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客观是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如何使新闻报道客观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原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偏差,笔者认为要注意新闻报道的全面性;避免使用模糊词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新闻报道 客观性 偏差
  
  一、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由西方学者提出,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容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美国报业编辑协会在1923年发布的《新闻规范》对新闻的客观性作了原则性规定。它的第五条写道:“中立――清楚区分新闻与意见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绝对不应掺杂任何形式的意见或偏颇。”
  
  我国学者认为新闻具有客观性,但同时认为新闻也具有倾向性,并认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并不矛盾,因为倾向性是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来的思想趋向,而不是随便作主观的解释和议论。新闻是单纯的记事;意见必须与新闻明确的分开。
  郑保卫教授认为,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包括两方面:报道内容的客观和报道形式的客观。前者是指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不能有虚夸、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任意编造;后者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而是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意见寓于报道的事实当中,通过事实的逻辑力量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让读者明白事实的情况。作者通过对事件的实地了解,再通过各种形式将事情的真实情况传达给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沟通。在这一个过程中,作者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客观描述,使读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的沟通,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样,才能与读者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新闻报道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各种因素的限制,使新闻工作难以做到客观;另一方面,从人类的认知能力来说,由于人类的认知存在的局限性,也很难做到完全客观,由此会产生客观性上的偏差。对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不完全,造成对事实理解的偏差
  对事实报道的不完整或片面,报道只侧重某一方面造成了读者对事实真相的错误理解。由于报道的只是某一个方面,这样就不能如实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或对积极方面的报道加大,或对消极方面的报道加大,都会使得读者对事实的理解产生片面性。
  2、带有感情色彩词语的使用
  在新闻报道中,不经意加入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从而影响了读者对于事实真相的判断,所以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尽量使用中性词语。
  3、受众心理因素的影响
  新闻报道不仅要考虑报道过程的客观性,还要认识到读者的心理因素,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读者会产生刻板印象,对于某一类事件或者人产生思维定势,因而对于事实的评判也会产生偏差。
  三、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特别对于一些复杂和事关重大的新闻事件的报道。笔者认为,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在确定主题后,要用事实变动的结果说话。对于事实的描述也要全面,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用知情者或第三方来说明事实,借用他们之口来表达记者的观点,不夹带个人意见;尽量提供直接引语;交代事实出处和消息来源。
  2、避免使用模糊词语
  虽然模糊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客观真实性构成威胁,但由于语言的有限性,记者在采写稿件时,不得不利用模糊语言,且通过研究发现,有时模糊语言也无法用精确语言代替。由于受客观性的制约,我们必须尽量注意避免模糊词语的使用。同时在报道中,不要加入自己的态度,或带有褒贬意义的词语。褒贬意义的词语会影响读者对于事实的理解和判断,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3、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
  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其意义在于使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真相有完整全面的了解,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的检验。新闻工作者应该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坚持客观性的前提下,做好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①单渡,《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J].《现代传播》,1999年1月,第28―35页
  ②罗伯特?哈克特,沈荟、周雨译:《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③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台北:三民书局,1994
  ④陈力丹,《再谈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J].《新闻界》,2000
  ⑤郑保卫,《对新闻真实理论中两组概念的解读》[J].《新闻战线》,2007(6)
  (作者单位:安庆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客观性 浅谈 新闻报道 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