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探讨:高校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实践证明,目前的高校考试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考试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考试制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并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绝不能“一卷定终身”,应以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本。然而,考察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就会发现,培养模式单一化、标准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塑造学生”,而没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和环境。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课,但是在各种化学考试中理论与实际往往脱节,只考理论而忽视实践,更忽视实验的动手能力的测试。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科学合理、鼓励创新、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才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改革高等院校的考试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现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
  高校考试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更充分地发挥其反馈功能,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有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教授、解惑的回应。现行的考试虽然也要求教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但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缺乏重视,不能把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二)考试制度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现行的考试制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考试应对学习和教学是一个导向,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考试制度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方式固定
  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试少,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一张试卷要涵盖一个学期的知识量,给学生以巨大的压力。考试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而任课教师往往只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和对知识体系的全盘考虑。考前对教材划范围、定重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考试题型不合理
  题型的选择被限定在有限的传统题型范围内,限制了选择合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限制了考试内容及形式设计上的创新。在大多数考试中,使用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
  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
  科学的考试观是从“人”出发的,着重强调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科学的考试观要求考试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充分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考试不能仅仅为了获得学习成绩,而是作为前期学习效果的总结。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通过考试进行自我衡量、自我提高,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尚未掌握的部分及时补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跑线。考试制度改革是为了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强化考试方法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变:以考知识为主向以考应用能力为主转变;由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向多种考试形式转变。
  要树立考试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结束,而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方式的观念。通过考试,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疏忽和缺陷,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出学生在前期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指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索。
  考试应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要想人才多样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尊重人的个性。理想的考试应对每一位学生都设计考试标准和模式,适应每位学生素质的发展。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缺乏个性,千人一面,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建立考试后的信息反馈机制
  考试管理部门要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加以研究,并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促进以后教学活动的发展,同时在制度上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考后的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考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考试诊断教学问题,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效果,从而调节教、学双方向教学目标迈进。
  (四)针对课程特点。丰富考试形式
  要按照课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大学课程考试基本测试形式通常可采用以下六种:(1)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口试;(4)成果性考试,如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设计项目训练、作品展示等;(5)操作合作考试;(6)计算机及网上考试。
  (五)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
  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再出若干个综合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以开卷的形式考试。学生可通过写小论文的形式厘清概念,逐步消化所学知识,学会查阅资料。增强实际写作能力,同时不再以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最终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体验。
  
  三、结语
  
  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应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将高等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了搞好考试改革,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等方面与考试改革密切配合,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与考试有关的制度,以利于推进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制度改革 探讨 高校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探讨 高考改革高校如何招生 美国高校综合招生制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