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波兰的历史篇一:波兰历史几个瞬间卡廷事件流亡政府和华沙起义种种情由

波兰历史几个瞬间:卡廷事件、流亡政府和华

沙起义种种情由

徐焰

波兰在历史上同俄罗斯有着说不尽的恩怨情仇,1940年的卡廷事件和1944年的华沙起义又是其中的重要话题。这些事件既是波兰历史上的悲壮篇章,又是该国同各大国利益的折射和冲撞点,不同政治态度的人长期有着不同的解读。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专机坠毁事件引发举世关注。他此行赴俄罗斯的目的,是到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卡廷,参加纪念卡廷事件70周年的仪式。此前的4月7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已到卡廷与俄总理普京共同纪念卡廷事件,普京在卡廷纪念碑前单膝跪地来纪念死难者。近年来,面对波兰不断炒作一万多战俘被杀的卡廷事件(再加别的处刑点共有两万多人被杀害),俄罗斯政府虽承认斯大林的罪责并允许波兰方面到卡廷祭奠,普京却又冷冷地回敬道:“人们同时应知道,波兰也杀害过上万苏军战俘。”

这就引出了波苏关系史上的一系列话题。

波兰民族在历史上诞生过诸多杰出人物,如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但这个国家却因被夹在德、俄、奥三大强国之间,在18世纪末多次惨遭瓜分而亡国,酿成了特有的民族悲情意识。1918年11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英、法、美支持波兰实现了复国愿望。不过《凡尔赛和约》划界造成的“波兰走廊”将德国拦腰斩断,又种下后来纳粹煽动复仇情绪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战时波兰政府流亡国外后既反德又反苏,他们发动的华沙起义也由此成为一场牺牲惨重的悲剧。

在各大国间无法摆正自身位置

波兰复国后摆脱了民族压迫,但是当权者也产生了狂热冲动,竟梦想恢复历史全盛时期“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疆域,同德、苏、捷这些邻国全面交恶。1919年,波兰“国父”毕苏斯基见苏俄处于饥荒内乱中,便先向这个最大邻居开刀,出兵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翌年5月还攻下乌克兰的基辅,并在占领区大肆镇压乌克兰人反抗,屠杀布尔什维克。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惨烈的绞刑场面,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是愤于朋友的牺牲,参加了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并与“波兰白匪”拼杀。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对波兰人的仇恨情绪,在这部文学名著中跃然纸上。

苏俄遭受波兰入侵之初虽连失要地,但随后调动大军反攻,并直逼华沙城下。因为波兰得到英法援助,红军在指挥上又出现错误,波军保卫首都侥幸获胜,俘虏了六万红军并大加虐杀。两国虽然都因精疲力竭而停战,苏军在希特勒上台前却一直将波军当成头号作战假想敌。

纳粹上台后,波兰更处于“右邻(苏联)讨厌它的信仰(波民众普遍信仰天主教),左邻(德国)仇恨它的种族(属斯拉夫人),这两个邻居又都比它强大多少倍”的危险境地,其政府却把抵御德国的希望寄托于英法,仍以主要力量对付苏联。30年代初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炮制伪“满洲国”,国际联盟对此予以指责,连希特勒也因顾忌对华关系而迟迟不敢公开赞同,波兰却独树一帜支持日本并承认伪满,还派大批军官驻满洲,同日本关东军合作对付苏联。1938年10月,希特勒在入侵捷克时拉拢波兰参加瓜分,波方竟然出兵占领捷境一部分。这次与强盗合伙分赃的愚蠢行为,马上招致恶报,十个月后纳粹德国又同苏联商议瓜分波兰。1939年9月德军对波兰发起闪击战,英法虽名义上对德宣战,却坐山观虎斗。波政府逃亡国外后,苏联也乘机占领了以白俄罗斯、乌克兰居民为主的波兰东部地区。

苏军进入波兰后,收容了十几万波军俘虏。翌年春,斯大林下令将其中的“反苏分子”加以消灭。“卡廷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这固然是违反国际法的不义之举,却明显含有报复心理。按苏联领导人当时的观念,波兰既然已亡国,已并入本国领土的原波兰军官、牧师和贵族便不被视为战俘,而以本国“大清洗”的残酷方式镇压。“卡廷事件”被德国曝光后,苏联始则掩盖、后则嫁祸于纳粹。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后,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经英国撮合同苏联复交,却拒绝建立战时同盟,只称苏方是自己“盟友的盟友”。苏联也再度承认了波兰的独立国家地位。斯大林曾同意流亡政府派人到苏境组织两年前失散的原波军战俘(其中军官已大多“消失”)重建军队,并付给三亿卢布给养费,但组建起的七万波军(连同辅助人员超过17万人)却拒不参战,还在1942年夏斯大林格勒危急时经伊朗出境投奔英美阵营。翌年4月,德国宣布在卡廷地区发现一万多具被杀波兰战俘尸体,伦敦流亡政府马上就此事同苏联争吵,斯大林便以其“相信纳粹诽谤”为由宣布断交。

看到一度想拉拢的波兰流亡政府仍对自己保持敌意,苏联政府下决心另起炉灶,从1943年开始组织留在其境内的亲苏的波兰人建立人民军,1938年“大清洗”中被共产国际解散的波兰共产党剩余人员也重新组建了工人党。1943年10月起波兰人民军随苏军参战,兵力很快发展到十万余人。翌年7月苏军占领了波兰东部,使形势如同莫斯科宣传的那样──只有波兰工人党领导的人民军同德军战斗以解放祖国,亲苏派在波东部新解放区建立的“民族解放委员会”成了国内惟一的政府。流亡政府眼见自身合法性将被否定,急忙命令国内地下组织抢在苏军之前占领首都,达成驱德、拒苏的双重目标,华沙起义便在这一背景下发生。起义虽迸发出激情却陷入孤立失败

1944年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后经一个多月激战,连续推进500公里,于7月末逼近华沙。伦敦流亡政府派到华沙的布尔将军误判德军将要弃城,于8月1日发动地下组织“国家军”起义。起义的武装不过一万多人,只有4000余支枪(不少还是猎枪)和自制的少量手榴弹、燃烧瓶,难以攻下城内坚固据点,因德军调兵镇压,三天后形势便开始恶化。

西方国家的史书和1989年后的波兰政府提到华沙起义,一般只讲伦敦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家军,其实还有几千名工人党领导的地下人民军成员参加。起义打响后,华沙市民出于对德国侵略者的仇恨踊跃支援,有些还赤手空拳参战,两天内就解放了2/3的城区。布尔下令起义时并未通知已经兵临城下的苏军,仅指望美英飞机空投武器并运来伞兵,所发布宣言的结尾又有这样的口号──“德国人正在仓皇逃窜。起来同苏维埃斗争!自由波兰万岁!”

后来西方指责苏军在华沙城下坐山观虎斗,其实人们若设身处地想一下都会明白,苏联怎么会愿意支援一个如此仇视自己的组织呢?8月4日,因华沙起义局势逆转,英国首相丘吉尔出面请苏联援救,斯大林冷淡地回电称,国家军只是一些没有重武器的小分队,德军在华沙却有四个装甲师。斯大林又说,“德国人可以轻易打死所有起义者,这些波兰人实在可怜”,并指责流亡政府是“冒险”、“犯罪”,甚至一度不允许美英向华沙空投物资的飞机在苏军机场着陆。由于起义者占领区日益缩小,美英飞机空投的武器、食物多落入德军阵地,从8月中旬起布尔便同德方谈判,只是因对英美还抱有希望而未马上答应投降。

在围城之内,布尔领导的国家军同人民军地下武装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大敌当前还常有火并。苏军对华沙也并非袖手旁观,为照顾国际影响、利用其牵制德军并含有支持人民军派的用意,进入9月以后也向华沙空投了部分武器和物资。布尔却抱怨数量既少又不合用。9月上旬苏军在华沙东郊发起攻势,9月13

日占领了维斯瓦河以东的普拉加区,河西城区就此可清楚地听到隆隆炮声,居民心中又浮起了希望。9月15日,苏军以火力支援波兰人民军强渡维斯瓦河,经过十天激战却被德军击退,城内人民军派成员随之也尽量分散突围,撤到东岸苏军阵地。

对苏军和波兰人民军这次渡河失利,后人有着“势不能敌”和“故意不尽力”两种解释。不过就算那时苏军能攻下华沙,也绝不会让奄奄一息的国家军掌权,肯定把刚在波兰东部卢布林市建立的“民族解放委员会”(西方称为“卢布林政府”)送到首都执政。这次渡河失败,随即成了布尔投降的借口,他以形势绝望为辞同德军谈定了条件,即国家军及其辅助人员享受战俘待遇,德方不镇压平民(却不包括波兰人民军派)。10月1日,华沙以投降结束了起义,63天战斗中估计有20万波兰人死亡,德军则伤亡一万多人。进入战俘营的战俘沦为苦工后又有不少被折磨致死,城内居民也被驱赶出城,希特勒还下令把华沙夷为平地以示报复。1945年1月苏军和波兰人民军攻入华沙时,空旷的城内只剩下残垣断壁。纵观华沙起义的过程,波兰民众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可歌可泣,那些政客的手法却可憎可悲。设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如同战前那样又一次投机失败,反映出他们总摆不正自身位置,对遥远的西方充满幻想,结果在苏德两个近邻挤压和盟友抛弃下再次成为牺牲品。

对华沙起义的评价都出于现实政治需要

1944年10月初,刚被波兰流亡政府任命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布尔,率国家军及辅助人员走进德国战俘营,苏军同波兰人民军在辖区也对国家军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实

波兰的历史

行缴械搜捕(苏军攻入波兰时便宣布不允许后方存在不受其指挥的武装),当时波兰一家电台哀叹:所有强国都来“签下了死亡证明书”。对设在伦敦

波兰的历史篇二:波兰简介

波兰简介

全称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波兰古称孛烈儿,是一个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东部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相连,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北面濒临波罗的海。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历史上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而近年波兰无论在欧盟还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亦与日俱增。波兰是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

波兰的历史篇三:19世纪波兰遭到欧洲列强欺凌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波兰遭到欧洲列强欺凌的历史背景

直到19世纪被瓜分的波兰领土示意图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余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之久。 冷战后期,波兰才脱离苏俄控制。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年终39岁)

全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作曲家

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

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有《离别》等感情的钢琴曲。

相关热词搜索:波兰 历史 王老师波兰的历史恩怨 波兰历史简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