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课程里的华夏女诗人】 李拓远哈佛学霸课程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哈佛大学三类文艺课程中,各有了一门中国文化课。最有意思最重要的是 “帝制中国的女作家”,全部三类文艺课里,只谈女人的,唯有这一门。      话说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于2001年意气风发上任后,决心大干一番。他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对哈佛的课程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要将哈佛全面带入新世纪。评估的结果,则是对课程作了两方面的加强:第一是将国外经验加入学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持续修读一门外语,并建议学生去国外至少学习、研究或工作一学期;第二是加强科学教育,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哈佛人文教育的传统水准。
  因为强调外国经验,我华夏文化也进入了哈佛的大学部课堂。特别值得咱们中国大老爷子自豪的是,冲锋打头阵的,竟是一支古典娘子军!
  哈佛大学部有一套“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外国文化、社会分析等十一个领域内至少挑选七个领域,各修一门课。文艺课程分三类:A,文学;B,艺术;C,文学艺术史。2004年课程更新开始后,三类文艺课程中,各有了一门中国文化课。C类那门课叫“中国文人”,通过绘画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酒人生。B类的叫“中国想像空间”,图画、雕塑中的仙佛神鬼是也。最有意思最重要的的还是A类文学课,“帝制中国的女作家”,由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伊维德亲自教授。全部三类文艺课里,只谈女人的,唯有这一门。
  唯有中国女人独占一门课!汉代的班昭和蔡文姬;唐代的鱼玄机和薛涛;宋代的李清照和朱淑真;然后是国外汉学家所谓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创作高潮――十九世纪的清代,哈佛课程择要介绍了吴藻和秋瑾等人。
  这里最不为人所知的是吴藻,最新版2009年《辞海》都没有收入“吴藻”条文。特此介绍一下。有清一代大才女吴藻(1799-1862年),杭州人氏,生于巨贾之家,嫁予俗富之子,衣食不愁但情愫难酬,有《花帘词》和《香南雪北词》传世。她与同期女诗人不同的是写过一出折子戏《乔影》(这里“乔”是“乔装打扮”的“乔”,即“假的”之意),该剧曾在上海演出。清代女性创作的剧本里,目前可以考证、可以确定真正搬上舞台的,只有《乔影》。这是吴藻入选哈佛课程的原因。
  《乔影》写东晋才女谢道韫给自己画了一张穿着男人衣服的像(是为“乔影”),吴藻借谢道韫之口,惋惜自己身为女儿身,受到太多限制,不甘雌伏却终不得雄飞。更激烈的表达,则有她写的一首《金缕曲》: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
  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
  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阙。声早遏,碧云裂。
  词牌“金缕曲”的更常见称呼为“贺新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常写。吴藻的首句“闷欲呼天说”,和辛弃疾的同一词牌的“把酒长亭说”、 “老大那堪说”等一样,也是表达报国无门的愁闷。就算是辛弃疾这样的豪士,也要在一首《鹧鸪天》中劝自己“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要像《晋书》里的殷浩,罢官在家,手指整天向空中比划“咄咄怪事”四字,还是看看眼前“一丘一壑”的风景吧。吴藻身为女子,做一番事业就更难了。
  但吴藻翻看男人写的诗,特别是男人冒用女人口吻、以闺怨形式写的反映自己命途不济的“断肠诗”,却忍不住要苦笑:他们把愁怨全当作我们女人的“家物”了。在女诗人看来,男人的英雄气概和女人的儿女情长,最后归宿都一样,都是悲剧收场。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多读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读那类“柳边风月”了!前人称赞苏东坡,“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吴藻说这事我也干得,照样唱到声音冲天,震裂行云!
  杀进哈佛核心课程的只是一支娘子军,但吴藻在课程收尾处的呼喊,确实不让须眉。

相关热词搜索:哈佛 华夏 课程 哈佛课程里的华夏女诗人 今年中国谁考上了哈佛 考上哈佛的中国女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