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城市与历史篇一:留住城市历史的文脉

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课题。精心呵护文化遗产,维系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心理需求,也是当代人对祖先和子孙的责任。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在一些城市里,摩天大楼一座座立起来,大广场一个个建起来,宽马路一条条拓开来,但住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被拆了、老字号被停了、历史街区被毁了,上海弄堂、北京胡同、江南园林,这些曾孕育无数文人墨客深情诗篇的民居,正在城市改造中渐渐消失。千城一面,城市没有个性,城市缺少文化,城市缺乏品位,正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中一个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城市开发中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保护历史文化就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硬实力”的有力支撑。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所在;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金名片”。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就是保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每个历史阶段都在城市中留下了痕迹,它们留存于城市的每条古街道、每栋老房子、每棵古树,甚至是一座庙宇戏台,记录着城市变迁、兴衰、演化的沧桑风月,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标识和历史记忆。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用心呵护这些城市记忆,传承珍贵的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要强化保护意识。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割断了熟悉的记忆,家就失去了温暖。人人都应树立“以城为家”的意识,像珍视家昊的“老照片”、“老物件”、“老味道”那样,保护好城市的古迹的特色风貌,让历史老街、古旧建筑等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延续的城市记忆与文脉,留住城市特有的风采与魅力。

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要提高保护能力。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更是地域文化的厚重载体。如果承载历史文脉的城市建设筑,在盲目开发中被夷为平地,城市文脉也会随之湮灭。我们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规划、适度建设,防止拆旧建新造出“新古董”,防止同质化发展丢了自身特色,防止急功近利好心办坏事,真正保留住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根脉。

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要形成保护合力。政府、企业、市民都是城市的建设者、受益者,肩负着保护城市的共同责任。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集思广益,完善机制,加强监督,倡导文明,保护好城市的文化符号、文物古迹,制止破坏城

市历史文化的行为,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一个不能面对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不能面对历史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只有传承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在现代代城市文明的沐浴下创造更有诗意的生活。

城市与历史篇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始于何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始于何时?有哪几座著名都城? 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商代,距今3500年左右,在郑州市区地下。南北2000m,东西1700m。古时候城象征着国家,“国”者“城”也,受封的诸侯国有权按爵位等级建造相应规模的城。到战国时期周期的律令不沿用了,各地可以按需要建城,于是出现“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战国策·赵策》)的繁荣局面。但有都城营造制度,即战国间流传的《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意可释为:都城占地九里见方,每边设三城门,城内纵横道路各九条,南北道路宽九轨(相当于现在的18m),城东设祖庙,城西设社稷坛,前面为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住区。秦统一中国之后,取消封侯制,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也便成为中央、府、县统治机构的所在地。此后二千多年来,这个体制沿袭至今基本没变。

下面介绍向个中国古代著名城都规划:

·汉长安

汉长安城即今之咸阳,是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建为正式都城的。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对咸阳进行了大扩建,除了渭北有咸阳宫之外,又把六国的宫殿仿建于渭北高地上,

然后在渭南的上林苑,建了宗庙、兴乐宫、信宫、甘泉前殿和阿房宫等,把长安建设推向鼎盛时期。到汉高祖时,建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汉惠帝五年修建城墙。汉武帝时在长安进一步大兴土木,扩建宫殿、苑囿、明堂、坛庙等。

长安城的道路系统是为严整的方格网,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其中宫前的横街实测宽为220m、朱雀大街150m,其气势极大,其他的东西向道路宽40-75m,南北向道路47-68m,居住区道路15-30m。

当时里坊制度也极为严格,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像现在的街区。其中朱雀大街西之万年县和东之长安县各54个坊。东、西市场两个,面积分别为1000m×924m、1031m×927m。其中西市住了很多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市内河道与城外水系全部联通。

隋文帝杨坚夺取后周后利用汉长安旧址建城,但发觉此地屡为战场,残旧不堪,宫殿狭小,再加地下水有盐碱,不宜饮用,所以后来就决定在旧城东南的龙首山南扩建新都,筑罗城,定名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负责规划设计。占地为东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实测为9721m×8651m,与记载完全一致)。城东有曲江,地形变化丰富,宇文恺将此设计为芙蓉园景区。为了都城物品运输和用不保障,特凿渠三百里,引渭水入城,名广通渠。

·北魏洛阳

洛阳是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之一,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因此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等朝均建都于此。北魏洛阳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址上重建的,东西20里,南北15里,有220个里坊,整个市区分外廓、京城、宫城三个圈层。洛阳北倚邙山,南界洛水,地势较为平坦,自北而南有坡度向下。京城居外廓的中轴线上。官署、太庙、社稷坛、永宁寺、九层木塔等,均布置在宫城前街道两侧。城南设有灵台、明堂、太学,市坊集中于城东、城西,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廓门外的四通市,此处有接街外国人的夷馆区。整个洛阳记载当时总人口为六、七十万以上(《洛阳伽蓝记》)。城内绿化很好,登高可望“宫阙壮丽,列树成行”,其谷水两岸,多值柳树。

隋唐东都洛阳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由杨素、宇文恺负责规划营造。距洛阳城西8公里,地势较平坦,布局很整齐,规模不大,是新建的陪都。

·宋东京

宋东京即汴州,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在此建都,商业特繁荣,建筑密度很大。宋赵匡胤夺后周政权后在汴梁建都。宋神宗间重修外城,宋徽宗政和六年南扩里许。城墙周长50里165步,

面积约50km2 ,人口约百万以上。商店、酒楼、饭馆、布行、浴室、医铺、妓院、瓦子等满各处,并以大相国寺等处最为热闹,夜市贸易,通宵达旦。城内有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穿过,运输极为方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开封木作虹桥区段的繁华。另外加之艮岳、琼林苑、金明池、东御苑、玉津园、撷景园等苑囿,所以城市特别富有迷人的魅力。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通向东北平原的要冲位置。战国时建国都。辽代为陪都。金时向东、南扩三里,又建都城,称中都。据记载,金中都仿汴京而建,但豪华程度超过汴京。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今之北海建新宫殿,逐成首都大都城。即所谓元大都。

元大都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方格网的道路,很规整。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胡同都是东西向的,两条相距约50步(55~57m),中间安排住宅,与唐以前一里见方的里坊,是不同的处理。 明灭元之后,大都改称北平,又称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城市规划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外城东西长6635米,南北7400米。内外城四面各有若干城门,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周为护城河。城中心乃是皇城——此禁城。然后按宗法礼制在宫城前配建有太庙

(东)、社稷坛(西),并于内城外四面建天坛(南)、地坛(北)、日坛(东)、月坛(西)。天安门前左右两翼为五府六院等衙署。中轴线全长约7.5公里,贯穿南北。南起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皇城天安门、端门及紫禁城内的午门,然后再穿过三座门七座殿,出神武门经景山中峰而北止于鼓楼和钟楼。其空间层次变化丰富,建筑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而辉煌。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处处强调了封建帝王的至尊至上。道路由街道系统与两条南北间干道联系一起。市肆共132行,相对集中于皇城四侧,成为四个商业中心,即城北鼓楼、东单、西单和南正阳门外。用巨大的引水工程从西北郊引进很多溪流解决都市饮用水问题。

城市与历史篇三:中国各大城市的历史名称

中国各大城市的历史名称

现在的名称历史名称

沈阳 盛京

丹东 安东

北京 蓟,大都,中都,北平

天津 天津卫

西安 长安,(西京)

乌鲁木齐 迪化

太原 大卤,大夏、夏墟

济南 外名:泉城

开封 汴梁,东京

洛阳 洛水

宝鸡 陈仓

徐州 彭城

南通 通州

南京 建业,建康,江宁,白下,金陵等

镇江 润州

常州 毗陵(龙城外名)

苏州 姑苏

杭州 临安,武林等

成都 锦官城,简称:蓉

福州 三山,简称:榕城

武汉 江城

九江 浔阳

长沙 可能叫沙州

重庆 巴州

昆明 别称:春城

基隆 鸡笼

广州 别称:羊城

南宁 简称:邕

柳州 龙城,和常州一样的

古都并称:

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五大古都: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

六大古都: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很大,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天京”)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京兆府”,附近同一地区另有一古都咸阳)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时期管辖中国另一部分区域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南京在东吴及南宋之初称东都,而在五代十国的(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城市与历史)吴国称西都。

各大古都: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中,有三个位于今河南。

西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安阳(商后期)四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安阳作为商后期的首都基本可以定论,但是商早期和中期的都城,目前史学界说法各异,但是可以肯定不在安阳。此外夏朝仅见于文献记载,并没有任何出土文物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朝代,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汉族政权,而定都洛阳的北魏、定都北京的金则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不过,东晋、南朝、南宋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华夏正统政权。

七大古都的历史介绍(按音序):

安阳

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后期为商都殷墟。汉末以后,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

北京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为中都。

元朝为大都。

明朝自永乐帝起改称北京,为京师。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称北平。

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之首都。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

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国占领,继续被金朝定为都城。蒙古灭金之后,成为河南省州府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洛阳

夏、商、东周、东汉、三国时期魏、西晋、北魏(493年才自大同迁都至此)、隋、唐、后梁、后晋均以洛阳作国都或陪都。

解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夏、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自称是商的都城,而除了安阳之外,其他城市尚无确切考古证明证实其曾为商都。

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

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虽然在影响和地位上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但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

南京

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首都。

三国时称为建业,是东吴的首都。

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是东晋京城。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南京为大明的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被定为中国首都。

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1927年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1945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为临时首都-陪都)。1949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之前,中国首都均位于南京(理论上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的正式首都)。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

其他首都 :

除了七大古都之外,还有许多城市曾经成为控制中国某地区的都城,或者实际割据政权的都城,或者政治上全中国的首都。

台北:台湾民主国、中华民国。

台南:郑氏王朝

拉萨:吐蕃

广州:南越,南汉

成都:蜀国,前蜀,后蜀

鄂州:东吴

荆州:楚国,南平,西梁

长沙:马楚

大理:大理国,南诏

乌兰巴托:蒙古帝国

沈阳:后金

长春:满洲国

新郑:韩国,郑国

相关热词搜索:城市 历史 哈尔滨城市历史 城市规划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