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谣和公信力危机_论危机时代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是各种灾难、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时代,当代传媒的发达与它的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决定了它在这个时代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与它所具有的公信力有关的,而报道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决定着媒体的公信力的高低。本文通过对NHK报道日本大地震的特点来看该公共电视台如何构建自己的公信力,也希望对我国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公信力的构建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危机时代 日本大地震 传媒公信力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日本核设施遭损坏,一时间有关日本地震的消息持续成为媒体报道的头条。由于日本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NHK从1926年组建开始,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它的重要任务。此次地震中,NHK的迅速、有效、全面的报道表现了这家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对灾难新闻报道运作的成熟,并且一定程度上使日本的地震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有人这样评价:“作为真正的公共电视台,NHK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①。日本民众,甚至国外媒体对NHK的报道表现出极大的信任,这种较高公信力的构建是与NHK关注公众利益分不开的。
  如今我们处在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危机事件爆发频繁的时代,受众对信息的透明、及时、准确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媒体要转换思路,认识到危机时代公信力构建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NHK报道日本大地震的特点来看日本媒体如何构建自身的公信力。
  一、利他行为产生公信力
  1、公信力是受众与媒体多次博弈的结果
  公信力的逻辑起点是信任,现代社会走出传统的熟人信任的范围,建立了抽象的系统信任。媒体的公信力就是一种系统信任,公众对媒体信任是经过多次博弈的结果,因为只有媒体提供的信息对公众有用才能产生公信力。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媒体要真正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将灾难的报道转化为一次正面的宣传,这种对外宣传可能有利于本国政府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各界救灾和社会的稳定,但对受灾群众实际作用不大。日本大地震爆发后,灾区的民众尽可能收看NHK的电视和广播,因为他们会了解到一些信息,比如余震预警、政府的决策等,如果媒体大量渲染救灾人员的感人事迹对受灾群众是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在日本地震中,NHK除了报道地震消息外,也会做一些专题,主要是一些地震的预防、政府和社会的救灾、灾区的未来和现状、面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和生活支援等,唤起灾区群众的生活勇气和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支持。这种利他行为有利于NHK公信力的构建。
  2、NHK的预警与演练报道
  3月11日地震发生前十几秒,NHK插播紧急警报,预告将有强烈地震,当时NHK正在直播一次国会辩论。这种“紧急地震速报”是2007年开始的。NHK与日本气象厅合作,一旦有地震波出现,就会自动传到广播电台及电视台,这种紧急速报在刚开始时发生过预报错的几率,但是最近报错几率减少,日本民众对此的依赖也提高了,无形中提高了NHK的公信力。同时,NHK每天会有地震报道的演习,媒体内的每个人都要参加,NHK在日本各个地方都有分支机构,会在全国各地繁华街道以及海岸架设摄像头,一旦某个地方发生地震,30秒之后NHK总部就会立刻切换到当地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接着东京总部播音员马上讲解地震震级、具体位置等信息。
  3、NHK注重提供受众需要的信息
  NHK相关的地震报道没有任何背景音乐,也不会出现煽情的故事。日本的媒体不用音乐来影响新闻本身,更多的是播报受灾地区民众最需要的信息,比如哪些地区需要注意余震的出现,哪些人还没有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哪些地方会再次出现海啸,核电站周围放射性的具体数值是多少等等。
  尽管在灾难最初发生时,偶尔也能发现主播和前方记者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残忍的死亡、失态的呼号或过多的泪水、昏厥则从未被呈现。“这种风格使得观众没有大的情感波动,更加没有恐惧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时透明,人心才能迅速得以稳定。”②
  在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报道的主旋律,如王中教授所说“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在汶川地震中,舆论的焦点多是关注企业或者个人捐款的信息,而在日本地震中,媒体往往只播放捐款信息而不对捐款活动、捐款方大幅报道。例如对企业捐赠的报道,日本媒体往往是只以快讯告知民众索取物品的渠道。
  二、及时真实巩固公信力
  1、及时真实对公信力构建的重要性
  在危机时代,媒体真实、透明的传播信息更为重要。当重大危机事件爆发时,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和新闻的重大性,各地的受众都会有“信息饥渴症”。以往媒体传播渠道单一形式下,谣言产生的情况并不多见,传播范围也不广,但是现代传播渠道广,受众的知情欲提高,主流媒体不及时报道的情况会通过网络、通讯工具、人际等各种渠道传播,这样会产生危机事件的二次破坏,即谣言产生恐慌,恐慌加剧动乱。这种情形下,媒体的公信力的高低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一国的媒体的公信力受到破坏,那么受众就本能地转向关注外媒的报道,外媒的报道可能会因为政治目的或者对本国国情的不熟悉而产生偏差,这样对舆论的发展是不利的。信息不充分同样产生想象的空间,当信息不足或者媒体公信力低时,受众就会利用想象力来弥补,这样会加剧谣言的扩散。所以危机时代,及时真实的报道会巩固媒体的公信力,当危机爆发时,能更好地掌握舆论的引导,促进危机的解决。
  另外要特别指出,媒体对危机事件的主观忽视与造假所产生的对公信力的破坏速度要高于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速度。心理学家多依奇指出:“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发生具有信任是指,他期待这件事的出现,并且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大于预期相符时所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③所以传媒面对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时,要真实及时地报道,以提高自己的公信力,防止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经不起造假与主观忽视的破坏。
  2、NHK快速、全面、真实的灾难新闻报道
  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布真相。早已习惯了地震的日本人,只要一有震感,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打开电视,通常30秒内电视就会进行地震速报,告诉人们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两分钟后,则会出现比较详细报道:震源、震中、地震强度和震级多少(包括震中附近震级)。一般来说,6级以下地震不会在日本造成(重大)伤亡,不少日本人甚至不把6级以下地震当回事。
  震之后,NHK全面跟进,不停地轮流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等语言,发布有关最新震情和可能发生海啸的地区,给震区的民众最大的帮助。
  三、客观、公正提高公信力
  1、客观、公正对公信力构建的重要性
  真实、客观、公正等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展江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目标是服务于全体公众,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在具有商业和政治双重性质的机构中,强调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保卫者,以此获得公众信任。④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应该在新闻工作人员中树立,媒体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可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在危机时代,媒体损害公信力的行为表现在:1、掩盖突发事件。2、报道不真实、不透明、低调处理;3、轻灾难,重救灾,将灾难转为对救灾的人员的讴歌;4、对灾情缺乏深度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等等。媒体应该更多地站在受灾群众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报道,而不是有意地掩盖某些信息。
  2、NHK独立、客观的新闻专业素养
  大地震过后,日本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受损核电机组的威胁。当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孝等官员在电视上向国民鞠躬谢罪时,场下记者却大声逼问核电机组堆心是否会熔解。最初,藤本回答“目前尚不清楚”,模糊的答案让记者不禁再度大声吼道:“把话说清楚了!到底会不会?”、“别含混言辞!”。最后,藤本不得不坦白,“情况是严峻的”。与政府主动迅速的信息公开一样,第一时间的到位报道也同样重要――当某些人支支吾吾时,媒体的穷追猛打,往往能让国民平静地对待消息(哪怕是坏消息)。
  NHK作为公共电视台,在考虑问题时是更多的是站在民众立场上。地震发生后,所有的日本媒体,包括左翼右翼的不同派系,立即放下了对菅直人内阁的追责,全力报道地震灾情。但随着核泄漏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救灾工作进展的缓慢,对菅直人内阁的指责渐渐显现,NHK批评政府救灾效率的缓慢,没有通过强有力的举措来救灾,安抚极度困难的灾区群众。这种独立与客观的立场深得民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①凤凰网,《NHK电视台轮流用日英汉等多个语种播报地震信息》[EB/OL].http://news.省略/world/special
  /ribendizhen/content-2/detail_2011_03/12/5114714_0.shtml
  ②张哲,《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国民需要的信息才要报道”》[N].《南方周末》,2011-3-17
  ③郑也夫:《信任论》[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6
  ④喻国明等:《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1
  (作者: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公信力 构建 危机 论危机时代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 新媒体危机公关案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