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风在哪一个方向吹歌剧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采取正确对策防止泡沫经济   魏加宁      当前经济形势确实是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偏快,银行信贷资金增长过快的现象,与2004年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比如煤电运等瓶颈尚不明显等。我个人认为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适度的调控,但是还没有达到各种行政手段都要一起上的地步,还是应当主要依靠货币政策,并辅助财政政策,在控制政府投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消费,加快政府财政的转型,加大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居民的负担,改善居民的预期,使居民敢于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这样不仅能刺激消费,而且还可以减轻和减少银行存款的压力,减轻银行放贷的压力。
  目前从短期看,宏观经济形势似乎非常好,高增长低通胀似乎是最好的时期,但从长期来看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在这种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重了。另外有一个房地产泡沫,经济泡沫问题。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的过程中,出现了泡沫经济,一方面日元大幅度升值,股价飙升,地价飞涨,一般商品的价格非常平稳,另一方面当时日本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没有办法及时做出有关的决策,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泡沫经济。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和日本当年类似的情况,就是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虽然说没有大幅度升值,但是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另外股市时不时有一些井喷,房地产价格在不断的调控之下依然快速地上涨,同时一般的商品价格低而平稳,很多特征像日本当年泡沫经济初期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也有很多和日本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时候,银行业还是比较健全的,没有多少不良资产,只是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才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另一个是日本当年的制造业还是很健全的,出口的产品都是真正的日本制造,而今天中国的所谓许多中国制造,其实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充其量不过是在中国制造、在中国加工、组装、贴标签而已,人民币一旦升值更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加工组装利润本身就很薄弱,人民币升值空间会进一步压缩,资本很容易流向房地产、股市。
  我认为,要防止泡沫经济,就是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既包括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包括长期的发展战略。
  
  对策之一,就是要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尤其是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平衡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在中国制造的产品的需求问题。
  对策之二, 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日本的教训之一就是扩大内需本来是中长期政策,日本的有关部门和中央银行在接受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之后,将长期政策和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混了,以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总需求,于是采取了过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要防止泡沫经济必须要采取稳妥适当的经济政策,要把握好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对策之三,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是出口的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且大多是外国品牌,目前我国货物出口一般55% 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的商品所占比重很低。现在,国内企业的生产向着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行业倾斜,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倾向,而高技术含量的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基本被跨国公司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受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初级产品和初级行业,或处于低加工低技术含量生产环节的国内企业,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实现自主创新,“中国创造”,我们才有可能克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国外针对我国的反倾销问题。扩大内需只能从需求方面解决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销路问题,实现中国创造才能够从供给方面提升我国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经济过热还将继续 宏观调控没打击民企
  袁钢明
  
  对于今年的经济过热倾向,央行采取了调整利率等几种手段,但效果不大。从现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的国内经济还在比较高的位置运行,还有加大调控力度的空间。
  最近,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采取这种方式,要看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多不多,也就是钱用不用得出去。通俗点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其国有性质,可以不断吸纳大量资金,是不愁没钱用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相当于把商业银行一部分闲置的钱收起来,而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只有0.5%,所以作用不会明显。
  此前,央行曾发行了1000亿元的一年期央行票据,这就是以买卖票据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收回货币,这种调控方式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样的,是一种数量调控。不过相对于连续大量发行票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相对弱一些。
  之所以没采取之前呼声很高的加息政策,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很高,如果再调高,房地产业会受不了,也会给企业增加很大负担。但贷款利率毕竟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调控措施,效果也最直接。
  前几个月,央行上调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基准利率,但只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没有提高,这是治标不治本。存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筹集资金的利率,存款利率上去了,贷款利率自然就上去了。国外许多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调节存款利率,不调贷款利率。
  不过,从长期看,宏观调控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不能指望它一步到位地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可以预见,央行还将继续采取紧缩政策,逐步调控。
  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采取过头、过激的行政措施,这还是第一次。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倾向于以所有制和企业性质来定性,一旦经济过热,就常常压缩民企的生存空间,比如2004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一个例子,江苏的铁本公司就 “撞”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枪口上,因“盲目投资”而被惩戒。而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针对民企,没有采取“关”、“停”、整顿等行政措施,对民企的态度不再“忽冷忽热”,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经济过热时 民企应“有所不为”
  蔡福金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7月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了0.5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据此,央行做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应该说,这个调整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根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个百分点,可以冻结1500亿流动性资金。通过对经济宏观微调,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民营企业影响的面不是全部,而是一小部分,特别是那些自有资金不足、主要靠信贷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的民营企业影响会比较明显,这些企业的这类项目贷款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担心贷款受到限制。除了银行信贷,归纳起来,大概还有九种融资途径:第一、政府财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第二、地方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推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无抵押担保贷款;第三、直接融资,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第四、股权融资;第五、项目融资;第六、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债券;第七、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工业产权等进行质押融资;第八、向政府设立的互助性或商业性信用提保机构融资;第九、向科委申请科技创新基金。
  为了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国家采取坚决的宏观调控措施。民营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一)民营企业家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要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正确发展,避免走错路、少走弯路。(二)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坚决贯彻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产业政策,不要乱上、盲目上与国家方针政策不符的项目。(三)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对选择的项目做好可行性论证。反观国内有些企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粗放式决策方式必须改变。(四)根本问题是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五种行业不能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十三个行业;高能耗的行业;高污染的行业;正在整合、重组、并购的行业,如汽车业;落后即将被淘汰的行业。
  有六种行业可以积极进入:节能型行业;低耗行业;无污染行业;有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行业;符合自主创新要求的朝阳产业;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具体讲,有八个领域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一是原来垄断现在开放的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二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三是社会事业,如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四是金融行业;五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六是参与国企改制;七是参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举的投资建设项目;八是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商业零售等都蕴含巨大商机。
  民营企业投资选项目要注意四个原则:首先,任何项目的成功都是市场需求与企业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需求包含国家宏观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企业资源优势不仅指自身所有的资源,也包含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其次,向邻近和相关领域拓展的原则,如果主业已经成熟,需要向外拓展,一定要在邻近产业和行业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掌握“无中生有”的原则。凡是市场迫切需求又短缺的产品,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惊人的成功;第四,要学会避热就冷,学会逆向思维,避免跟风上项目,避免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重后果。
  
  “高增长、低通胀”值得质疑
  易宪容
  
  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GDP增长则为10.9%。仅仅看这两个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 “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时期。因此,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不增加国企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之负担,又能够对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有所约束,央行采取了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
  但是,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结论可能并不乐观。从2003 年出现经济过热、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现象开始,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四次了,但实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已经证明作用有限,为什么还要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这固然与减轻国有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的负担有关,但最为主要的是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认有了误差,简单地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大好形势中。那么,“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形势又是如何得出的呢?这与目前对通货膨胀指数的评估、计算有关。从现实的经济生活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不像公布的那样好,即目前中国的实际CPI与名义CPI差距很大。
  目前国内的CPI体系没有反映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和水平。国内CPI体系滞后性、非规范性、非科学性早就受到经济学界严重质疑。加上国内CPI指数编制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不仅导致国内CPI指数与实际经济生活严重脱离,也误导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决策,剥夺广大民众与研究者的知情权。试想,如果用一个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CPI指数来判断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因如此,国内CPI指数严重的低估,就容易得出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高增长、低通胀”的结论,因此宏观调控就不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利率了。此时,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
  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过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十分有限。央行调整货币政策,不能只考虑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的负担问题,更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些不科学的数据。导致目前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症结就是低利率政策造成了很多的经济行为扭曲。所以宏观调控如果不从纠正低利率政策入手,那么让过热的经济合理地降降温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7月28日《人民政协报》)

相关热词搜索:是在 方向 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风从哪个方向吹 廖昌永 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简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