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 [法新社为何远赴琼海看中共建党90周年?]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编者按:本期围绕建党90周年话题,分别选取法新社和新华社文章进行点评。点评中剖析了法新社和新华社文章如何在中共建党90周年的大题目中,找到了独特的切入点和报道角度。   
  随着世界对中国经济关注度的提高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领导集团――中国共产党的兴趣更加浓厚。可以说,中共建党90周年是2011年一个全球性事件,进入5月以后,外媒报道不断升温。
  法新社5月1日题为《娘子军故里兴起红色旅游》的报道,提供了外媒报道中共建党90周年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何选择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中共建党90周年是个大题目,内容丰富,侧面众多,新闻报道必须找到恰当的角度。从法新社这篇报道看,记者独辟蹊径,选择红色娘子军这一红色经典故事为切入口,深入娘子军故里海南省琼海市实地探寻有趣的故事,并巧妙地与中共建党90周年联系起来。
  事实上,讲故事是外媒惯用的报道手法,这其中有很重要的传播学道理:有意思的故事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者如能讲述一个好故事,则抓住读者眼球的可能性大增,进而产生影响读者的效果。
  讲故事手法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好故事。红色娘子军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而外国读者恐怕知之寥寥。今天,娘子军们大多已经逝去,只剩下个别老战士仍然生活在琼海,吸引着游人前去。我们看到,法新社记者随着游人的脚步,来到红色娘子军一位老战士家,用这位老人的家人接待游客的故事贯穿全文,为的就是吸引读者。实际上,法新社报道中同时还讲了红色娘子军故里琼海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故事。
  
  用轻松故事呈现大主题
  
  这篇报道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红色娘子军故乡的红色旅游,但写旅游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说明当下中国人对中共历史的缅怀,或者说,在中共90华诞之年,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渴望探寻“中共从哪里来”这一话题。
  年轻人是当代中国的希望,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通过采访参加红色旅游的大学生,报道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对历史的重视,对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们对于执政党的真实感情。
  在讲故事过程中,法新社记者通过琼海组织红色旅游的一名负责人的话,不经意问点明了这篇报道的主旨:“尽管过去30多年来中国人在迅速的现代化过程中似乎一直只顾着‘往前看’,而日渐火爆的红色旅游则反映出他们迫切希望重温历史的需求。”
  报道为支持上述观点,还提供了更多证据,包括延安、韶山等革命老区用红色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重庆唱红歌、提倡红色文化的现象等。这样,报道就从红色娘子军故里琼海这个“点”,扩展到全国红色旅游的“面”,向读者呈现了中共建党90周年使红色旅游升温的全景图象。
  
  怎样把故事讲好?
  
  要呈现给读者一个生动可信的故事,记者实地采访是必须的。因此,法新社记者走进琼海,用自己的见闻为读者讲述了当地利用红色娘子军的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故事。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适时交待背景并进行评论,使读者在听红色旅游故事的同时,明白其大背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联系起来。
  法新社这篇报道也显示,外国媒体报道中国时已不满足于依靠中国媒体提供的“二手信息”,而是越来越多地派记者深入中国各地,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采访一手故事,用亲身见闻观察当今中国。
  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报道的记者,笔者不禁联想到,我们比外国记者更加了解中国,我们有理由挖掘到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故事。要做到其实不难,一要勤于动脑,二要勤于动脚。前者指的是要善于学习、思考、联想、分析,翻出记忆中的故事线索;后者指的则是,记者要迈开腿脚,到发生故事的地方去,深入发掘老故事的新情节,方能够写出“老兵新传”。我们不妨借鉴法新社记者的做法和这篇报道的手法,把中共建党90周年这个大题目,用故事讲得更精彩更吸引人。

相关热词搜索:法新社 琼海 建党 法新社为何远赴琼海看中共建党90周年? 建党90周年 建党90周年手抄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