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社会新闻】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地方党报做好社会新闻,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笔者认为,地方党报要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要从政治的高度对稿件把关,增加社会新闻的厚度,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版面编排手段,提高地方党报的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党报 社会新闻 市场竞争
  
  如何做好社会新闻,这是地方媒体不容忽视的命题,因为当前许多地方党报社会新闻版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而且,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地方党报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更多读者,就需要做强社会新闻,以此来吸引眼球。
  社会新闻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在传统观念上,党报媒体是“看轻”社会新闻的,甚至把社会新闻与负面报道相提并论。长期以来,党报给人的感觉是居高临下,向社会、向基层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政务报道、经济报道连篇累牍。相比之下,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报道不多,“官样文章”让人感觉不可亲近。
  因此,实践中,地方党报把社会新闻做得能与完全走市场化路子的晚报相比的,实在是少见。许多地方媒体虽设有相关的社会新闻版面,但其内容也只是报道如车祸、抢劫、火灾、盗窃等,以及一些好人好事的零散报道,缺少对这些事件的归纳、深度挖掘、整理和思考。
  其实,社会新闻,除了有对突发事件,比如车祸、抢劫、火灾、凶杀、盗窃等社会阴暗面的报道,也应有反映好人好事,弘扬主旋律的阳光面的报道。对这些阳光面的报道,如果我们费点心思,加以挖掘,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成为亮点,成为我们要弘扬的主流。即使是阴暗面的报道,也有许多令人深思和警醒的东西可挖掘。
  那么,地方党报该如何做好社会新闻报道?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
  笔者认为,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是媒体的基本职责。面对社会新闻中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媒体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准确掌握时效、尺度和火候,正确引导,把握舆论主动权,避免主流媒体公信力丧失;对负面报道不能拘泥于事件的表面,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既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尽最大可能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要做到这些,地市级媒体首先面临的“瓶颈”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护短”问题。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态度往往是“遮遮掩掩”,认为影响地方党委政府形象,于是一些地方出现给记者“封口费”现象。地方党委政府的“护短”,是许多地市级媒体为何面对突发事件总是“失声”或者“慢半拍”的主要原因。
  2009年9月8日上午,铜陵县老洲乡民主村夹江内发生一起沉船事件,共有40人落水。截至当日18时,已成功搜救20人,死亡2人,失踪18人。
  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铜陵市党委和政府没有“护短”,《铜陵日报》在第一时间在日报第一版刊发消息。随后,《铜陵日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不断推进,先后刊发了《切实加大搜救工作力度》、《深夜查看搜救工作》、《市领导看望慰问受伤人员》、《搜救全力进行 善后有序开展》等十余篇稿件,全方面地展示市委市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行动,以及社会各届对这一事件的关注,让遇难者家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无法想象的,地方党委政府对外封锁突发事件的消息等做法已不现实,也不可能做到。既然无法封锁,地方党委政府就应该让地方党报站出来,把信息及时传递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真相,从而不胡乱猜测,不信谣,不传谣。这样,既能牢牢把握“话语权”,又能为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赢得主动权,何乐而不为呢?
  从讲政治高度审查稿件
  从事新闻工作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深刻教训。
  2007年6月,铜陵市一名江姓男考生因认为自己高考成绩不理想,从铜陵长江大桥跳入江中自杀。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铜陵日报?铜都晨刊》发了下面这篇新闻报道:
  6月25日下午5时30分左右,我市一名江姓男考生因认为自己高考成绩不理想,从铜陵长江大桥跳入江中自杀。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江姓考生是某校一名文科复读生,20岁,平时成绩很好,这次估分530分,但成绩公布后却只有498分,与二本分数线501分仅差3分。6月25日下午,他获知自己的高考分数后,约5时30分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称高考成绩不理想,不想活了。其家人得知他在铜陵长江大桥上后,立即打车赶往大桥,同时报警。接警后,110指挥中心立即要求交警支队大桥大队赶往桥面搜寻,但没有发现该考生。有目击者称,刚刚有一名男孩从铜陵长江大桥北段第三个桥墩处跳入长江,坠入江中后,还在江面上划拉了几下,但转眼就不见了。交警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立即要求水警支队到江面搜救,同时请海事部门配合。水警支队负责人现场指挥搜救,但由于目前是长江汛期,搜救工作难度很大,截至发稿时,搜救工作仍毫无结果。
  民警经过走访得知,当天下午5时30分左右,该考生在桥头一小店买了两瓶啤酒,然后在桥上喝酒,最后跳入了长江。经过调取桥面监控录像,确实发现了江姓考生提着酒瓶在桥面上行走的情景。
  目前,打捞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这篇报道,除了文字外,还配有警方在现场调查的图片。报道是很谨慎的,应该说,没有问题。但当日媒体刊发的另一新闻将这一报道送到了“风口浪尖”。当日,媒体暴出“安徽高考统分出现错误,被漏统的是一道包括3小题,分值高达32分的综合题”的新闻。
  形势急转直下,接下来便是市纪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报社进行调查。
  虽然没查出什么问题,但这一教训警醒我们:新闻工作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
  让一般社会新闻厚重起来
  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阅读欲望上做文章,选取社会新闻的某一精彩的细节或亮点,层层深入,进行放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稿件采编方面,记者编辑都要注意用词用语,尽量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深化社会新闻的主题,提升社会新闻的价值。一个好的社会新闻主题,往往会湮没在纷繁的表象之下,若无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就会让“大鱼”从身边溜走。因此,编辑在处理社会新闻时,要善于深化新闻主题,通过主题的深化来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有时记者在匆忙中交上的二三百字文章中,可能就有“大鱼”,这就需要编辑发现提炼。兔年春节期间,本报一记者向编辑部提交这样一篇文章:一外地女士来我市走亲戚,在街头捡到一钱包,里面有1200元现金和一块生肖金猪,交给了警察。文章只有三百多字,当天当班编辑发现,这篇文章可以“小题大做”,可以进行提炼让文章厚重起来。于是,当班编辑提炼出这样一标题:一外地女士在街头捡到金子毫不动心――(引题)她有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主题),并将文章放到社会新闻版的头条。这样处理,厚题薄发,稿件确实厚重了许多。
  运用灵活多样的版面编排手段
  一篇较长的社会新闻,可以以 “大特写”的形式出现,这样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由于报道全面,文字优美,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受众比较喜欢。
  也可以采用连续报道的形式。连续性的系列报道能不断“刷新”新闻事实,使新闻主题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有效形式。
  此外,地方党报还可采用集纳的方式表现社会新闻,将相关的新闻事实进行横向、纵向的归纳、比较,加深社会新闻对受众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此外,为了版面的美化,集纳在一起的稿件,可以制作字数、形式统一的标题,文章篇幅也处理得相应一致。
  
  
  (作者单位:铜陵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党报 社会新闻 如何做好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社会新闻 青岛新闻网党报接待室 青岛日报接待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