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堂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讲堂篇一:百家讲坛:历史之文化篇

百家讲坛:历史之文化篇 明十七帝疑案(一)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二)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三)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四) -毛佩琦 无为而治 -方尔加

儒道之争 -方尔加

独尊儒术(上) -方尔加

独尊儒术(下) -方尔加

屈 原 -李敬一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上) -毛佩琦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毛佩琦 司马迁 -李敬一

杨贵妃下落之谜 -叶广芩

走向文化的多元化 -王一川

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 -吴良镛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 -彭一刚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何镜堂 地区建筑文化分析 -齐康

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 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 新读孙子兵法 -黄朴民

文化与戏剧 -叶坦

文化与经济 -胡兆量

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 (上)-赵林 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 (下)-赵林 避暑山庄百年史 -王思治

魅力北京城 韵律中轴线(上)-李建平 魅力北京城 韵律中轴线(下)-李建平 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孙家洲 老子的自然之道 -颜世安

千年少林—历史篇 -马明达

千年少林—文化篇 -马明达

京味儿漫谈 -赵大年

世界遗产在中国 -郭 旃

文化遗产的文化诠释-吕 舟

自然遗产的自然造化 -谢凝高 双重遗产的双重属性-谢凝高 视觉文化的来临-周 宪

传奇太后之吕后 -卜宪群

传奇太后之文明太后 -周思源 传奇太后之武则天 -黄正建

传奇太后之慈禧 -杨天石

一个死文明的复活 -李晓东

钤记中华(一)——书 法 -李刚田

钤记中华(二)——京 剧 -徐城北

钤记中华(三)——民 俗 -倪宝臣

钤记中华(四)——武 术 -马明达

钤记中华(五)——长 城 -李建平

探秘中国汉字(上) -赵世民

探秘中国汉字(下) -赵世民

解读中国古代都城 (上)-刘庆柱

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

中国古代兵器-杨泓

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杜金鹏

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王仁湘 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

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 -齐东方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冯时

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 -白云翔 中国古代体育 -崔乐泉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王世民

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 -孟凡人

中国古代雕塑 -钱绍武

从《牡丹亭》看戏剧的文化意义 -董 健

历史讲堂篇二: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学生讲坛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学生讲坛

活动简报

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

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分院

近日,我们开展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学生讲台的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我们组介绍的人物是李鸿章,下面是介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

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

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

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演讲稿如下

中国的现代化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近代史诸多英雄人物各领风骚,一次次失败后的重新探索,一次次侮辱下的奋起反抗,才争取到中国的日渐富强。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也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可不提的一个人,他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称它为历史的钉子户,作为一位历史钉子户,他还身兼大清装修工。但他坚守一辈子,装修了一辈子,却没有获得美誉。他也自嘲自己为“裱糊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终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休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在他去世后,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吾敬先生之才,吾惜先生之识, 吾悲先生之遇。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所谓敬其才。 只看到外国船坚炮利的表象,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历史讲堂)不知制度才是其富强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耳。梁启超言其“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源”,此所谓惜其识。 生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妇人当政,满朝宵小,外忧内困,鞠躬尽瘁却得卖国贼之骂名,此所谓悲其之遇。他就是李鸿章。

我们在高中课本中一定见过这样一幅图,西方十一国威胁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最右边这个人就是李鸿章,作为大清重臣兼外交官,他代表大清帝国签下许多不平等条约,这使他背负重重骂名,成了清政府最大的替罪羊。在1901年签订完辛丑条约后不久,李鸿章变去世了。

1901年,清政府把这个78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北京去处理烂摊子,去直面八国联军的威逼。这个人当时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了。他一边忍着胃出血导致的濒临死亡的大吐血,一边指挥着下级官员,与联军谈判。经过努力,将联军方面一开始提出的赔款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这已经是走到生命尽头的他能够为国家尽的最后一份力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来时,他还在病榻上与俄国公使签字。 与此同时,国内的舆论还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他,说他:“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为了国事耗尽了生命的他,成了清政府最大的替罪羊。李鸿章的一生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少年科第,中老栋梁 镇压起义,死忠朝廷 洋务运动,运筹帷幄 甲午风云,老臣残梦 师夷长技,诟病颇多 身后蒙冤,千古骂名。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其中: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表达了他立志要水击三千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当时20岁的李鸿章就立志“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而这些有道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他一生中的贵人,也是他的恩师——曾国藩。1845年李鸿章正式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在此后京师备考的日子里,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一在于诗文词章、治学方法;二在于学习曾的经世义理之学。之后,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不久,李鸿章再次投奔了老师,当了他的幕僚,而曾国藩也对其倾囊相授,教诲有加。很多年后,当李鸿章再次回忆这段历史时,非常庆幸在自己人生道路的开始,就遇到了曾国藩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关键人物,愿意教他带他,使他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860年闰三月,清政府赖以抵御太平军、屏障苏沪的江南大营被攻破,绿营军主力瓦解。于是湘军便成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清政府继续整顿军备,重建江南大营,任务落在曾国藩头上,在组建新军的人选上,他斟酌再三决定给李鸿章一次机会,让他回家乡招募新勇。李鸿章回到家乡合肥后,尽心竭力,快速就组建了一支由团练为主的武装。因为这支队伍主要是从淮河流域招募的,所以叫“淮勇”(“勇”以区别于清朝国家的正规军),史称淮军。

1862年4月至6月间,他又用英国商船将淮军分批全部运抵上海,淮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镇压。他和淮军就此崛起,逐渐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一支势力。同治年间,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史称“同治中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洋务运动”。这段时间正值李鸿章四十岁年龄段,一直在苦心经营他的根基,消灭天平天国之后,他不仅煞费苦心的保存了淮军使其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一支军队,还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先锋和领袖。期间有一大批有志之士依仗李鸿章的影响力,团结在他周围,为其尽心尽力共创这亘古未有的改良事业。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至此,李鸿章进入政治中心的同时,开始勤勉的全心致力于自己圈层体系的构架。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年到1911年,李鸿章统帅的淮军中先后出任总督、巡抚、尚书、侍郎等要员共有38人,而在淮军和北洋海军量大军事系统中担任过提督、总兵以上的将领多达1300余人,尊其为老师者举不胜举。正因为他的提携和支持,这些人中很多都成为了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稍加考查就会知道,中国的现代化军事、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矿、铁路、

电报、轮船运输、纺织等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信息企业,无一不同李鸿章和其门生弟子的推动有关。而在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洋等方面也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50多岁的李鸿章正是因为桃李满天下,门生遍朝野,形成强大的势力,才成就了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梁启超 语)之功。

当他到了位极人臣地步时,他遇到了瓶颈。他面对着一个从软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无法和周遭对话的中华。顶头上司是个不无才华、御下有方,但同时悍辣固执,拒绝与世界交流的老泼皮。所以他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促进一切。只好用尽各类方式,委婉、迂回、偶尔不免卑鄙、甚至为虎作伥地,推进着宏图大业。一点点试图让中华纳入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的轨道上。他当时中华仅有的几位,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做现代外交的人——在他掌权之前,中国掌权的大多是些会乱杀使臣、关税白送、把他国都当藩属的土鳖。他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可以算得上外交家的现代政治家。做了及倡导无数的实业。经过他、曾、左、胡这一群人的努力,使汉人大臣们逐渐有了话语权,考虑到袁世凯是他的人,简直是他完成了反清复明啊??最后他还是在夹缝之间,保留了一些火种,在大乱之间,为中华争取了尽量多的利益。某种程度上,在实际的领袖已经昏聩了的情况下,他是中华最后一缕现代文明的火焰。而且他想法子,在举国被暴乱分子(嗯,我说的是义和团)祸乱的情况下,还保留着一丝清明。在本该灭国的时刻,最后争取了点东西(辛丑之乱,虽然赔款数额巨大,但没有割地)。

纵观李鸿章一生,进行了一场半推半就的改革,签署了几张不得不签的条约,前者以失败告终,后者以凄凉收场。与陆秀夫相比,李鸿章面对的不是一个“已死之国”,而是“将死之国”,他还需要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他不能像陆秀夫一样杀身成仁的殉国,去做一个纯粹的忠臣。与张居正相比,他没有凌驾于孤儿寡母之上,反而受制于孤儿寡母之下,而且他还面临着严峻的外交压力,所以他不能像张居正一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做一个纯粹的能臣。 1901年11月7日,深秋的北京贤良寺,晚清肱骨之臣,洋务运动领袖,一代名相李鸿章在萧条、惨淡和悲凉中走完了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去世前,他还挣扎着全部的力气,口述诗道:“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此刻的他一定想起了58年前,20岁入京赶考提笔抒怀而作的“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诗句,从傲娇的“觅封侯”,到无奈的“吊民残”,耗尽了李鸿章几近一生的宦海时光。

最后我想用李鸿章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结尾: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谢谢大家

最后,活动圆满成功。

参与者:钱晨 王静怡

数字媒体2班

历史讲堂篇三:清华历史讲堂

葛兆光:中国经典文献(学术与思想史)导读与研究

一、经学概说

重点阅读文本:

1,《礼记·中庸》首章(包括郑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本卷五十二,1625页;注意A,“性”、“道”、“教”,B,“慎独”、C,“已发”、“未发”、D,“中和”);

2,《春秋谷梁传》定公十年传“颊谷之会”(十三经注疏本卷十九,2445页;注意与《史记》《左传》等的比较)

讨论题:

(一)经学史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中的意义(二)、经典解释的价值和意义,(三)为什么是“小学”?

[参考书]

周予同《皮锡瑞<经学历史>注》(中华书局)

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太一生水》

重点阅读文本:

《太一生水》(《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恒先》(《上博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讨论题:

(一)考古发现与思想史,(二)先秦六家如何重新看待,(三)他们讨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参考书]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载《道家文化研究》十七辑,三联书店)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

罗根泽《诸子考索》(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十批判书》(科学出版社)

附录(自学部分)

一:先秦学术史文献选读(《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史记·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

重点阅读文本:

《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中华书局校点本卷130,3288-3289页)

讨论题:

(一)古代书籍的分类与学术流派,(二)先秦诸子原本的世界,(三)现代哲学史和思想史中的古代知识世界

[参考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科学出版社)

三、《魏书·释老志》(中华书局校点本)

重点阅读文本: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以下一节(中华书局校点本卷114,3026页)

《隋书·经籍志》“佛经者…”以下一节(中华书局校点本卷三十五,1095页)

讨论题:

(一)关于佛教的基本思想,(二)佛教的一般理论表达、修行途径与信仰的价值,(三)五世

纪至六世纪普通民众的佛教信仰。

[参考书]

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书店) ????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

四、《明儒学案》

重点阅读文本:《明儒学案》卷二十五《南中王门学案》(中华书局校点本)

讨论题:(一)明中叶讲学风气的社会史意义,(二)社会史与思想史研究如何结合。

[参考书]《王阳明全集》卷一至卷三《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附录二(自学部分)

宋代理学著作

重点阅读文本:

1,《朱子语类》卷十至卷十一(中华书局)

2,《二程集》附录,328-349页(中华书局,1981)

3,《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中华书局,1980)

4,《陆九渊集》附录二《朱熹答陆九渊书》(同上)

讨论题:

(一)传统士人的读书取向以及知识风气、(二)理学中的高调道德 理想主义及其意义,(三)宋儒与清儒知识主义的渊源

[参考书]

《伊洛渊源录》(丛书集成本)

《宋元学案》(中华书局)

五、戴震与宋明理学

重点阅读文本:

《戴震与段茂堂书第九札》(《戴震全书》第六册,黄山书社)

讨论题:

(一)戴震对于“理”的批判及其局限;(二)戴震之后的思想发展;(三)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与胡适关于戴震的认识

[参考书]

王国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静庵文集》。

章太炎《释戴》,《太炎文录》

梁启超《戴东原先生传》,《梁启超全集》第七册,北京出版社。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下册,中华书局,1991。

六、清代学术

重点阅读文本: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

讨论题:(一)如何理解乾嘉学术的思想史意义?(二)西洋知识在清代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三)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近代”。

[参考书]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同上)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

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附录三(自学部分):

阅读古典文献中的校勘常识

重点阅读文本:

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

[参考书]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彭 林:中国古代礼学思想研究

讲授一:中国古代礼学的缘起及其性质

一、关于“周公制礼作乐”

二、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对殷周礼制的比较

三、孔子与七十子关于礼的讨论

四、礼与仁;礼与法

五、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阅读文献: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2、钱 穆:《礼与法》,载钱著《湖上闲思录》。

3、钱 穆:《一堂中国文化课》,载邓尔麟著《钱穆与七房桥世界》。

讨论一:

《殷周制度论》说了些什么?

讲授二:中国古代礼学的学理

一、中国古代礼学的思想资源

二、性与情

三、心与志

四、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五、儒家礼学思想的哲学依据

阅读文献:

1、 《中庸》

2、 彭林:《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 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3期

3、彭林:《儒家礼学思想的哲学依据》,《简帛研究2003》

讨论二、“中庸之道”究竟是说什么?

讲授三、《仪礼》和《礼记》的礼乐教化思想

一、 关于乐教

二、 礼乐教化之道举例

1、婚礼的礼义

2、乡饮酒礼与乡射礼的礼义

3、士丧礼的礼义

阅读文献:

1、《礼记·乐记》

2.《礼记·昏义》

3、《仪礼·乡饮酒义》

4、《仪礼·射义》

5、《仪礼·丧服四制》

6、彭 林:《从〈仪礼·乡射礼〉看中国古代的体育精神》,《光明日报》史学版,2004年2月10日;《新华文摘》2004年16期。

讨论三:礼乐教化与儒家思想

讲授四、《周礼》的治国思想

一、《周官》架构中的“以人法天”思想

二、大宰的治国思想

三、地官大司徒的治民思想

四、秋官的刑法思想

阅读文献:

1、 孙诒让:《周官政要》

2、 彭 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讲授五、从《廿五史·礼乐志》看礼的边缘化问题

一、《史记·礼书》中的礼学思想

二、《史记·礼书》对礼的表述

三、《清史稿·礼乐志》对礼的表述

阅读文献:

1、《二十五史·礼乐志》(泛读)

讨论五:礼走向边缘化的原因(讨论两次)

讲授六、清人的《仪礼》研究

一、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

二、《仪礼》校勘与石经学

三、清人对敖继公的臧否

阅读文献:

1、彭林:《论清人的〈仪礼〉校勘》,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1期。

2、彭林:《论清人对敖继公的臧否及郑玄经师地位的恢复》,载《清代经学与文化》。 讨论六:清人《仪礼》研究的特点。

讲授七、怎样研究《考工记》的思想?

一、《考工记》一书的性质

二、“数尚六”——《考工记》一书的思想特点

三、二重证据法——“数尚六”研究的途径

1、 出土车马坑资料所能发现的问题

2、《考工记·轮人》研究发现的问题

四、其它学科对《考工记》的研究

1、 关于“金有六齐”的研究

2、 关于“匠人建国”的研究

阅读文献:

1、 戴 震:《考工记图》,《续修四库全书》本。

2、 阮 元:《考工记车制图解上》,《揅经室集》卷六、卷七,中华书局,1993。

3、 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续修四库全书》本。

4、 郑 珍:《轮舆私笺》,《续修四库全书》本。

5、 彭 林:《论清人的〈考工记〉研究——以〈轮人〉为例》,载《台大中文学报》,2004年6期。

6、 许 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第四、第五章,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讨论七: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张国刚:中国史要论

第一讲 原始社会

一、序论

1、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2、史料的分类与应用

3、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二、旧石器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旧石器遗址

相关热词搜索:讲堂 历史 中国历史讲堂 东方历史讲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