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礼仪”】 文明礼仪手抄报绘画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有记者拍了京港两地小学开学第一天的场景。   北京那个小学有“学生进校时须向老师问好”的礼仪要求。   在挂着“热烈欢迎新同学”横幅的校门口,两个老师和四个戴着“值日”袖章的高年级学生正在执行“行礼仪”的任务:每当有教师进校,四个“红领巾”便举手敬礼齐声高呼“老师早”。同样,学生们进校时也须向立于校门口的两位老师敬礼问好。
  新学生们怀着忐忑陆续由家长送到陌生的校门口。不能再送了,那个背着崭新书包的小女孩勇敢地招呼:“爸爸再见!妈妈再见!”然后一头向校内跑去……
  立即,她被一位老师挡住:“谁叫你往里面冲的?”小女孩不知所措,害怕地望着严厉的老师,又回头向爸爸妈妈求援。爸爸忙赶来打探情况,老师责问:“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爸爸猛然醒悟:“快叫老师早!”“老师早――”女孩怯生生地说完这句“问候”便哭了。
  香港的那个小女孩也由爸爸妈妈送到校门口。咦?怎么这里就像一个卡通的动物世界?在欢快的乐声中,一头大象正甩着长鼻子与一群青蛙在跳迪斯科。小女孩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这时,一个大青蛙晃着脑袋一蹦一蹦地向她蹦来,小女孩情不自禁地模仿大青蛙并跟着她朝前跳跃……舞蹈中,几经努力,她们终于一起抱住了大象的鼻子――就这样,小女孩快乐的校园生活开始了。
  大象由校长扮演,青蛙们由老师扮演,师生们在此不用“问候”地认识了。
  “礼仪”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不过,就算你掌握了所有的“礼”和“仪”,你也不一定能受人欢迎,就像北京那位老师不受小女孩欢迎一样。礼仪的“形式”背后有着“礼仪之邦”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孔子的“仁者爱人”。没有仁爱,没有仁慈,没有仁厚,冷冰冰的“礼仪”外壳又有何用?
  同情病人,怜悯弱者,怜贫惜老,怜恤遭遇不幸的人,这难道不是待人之本,礼仪之纲?礼仪的行使,决不能只盯着富贵商贾、达官显宦,那些睥睨、菲薄“小人物”的举止只能表现一个人的鄙陋无知。
  让“仁爱”的礼仪来护佑善良吧。

相关热词搜索:礼仪 心中 心中的“礼仪” 我心中的礼仪 文明礼仪在心中手抄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