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教会历史篇一:教会历史+(蔡丽贞)

教会历史

蔡丽贞

(1)信仰规范的制订

(2)主教制与传统

(3)三位一体(上)

(4)三位一体(下)

(5)基督论(上)

(6)基督论(下)

(7)救恩论(上)

(8)救恩论(下)

(9)奥古斯丁

(10)修道主义

(11)神秘主义

(12)宗教改革前夕

(13)马丁路德(1)

(14)马丁路德(2)

(15)马丁路德(3)

(16)加尔文

(17)宗派主义

(18)敬虔主义

(19)罗马天主教

(20)希腊正教

Source: 教会历史(蔡丽贞).doc - 台中北屯贵格会

tcfc.twfc.org.tw/c/document.../get_file?p_l...?

1.

(1)信仰规范的制订

一、前言: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空中主日学的节目,我是蔡丽贞,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启行,浏览教会历史的专题。我们一起来观看,上帝在教会历史中的作为。学教会历史的目的是:鉴往知来,温故知新,帮助我们继续保存,教会优良的传统,或者从错误的前车之鉴,学习教训,同时也认识教会的传承、我们信仰的由来以及神学派别等等。

二、教会历史的分野:

教会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代教会历史。由于基督教几个核心的教义、神学,都在这个时期大致尘埃落定,因此这个时期最重要。第二个阶段是:中世纪以及宗教改革的时期。这个时间虽然比较短,尤其是宗教改革,它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年,但是相当精采,很多杰出的神学家,都在这个时间出现,因此我们也不能够不谈。第三个阶段是:近代教会历史。由于它离我们最靠近,关系最直接,因此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它。

(1.)初代教会史(第一世纪末期-主后476年) 我们先来看初代的教会历史。初代教会历史的时间是由第一世纪的末期,也就是使徒时代结束以后开始,一直到主后476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那一年,或者是奥古斯丁写<上帝之城>的时候。 初代教会历史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冲击。教会面对福音,怎么样跟文化对话或者衔接,这是对外所面对的问题。至于教会对内部,内部有教义神学的分歧,主要是三个神学的分歧,包括『三位一体』、『基督论』、『还有救恩论』。所以必须要召开大公会议来解决教义分歧的问题,来确立我们正确的信仰。在这头五百年的历史里面,各种神学教义的问题,或者是教会的组织、体制、圣礼、仪式等等,几乎都已经成型,信仰的偏差也先后的一一被对付。所以我们现在先来看,初代教会历史的第一个专题,那就是制定信仰的规范,以及制定我们的圣经正典。

1.为什么要制定信仰的规范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初代有一位领袖,他的名字叫做马吉安,他编正典这个事件的刺激,以至于大公教会,必须要也来制定圣经的正典。第二个原因是:异端的出现。为了这两个原因,所以初代教会历史的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制定信仰的规范。

A、马吉安自编正典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原因,那是马吉安他编正典的刺激。马吉安是初代教会的一位领袖,他原来是财主,很热心慈善事业,他信主以后,常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包括人性的罪恶,包括人生的苦难…等等的问题。他非常的困扰,那么在寻求答案以及协调冲突以后,他提出他个人的看法。

首先,他提出尖锐的『二元论』,他认为旧约的上帝是公义的,这个跟新约耶稣所介绍慈爱的上帝,好像是对立、冲突的。马吉安本人是排斥旧约的上帝,他不喜欢旧约的律法,他尤其讨厌犹太教,他认为只有保罗,才真正的了解福音。 马吉安他在读旧约圣经的时候,他发现旧约本身都有冲突,譬如:『十诫』,十诫讲到不可以造偶像,可是为什么摩西要造铜蛇?『在 旷野里,凡仰望铜蛇的就必得救』。十诫也讲到我们要守安息日,可是以色列人,他们在进迦南的时候,他们绕耶利哥城,一绕就是绕七日。所以,可见犹太人,他们自己也没有守安息日…等等。马吉安他读圣经读得很详细很仔细,他觉得圣经有冲突,旧约有冲突,旧约跟新约也有冲突。马吉安基本上他排斥旧约。

接着马吉安他反对物质,他主张「禁欲」。这个当然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有轻看肉体的思想。因此,他接着就否认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全能的上帝,怎么可能取了受限制物质的身体呢?可是,道成肉身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神学。马吉安他又编正典,他在主后144年,被开除教籍以后,他编他自己心目中的一套正典。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尝试编圣经正典的人。他的正典包括保罗的十封书信,还有包括路加福音。保罗当然是马吉安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因为保罗攻击犹太的律法,不过保罗的书信,或者是路 加福音里面,提到旧约的 神,或者是耶稣基督的父神,或者是跟旧约里面那一位耶和华有关系的经文,通通被他删除掉。因为马吉安编正典的刺激,所以大公教会就正式的来面对正典的问题。

B、.异端的出现

第二个原因,我们制定信仰规范的第二个原因,是有异端的出现。

初代教会最严重的异端就是诺斯底主义。诺斯底主义在那个时候相当的流行,有很多的人随从了这样的信仰。诺斯底义是一个大混合主义,它很像二十世纪的New Age Movement新纪元运动。它的基本教义有两个,第一个是:彻底的二元论,也就是说属灵界跟邪恶的物质界之间,有无限的鸿沟,那么至高的 神跟这个物质的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的接触点。那么第二个教义是:至高的上帝统治这个世界,是透过一连串的中保,所谓的中保就是次等的 神。那么旧约里面那位创造世界的耶和华,也是这次等中诸 神中的一位,也包括耶稣基督。

旧约的上帝耶和华,既然是这个有形宇宙的创造者,因此祂不可能是次等的 神,因为祂跟物质界有接触;因此,诺斯底主义也跟着否认耶稣的人性,他认为那个由童女马里亚所生的基督,他不是真的上帝,他不是真的人,耶稣基督只是暂时居住在耶稣这个人的肉体之内,基督在世那三十年只是幻影。而且人得救是靠知识,但是不是圣经所说:认识独一真神的知识,乃是他们所秘传的一套知识跟智能。我们看到在新约圣经,特别是歌罗西书,或者是约翰福音,已经很明白的来对付这个异端。 初代教会有一位领袖他的名字叫做爱任纽,爱任纽是当时罗马帝国里昂地区的主教,他的同窗好朋友,后来成为诺斯底的异端信徒,给爱任纽很大的冲击,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护教负担。大约在主后185年,他应学生的邀请,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反异端>。这个异端,当然是针对诺斯底主义错误的信仰,爱任纽提出了他的反驳。 爱任纽说圣经福音书里面,并没有诺斯底主义所传的这些道理。诺斯底主义说:我们除了圣经之外,还有一套秘传的教导。爱任纽 就反驳说:好吧!若是你们所谓的秘传的道理,没有记载在圣经中,但是既然是使徒的传统,应该会传给使徒继任的教会领袖。那么我们可以去看看,使徒所建立的罗马教会,以弗所教会,或者是士每拿教会,你去看看那些使徒所建立的教会,必没有诺斯底主义所说的那一套秘传的教导。爱任纽这一本反异端,最后他提出一个结论:他说教会的真理,一切教会的教导,必须跟使徒的教导相符合。

所有的异端,必须要诉诸三个权威的标准,或只是三个权威的系统。那就是,第一个是正典,是使徒的作品,就是圣经的正典,就是我圆圈圈中的最中间。第二个权威系统,就是使徒的信仰,包括传统跟信经。第三个权威系统,就是使徒教训的继承人,也就是所谓的主教制度。上帝原本的启示,就是透过这三个媒介,在教会里面被保存被传递下来。

那么这三个权威系统,各位观众您认为,哪一个标准最可靠?哪一个标准最不可靠?我想大家的答案都会说:是圣经正典最可靠,而主教制度最不可靠。因为主教制度是人为的系统,容易腐败。第二层的解经或是传统信经,也可能会出问题,因为教父就是初代教会的领袖,会犯错误,他们的解经也不一定正确,何 况初代教会的大公会议所制定的信经,也曾经卷入了党派之争。所以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最中间正典的部分,应该是最可靠的。但是,其实最核心的正典的部分也会发生问题。你看马吉安他所编的那一套正典,就跟大公教会的正典范围不一样。犹太教他们还有所谓的伪经,罗马天主教也有次经。我们看到圣经有一卷书叫犹大书,犹大书曾经引用了以诺书,摩西升天书等等经外的作品。所以,就算是圣经正典,它也有不一样的范围。我们现在首先要来看,这三个信仰标准的中间最核心的正典的部分。

三、三个信仰标准核心 - 正典部分

A、伪经与次经的考察

我们都知道回教在圣经之外又增加了可兰经,摩门教也增加了摩门经,统一教韩国的统一教,他们又加上了创办人文鲜明的著作,天主教还有次经跟玫瑰经。那么初代有一些团体、有一些人物,他们任意的删减圣经,譬如犹太人只接受旧约的圣经,而初代教会的领袖马吉安,他只接受新约,他甚至删减了新约圣经 的好几卷书。那么这些人、这些团体,都是先有他们的哲学前提,再来决定他们需要哪一种正典,而正统的基督教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先有圣经正典,我们再来发展信仰教义。 耶稣曾经说:「为我做见证的就是这经。」那这「经」是指旧约圣经,所以旧约圣经,也是基督教的正典。旧约圣经是耶稣基督的豫表,耶稣基督是旧约圣经的应验。

至于新约圣经,更是以耶稣基督为启示的中心,以及终极的目标。希伯来书第一章第一节说:「上帝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的儿子晓谕我们。」所以旧约跟新约,都是上帝启示给祂百姓的经典。启示录最后警告说:「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或者是删去什么,上帝必追讨他的罪。」有人说启示录这一句话,只是针对启示录在这一卷书,增加什么或减少什么。没有关系,我们不会只倚靠启示录的这一句话。启示录前面的那一卷犹大书第三节说:「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那么犹大书的这一节,是提示圣经真道的完整性。教牧书信就是提摩太、提多这几卷书,多次的用「真道」或者用「善道」,来指使徒所传讲的整套完整的福音。 而初代教会都知道,那一套完整的「真道」是什么!

为什么只有新旧约圣经,被列为基督教信仰的正典,而次经、伪经被排除在外?初代教会曾经流传一些书卷,譬如希伯来福音,譬如埃及人福音,我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彼得福音、保罗行传,还有黑马牧人书、巴拿巴书、十二使徒遗训… 等等。这些在当时的教会,也曾经被流传、被诵读,但是后来都没有被教会接受为正典。而现在列入圣经中的一些书信,譬如启示录,或者是希伯来书,或者是雅各布书,或者是彼得后书,都曾经被某一些教会所质疑过。特别是启示录,在当时的东方教会,很多人怀疑它的真确性。可是后来经过了鉴定讨论之后,仍然被列入了正典。『正典』我们看到了,它在确定的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这就 证明了早期的基督徒,他们在接受正典的时候,是相当谨慎小心的。 就旧约跟新约的正典权威来说,旧约的问题比较少,因为有耶稣的榜样,耶稣所接受的旧约权威,我们也接受;耶稣说:新约的正典,是为他做见证。所以他所接受的,我们也接受。问题比较大的是新约的正典,新约正典确定的时间很晚,大概是在主后第四世纪的时候,教会开了几次会议。

譬如在393年开了一次希波会议,到了397年又开了一次迦太基会议,这些会议才正式的确立了,我们正典的范围。所以有人会问说:那么到主后第四世纪,从耶稣的时候,到主后第四第五世纪,这四百年,教会信仰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因为正典还没有确立,而且既然是由教会的会议来决定,正典二十七卷新约的范围,那么教会的权威,是不是比圣经正典的权威高呢?至少过去的天主教就认为,教会的权威跟正典的权威是一样高。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主后第四第五世纪,那几次的大公会议,他们不是决定正典,他们乃是追认已经被教会奉为正典,奉为权威的圣经,事实上,当四福音或者是保罗、彼得的书,他们一被写成书信,就被各地的教会传阅、诵读。圣经说:「 神的羊听 神的声音。」上帝会保守祂自己的启示,在教会中被流传被教导,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恩典。

B、书卷的评鉴标准:

我们现在要来看,上帝的教会怎么样判断、评定,哪一些书卷是上帝的启示?有四个鉴定的标准,有四个判别的标准。第一个是这些正典,必须是出于使徒,以及使徒的第一代门生的作品。譬如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他就不是使徒,但是他是使徒的第一代门生,他曾经亲耳听过使徒的见证,这是第一个鉴别的标准。

第二个标准是正典的内容,必须以耶稣、跟耶稣的工作为中心。譬如福音书是耶稣的传记,而使徒行传继续叙述耶稣在历史中的影响, 而书信的部分则是阐述耶稣的教训所产生的神学,以及应用性的教训。

我们看启示录,启示录是预言耶稣以及世界未来的关系。有人很怕读启示录,认为启示录这卷书艰涩难读,所以有人读到一半就废弃了。也有人有一些神学家,把它当作游乐的场所,你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事实上都不是这样。启示

教会历史

录仍然是以耶稣基督的身分跟地位,为中心信息。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读启示录,你会发现那个信息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读到耶稣基督的部分,你就用色笔把它画出来,你会发现那个主要的思想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启示录告诉我们:「耶稣是首先的、是末后的,祂是那存活的,祂曾经死了,现在活着,而且直活到永远。耶稣基督手里,拿着死亡阴间的钥匙,祂是被杀的羔羊,祂是那左手拿着七星,在七个灯台中行走的。」所以第二个鉴别标准是,必须要以耶稣为中心。

第三个鉴别的标准是,必须广为各地教会所接受、所使用。我们必须要承认,对于正典的了解或者是应用,早 期教会比我们还要清楚,这些曾经亲耳听过,使徒教训的古代教父们,比我们清楚正典是什么!譬如启示录,曾经被东方的教会所质疑,但是后来经过了长期的讨论、鉴定,最后被普世的教会,东方、西方的教会都接受了。

第四个鉴别的标准是,正典必须要具有属灵的震撼力,以及道德的感化力。圣经正典不仅深刻的影响了人的思想,而且它会改变人的行 为,那么这种力量证明正典是上帝的话,虽然这个鉴别标准稍嫌主观,但是它仍然是可用的鉴别方法。 我举一个例子,譬如初代一位鼎鼎大名的神学家奥古斯丁,他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母亲为儿子祷告多年,但是奥古斯丁就是很不容易跨入基督教的门坎。有一天奥古斯丁他在花园里散步,他不经意的就听到隔壁的小孩子在唱歌,歌词说:拿起来读吧!正好他的身旁有一本圣经,奥古斯丁一翻开就翻到了,罗马书十三章十三到十四节,里面讲到『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奥古斯丁竟然因着这一句话,就归主了。我想历史中,没有一个任何一个名人,是因为这样的一句圣经的话而信主。因此这个例子,使我们不能够不相信,上帝的话语句句都是炼净的,神的话语每一句,都是带着能力的。

四、结论

我最后还是要交代一下,为什么次经、伪经没有被列入正典?次经、伪经主要的内容,不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他们也许很吸引人读,很有趣,但是里面有错误的信仰。譬如『积功德』、『赎罪』,譬如一些神话的故事、为死人祷告…等等。有一些错误的教导,因此在初代的教会讨论当中,他们在鉴别的当中,次经、伪经就把它排除在正典之外。

这些经外的作品,他们有参考的价值,他们有历史参考的价值,可是他们不是上帝所启示的正典。所以今天我们所读的旧约三十九卷、新约二十七卷,我们都可以很放心的相信,它是上帝所启示的正典,它帮助我们认识上帝的启示、上帝的救恩;它帮助我们认识耶稣基督的位格、耶稣基督的身分,祂所完成的工作。

好的,各位观众朋友,我们今天的初代教会历史,制定信仰的规范以及圣经正典,我们就介绍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注:

此信息文字直接自GOOD TV空中主日学节目中选录整理,并未经讲员再次过目。如有疑问请参照原节目影音档,或向GOOD TV洽询。GOOD TV网址:.tw

教会历史篇二:教会历史脉络

教会历史脉络

1世纪:使徒时期。十二门徒。保罗。

1-4世纪:殉道者时期(炼净教会)。第一罗马。

4世纪:国教时期。a.君士坦丁皇帝(第一次大公会议)。

4-5世纪:沙漠修士时期。b.安东尼。c.帕霍弥。d.约翰?卡西安。第二、三次大公会议。e.基里尔。f.格里高利(额我略)。g.安波罗修。h.瓦西里。四圣教父:i.亚他那修、j.金口约翰、k.哲罗姆和l.奥古斯丁。 5世纪:m.普尔赫里亚皇后(第四次大公会议)。n.本笃(尼迪克特,西方修院之父)。五大牧首区。东罗马(第一罗马)灭亡、第二罗马开始。 7世纪:o.大格里高利(罗马教宗)。和子说前奏。p.大马色的约翰。 7-8世纪:q.伊琳娜女皇(第七次大公会议)。和子说。圣像运动(r.查理曼皇帝VS.s.德奥多拉皇后)。大马色约翰的著作。

9世纪:t.弗提牧首(非和子句)。

10世纪:教皇权。和子句。礼仪。

11世纪:大分裂:和子说。道德败坏。管理无力。权力腐败。 11-13世纪:穆斯林统治。十字军圣战。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3世纪:两个教会(东方、西方)。u.阿奎那。宗教裁判所。

12-15世纪:中世纪。

14世纪:静修主义(v.格里高利、w.帕拉马斯)。伪合一。教皇霸权。 15世纪:东方教会堕落(腐败、暴虐、享乐、贪婪、教权、道德)。第二罗马灭亡、第三罗马开始(x.斐洛德奥,存二百年)。宗教改革(y.马丁路德)。z.亨利八世。a'.加尔文。

16世纪:天主教反扑:特伦托会议。文艺复兴。b'.萨夫拉诺拉修士。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国家主义。新历法。

16-17世纪:耶稣会(存二百年)。东仪运动(后受挫)。回归旧历法。圣山阿托斯。

18世纪:旧天主教(无和子句、倾向安立甘宗和糅合新教特征)。 18-19世纪:原始基督教。

19世纪:穆斯林崩溃。教皇无误、圣母无玷。

20世纪:新教大分裂。十月革命(1917年,屠戮二千万人,专权七十年)。二战。梵二(1965)。

21世纪:正信复活(回归七次大公会议、回归古教父传统、回归原始教会)。合一艰辛(不承认“普世主义”、不承认“泛正主义”、不承认“取消绝罚”)。 2016年至未来:基督凯旋。

2016年永中《与神同行》夏令营

一组“Strong Yongzhong”(永中刀霸)金忠道组长:李天民、王诗曼、张一瀚、杨慧慧(5人)

二组“Strong Women”(女强男弱)张佩佩组长:张耶妮、姜成超、王恩米、姜雪子、姜方琪(6人)

三组“More/Four Eyes”(四只眼)王以勒组长:陈赛娅、张友好、张哲扬、张舒情、朱百惠(6人)

四组“Strong Trees(溪树组)”张乐意组长:王颖捷、张安溢、金方浩、翁蒙选、陈贤勇(5人)

上述23人。

下述10人。

另加:吴泽民、张以勒、张恩益、陈聪伟、包国忠、王一敏 老师:张聪华、王新牧、严芝操、张洪建

司琴:张佩佩、姜雪子、张乐意

圣乐:张乐意

教会历史篇三:教会 3:教会历史

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 ............................................................................................................... 2

其失败原因可总结为四点: ................................................................................................... 3

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 ................................................................................................................... 5

1.元朝时期的景教 .................................................................................................................... 6

元朝时期的景教日趋衰微的原因: ....................................................................................... 6

2.元朝时期的天主教 ................................................................................................................ 7

其衰败的原因 ........................................................................................................................... 9

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 ............................................................................................................. 10

利玛窦的成功因素: ............................................................................................................. 13

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失败原因 ......................................................................................... 15

基督教第四次传入中国: ............................................................................................................. 16

第一个时期——开拓期 ......................................................................................................... 17

第二个时期——发展期 ......................................................................................................... 18

1.五口通商时期(1842-1860) .......................................................................................... 18

2.内地传教时期 (1860-1895年) ................................................................................... 19

第三个时期——全盛期..................................................................................................... 20

中国教会简史

? 主耶稣复活后,临升天前,对门徒最大的托付,是到

普天下传福音;但耶稣升天后,门徒却是一直在耶路撒冷附近传道。以后耶路撒冷大遭逼迫,门徒不得不四散传道。 ? 据说是怀疑主的多马最先将福音传入中国的,但这仅是

传说。以后神借海外宣教士,一次又一次地把福音传入中国。那么海外宣教士是如何把福音传入中国的?传入中国的情形又是怎样?对我们现在的教会有何益处?我们从中当吸取的教训,当受的警戒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一点的篇幅,简略地回顾一下

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

?教会历史有清楚的记载,是在主后

635年,基督教从波斯传入中国(估计

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将福音带到中国,

但却因没有可靠的证据去支持这论

点,故我们只能从唐朝的景教()开

始说起。)到主后845年,被禁止,

前后共历210年的时间。

? 在十七世纪以前没有人知道所谓的景教,原来就是基督教;一般人都以为景教与佛教、道教是差不多的。直到十七世纪(主后162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挖出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等字眼。后来,清朝光绪年间,又在甘肃省境内的敦煌石窟中,发现了许多部景教的经典。经过许多学者和教士考察之后才发现,所谓大秦景教就是基督教。

?据景教碑记载:第一位从波斯(今伊朗)来到中国的景教士,名叫阿罗本。他在主后635年,即唐太宗贞观九年到达中国(唐太宗就是李世民,贞观是他的年号)。当时,阿罗本被唐太宗看为贵宾,

允许他把所带的经典翻译成中

文,并且容他随便传道。不久,唐太宗又命官吏在长安(今西安)建立景教堂,作为传教士的居所。由此可见,唐太宗是多么尊崇景教了。

当时,景教士在中国传道,也有他们的一套策略。为了得到中国人的接纳,他们都自称为“僧”,又将景教的礼拜堂称为“寺”……等。这时的景教很受唐朝皇室的欢迎和庇护。到唐高宗时,福音很复兴,并建立礼拜堂,甚至出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唐朝将全国分为十道,所以“法流十道”是指景教传遍全国的意思,这是景教最盛行的时期。直到武则天当女皇时,景教才受到挫折。

? 当时,景教分别受到佛教僧人和道教士的诽谤和排斥,一度萎靡不振。在主后第八世纪,德宗执政时期,更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设立。约六十年后,“武宗”当了唐朝的皇帝,他推崇道教,就勒令消灭所有外来的宗教,包括佛教与景教,也一起遭到厄运,景教徒大量被杀,四散逃亡。因此景教在中国的发展,从此就一蹶不振,甚至趋于销声匿迹了。

? 景教从635年传入中国,到845年被禁止,共历210年的时间,最后连根拔起,一无所留。

其失败原因可总结为四点:

?1.忽略救恩的重点——景教的教士在中国传福音时,忽

略了传讲完备的福音,没有将得救之道清楚地教训人。因此这些信徒生命没有改变,信仰也没有根基。故当患难、逼迫一来,就站不住了。所以景教在中国的销声匿迹,与景教士培育出来的信徒生命素质极为有关。

?2.受佛、道二教思想的影响——在初期阿罗本来华时,他所翻译的圣经和所写的书,都包括了详细的福音内容。但后来的景教教士却起了很多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景教教士本身的信仰与生命根基不稳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佛教与道教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景教士自称为“僧”,礼拜堂称为“寺”,在翻译圣经时亦大量采用佛、道教的术语,如把圣灵和天使改成佛……。这些掺杂致使景教徒的观念混淆,不能保持纯正的信仰,实在可惜。

? 3.传教策略上的失败——景教的教士们 来中国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支持,更没有统一组织,犹如一盘散沙。没有一个完整向中国人传福音和栽培中国信徒的计划。所以在景教流传中国210年内,一直没有训练出一些中国信徒来担任教会的领袖。当景教教士被迫离境时,中国的景教信徒变得群羊无首,故只好各奔东西了。

? 4.过份依赖政权的荫庇——景教士过份依赖政权的保护,没有建立起自养自治的教会。唐代景教,由于依赖皇室的保护,于是皇室便决定了景教的发展。当唐太宗支持时,

就兴旺;武则天不支持时,就衰微。此外,好几位景教教士来到中国,都不惜用各种方法,包括:参与政治和翻译佛经,来博取皇室的好感和经济上的支持。教会既然缺乏了独立性,一旦政权向教会反目,教会就连根拔起,前景也随之暗淡无光。

?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见,教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持守信仰的纯正。传福音时,要传全备的福音,应注重生命工作,使信徒清楚自己的得救;要培养本色化的传道人,建立本色化的教会,不倚靠埃及,不投奔亚述,走旷野的道路,使教会成为独立的,属灵的教会(亚4:6)。

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

? 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是在主后的第十三世纪,即中国的元朝,距景教传入中国有五百年之久。

?当时蒙古领袖忽必烈推翻宋朝,建立元朝,忽必烈也就是元世祖。元朝对外来传教士的态度是十分宽容的,给人民绝对的信仰自由。所以基督教能再次传入中国,回教、

相关热词搜索:教会 历史 中国教会历史 基督教会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