古代文明;2008年考察曲阜,了解孔子的生平;2009年则去了内蒙古,考察中国的绿色经济。这些考察的费用中美各负担一半,美国学生自己买机票,汉办负责中国部分的费用。这笔投资已经收到实效:学生们回国后每人都要写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并在各自的社区举办心得交流会。这些活动引发了中国热,目前新英格兰地区的旅行社纷纷开始承办中国旅行团,生意红火。
  另一位来自大陆的工作人员名叫刘孔礼,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布莱恩特大学有一个“大二学生国际体验项目”,每年都由刘孔礼带领一群大二学生去中国实地考察,侧重点放在文化教育和商业综合体验方面。比如他们去年参观了联想集团北京总部,考察了中国银行,还和北京的蒲公英中学(专收打工者子女)的学生们进行了联谊。这个活动的经费由学生和布莱恩特大学分摊,双方各出一半。据刘孔礼介绍,这个项目成效显著,不少学生回国后立刻决定学中文,准备毕业后去中国找工作。
  刘孔礼还负责孔子学院的学术项目,每个月邀请一位中国问题专家来校办讲座,向美国学生介绍中国,传播中国文化。这个讲座不都是正面宣传,也有负面的讨论。比如4月份的主讲人是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他撰写的《城记》刚刚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出版,书中回顾了北京城在建设方面的得失,探讨了老城的保护与发展平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学院打算邀请的下一个主讲人是美式单口相声演员黄西,他大概是普通美国人认识的第一个普通中国人,操着一口带有明显中式口音的英语登上了美国主流电视台。黄西的成功部分地得益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美国学习、工作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黄西的工作反过来又帮助了这些中国人减少受歧视的机会,以自己的方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孔子学院的受益者
  孔子学院正式落户布莱恩特大学还不到3年,已经让后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我们学校以商科为主,毕业生当中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很多,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热潮为我校毕业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校长梅洛礼对本刊记者说,“比如,AIG保险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就是我校的毕业生,还有一位毕业于我校的印度学生回国后创办了一家专营原材料进出口的企业,其主要客户都是中国公司。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一位大使也出自我校。”
  当初依靠孔子学院提供的第一笔投资建立起来的中文班,已经演变成了现代语言系,并专门招来一名教中文的教授担任系主任。目前该系除了教中文以外还教授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朝鲜语,多语种教学已经成为布莱恩特大学吸引新生的一块金字招牌。
  “英语太过强势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让美国学生以为不用学外语就能生存。”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端木健(James Damron)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要,“不过随着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想在未来的商界找到一份好工作,只会一种语言是不够的。”
  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们则是孔子学院的第二个受益者。12年前,布莱恩特大学只有一名来自台湾的教授,自从招来杨洪教授并开办美中研究所和孔子学院之后,该校又陆陆续续招聘了10个来自大陆的全职教授,成为新英格兰地区中国教师比例最高的大学之一。
  “汉语热”的受益人还有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就在今年年初美国白宫举办的例行记者年会上,黄西应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邀请登台表演。其中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我儿子问我,为什么要学两种语言?我对他说,等你将来当了美国总统,就必须用英文签署法律文件,用中文和美国的债权人沟通。”在场的政治家和记者们听了这个笑话后哄堂大笑,看来美国人都觉得中国政府太有钱了。
  孔子学院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中国不光是一个经济腾飞的国家,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种宣传的最终受益者其实就是像杨洪、谢琨、刘孔礼和黄西这样的普通中国人。

相关热词搜索:孔子 受益者 学院 孔子学院的受益者 孔子学院的骗局 孔子学院官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