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剧:游离在虚拟和真实之间的收视利器|普法栏目剧游离不定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电视视栏目剧的高收视率,良好的市场表现和观众的认可,让很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关注这种电视现象,但其也存在本体认识上存在分歧、品质质量上流入低俗、创作队伍上人才短缺、节目编排上有欠精当等弊端,电视栏目剧应加大“开门”办栏目剧的力度,走社会化生产的路子;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让栏目剧成为自办节目的主流;在寻求高收视率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栏目剧 收视率 地缘特色
  
  1994年,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档名叫《雾都夜话》的节目,这个节目在开办之初很多人报以异样的眼光,这不是新闻,不像电视剧,也不是纪录片,在当时的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名称来定位它。
  《雾都夜话》从重庆到上星走向全国,从周播到日播,平均收视保持在6个点的高收视率,成为同时段收视率西部第一。由此《雾都夜话》这个重庆方言节目十年来创造了一个新的电视形态――电视栏目剧。高收视率,良好的市场表现和观众的认可,让很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开始注意到这种电视现象,其在电视市场上的成功引来众多追随者。如山东电视台《绝对故事》、江苏电视台《百姓聊斋》、湖南经视《故事会》、《一家老小向前冲》、浙江电视台《大侦探西门》、四川电视台《麻辣烫》、吉林电视台《北方故事》和陕西电视台《都市碎戏》等,栏目剧纷纷脱颖而出,并迅速在各地走红,且收视率不俗。
  一、栏目剧的地缘特色
  栏目剧,顾名思义,由“栏目”和“剧”构成。栏目剧就是要把电视节目与影视剧结合起来,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栏目,是游走在真实和虚拟之间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通过一种艺术再加工的方式展现出来,而戏剧表演正式这种方式的最佳结合点。
  电视栏目剧目虽然是“栏目”和“剧”的结合,但它还是有别于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它既没有新闻节目的权威,也没有电视剧的专业套路。其在国内走红,倍受各家电视媒体追捧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首先,低成本。放眼望去,电视栏目剧虽然受到国内众多电视传播机构的追捧,但在中央台及省级卫视频道却少见栏目剧的身影,这不是巧合,这正说明地面频道是栏目剧的主战场。在高收视率的重压下,地面频道在外购电视剧和传统的自办节目中间寻找着突破口。毋庸置疑,现在电视节目中最好看的最有收视保证的是电视剧。为什么好看?就是因为它的命运感,它有悬念,它有冲突。电视剧是所有栏目期望的一个最高标准,因为电视剧支撑着收视率。那么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什么更接近电视剧呢,就是以说故事类为主的栏目剧,电视剧虽然好,但一集外购电视剧的花费和一集自拍栏目剧的花费是不能比的,与动辄一集几万十几万的电视剧相比,单集栏目剧成本在一两万元,甚至只有三四千元,用这种低投入和高收视率去搏收视份额,无疑为地面频道找到了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法宝。栏目剧成功化解了地面频道经费少、覆盖窄的劣势,避免了与全国性电视台的正面冲突。
  其次,真实性。真实是栏目剧生存的根本,栏目剧真实反映着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是一条街道的生活,普通观众在这里面能看到自己生活。“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雾都夜话》1994年创办之初,制片人马及人走街串巷,用半年时间深入到三峡库区和各区县,调查老百姓究竟喜欢看什么。栏目剧往往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表现与经验性总结,来创造与当地的文化语境,以及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化体验,这种文化体验虽然经过了艺术加工和变形,但却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规则,很容易与观众的现实生活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被认为是“真实”的。栏目剧不刻意追求艺术化,力求为普通观众所接受,既还原了生活的质感,也表现出了生活的本质。
  第三,良好的地缘优势。熟悉的方言,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演员,良好的地缘特色是栏目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看明星不如看自己,看电视不如上电视”“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亲民宗旨使得栏目剧得以长盛不衰。由于目前的栏目剧大部分都在各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播出,其受众范围有非常强的地域习惯,要想在这个收视区域获取良好的收视表现,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的符号是栏目剧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当地的,拍摄场景是大家平时熟悉的环境,演员也都是当地的普通群众报名出任,尽管是简洁的电视手段,生涩的表演,但其巨大的地缘魅力还是让观众无法抗拒。
  二、高收视率背后的隐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国内电视栏目剧市场存在的四大弊病,即本体认识上存在分歧、品质质量上流入低俗、创作队伍上人才短缺、节目编排上有欠精当。
  “纪实性和戏剧性是电视栏目剧不可或缺的两条腿。”中广协会副会长张振华指出,淡化纪实性,离开了“真”,栏目剧就可能滑向电视剧;只强调纪实性而淡化戏剧性,不善于利用矛盾、冲突、悬念、悬疑、铺垫等手法去结构故事,最后很可能就会变成非常直白的报道,不成为剧了。纪实性和戏剧性缺一不可。一旦跛足,它就站不稳、走不远。所以,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平衡把握不仅是栏目剧的特点所在、价值所在,同时也是栏目剧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台摄像机,一副吊杆话筒就能完成栏目剧的拍摄。受制作经费和其他硬件条件的制约,很多栏目剧的前期拍摄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没有专业的灯光,没有专门的人现场录影,编导甚至还要兼任剧务和通联的工作。由于低成本投入带来的拍摄局限,让编导的原始创作意图无法实现,原本可以出彩的情节经改编变得平淡无奇。在播出的强大播出量的压力之下,为了节约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制作团队根本不可能把每部短片都精耕细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就是最高的要求标准,因此,呈现在广大受众眼前的作品大多是匆匆赶制完成,不免有急功近利的嫌疑,更谈不上制作的精细。同时,因低成本投入而遭遇的拍摄局限,导致编导们原始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实现,只得委曲求全,凡是遇到有可能耗费大量资金的动作或情节,均需绕道而行,另改剧情,而此举往往就将原本出彩的情节点改编得平淡无奇、面目全非。没有了连台好戏,又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呢?
  电视栏目剧投入少、见效快、门槛低、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可复制性强,吸引着国内很多电视机构纷纷效仿,在这种情况下,栏目剧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就电视台内部来看,国内很多电视台频道之间各设栏目剧节目,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竞争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也形成了重复投入,由于题材雷同,收视群体和覆盖范围相同,所以在很多地方栏目剧播出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栏目剧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创作资源的匮乏,每天一个不同的题材,强大的播出量造成素材供应的紧张,更给创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压力,尤其是剧本创作,由于很多电视台没有形成成熟的剧本创作通路,所有的剧本均靠编导来创作,长期以往,编导的生活积累被掏空,没有素材,有些编导不得不杜撰剧情,栏目剧便由此失去了真实性,变成了小型电视剧,而观众要看的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事,并不是一个浓缩版本的电视剧,若长此以往,必会将栏目剧导入歧途。与此同时,极少数栏目剧盲目追求收视率,吸引观众注意力,剧本创作不惜追腥猎奇,大量展示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事实,这无疑使电视栏目剧流入低俗,倍受批评。
  三、栏目剧的出路
  2008年,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雾都夜话》的暂时退出引起了业界的反思。电视栏目剧发展的瓶颈亟待打破,只有突破了这些瓶颈,电视栏目剧才能真正的迎来春天。
  首先,加大“开门”办栏目剧的力度,走社会化生产的路子。从源头引入社会力量,剧本创作社会化,演员招募社会化,拍摄制作社会化。栏目剧的社会化生产既可以委托专业的电视公司制作,也可以发动社会各个行业、结合各自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题材规划,进行拍摄。社会化的分工不但让广大热爱栏目剧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也为制播分离做了有益的尝试。据了解,目前在国内,陕西电视台播出的栏目剧《都市碎戏》就交由近80家节目制作公司分别录制,每月汇集的选题多达130个以上,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
  其次,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让栏目剧成为自办节目的主流。栏目剧自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打上了低成本的烙印,前面说过,过低的投入已经严重灼伤了栏目剧的质量,在目前电视节目制作越来越精良的今天,过去“粗糙”的栏目剧明显不符合观众求新求精的收视需求。所以,加大对栏目剧拍摄软硬件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另外,同一家电视机构一窝蜂的上马栏目剧的现状也必须改正,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混淆观众收视习惯,分化有限的收视市场,各家电视机构内部应该整合不同频道的栏目剧,优势资源形成合力,重点打造一到两档各有侧重的栏目剧。
  第三,电视栏目剧在寻求高收视率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从原来基础的阶段,转换到影响力的阶段,如何从收视率向影响力转化,去做收视率还是做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认为“从长期来看,电视节目应该从要收视率向要影响力过渡”,要通过收视率来提升整个节目品牌的影响力,再次带动收视率。以广东电视台拍摄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为例,这部系列剧播出已经十多年了,目前在广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其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出演剧中人物的演员在广东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其广告代言,商业演出收入也是这些演员们一块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一切都是依托其栏目剧的高影响力,就算不经常收看的普通市民他也知道这档节目在社会上的影响。所以,就地面频道而言,向高收视率要高影响力,注意品牌打造,经常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提升栏目剧的品牌号召力,这是获取影响力的需要,电视栏目剧的主创人员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最后,我们引用《雾都夜话》制片人马及人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栏目剧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貌似粗糙的外壳有最真实、最实在的内容,让老百姓在它到底是戏剧还是真实的悬念状态中,从开始一直琢磨到最后。”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游离 利器 收视 电视栏目剧:游离在虚拟和真实之间的收视利器 普法栏目剧爱恨之间 普法栏目剧关于出轨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