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下的选择_选择纠结症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纠结”这个词最近经常被人们使用。此前,中国人经历的大概是“浮躁期”,从“浮躁”转向“纠结”,逻辑上有一致性。可以说,“纠结”就是“浮躁”的二期。   为什么浮躁?是因为对未来缺乏足够的自信。又为什么纠结?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正所谓“墨子悲丝染,杨朱泣歧路”。墨子对着白色的丝哭泣,“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朱遇见歧路而哭泣,“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先人的话形象地说明了选择的痛苦。面对着众多选择,我们有了自由却没了方向,有了选择权却没了放下的勇气。如此,便免不了要“纠结”。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是对其他选择的放弃,而一时的过错就可能意味着一生的错过。如果一个人只想得到选择的好处而不愿承担责任,那么,这种“纠结”的状态就注定会与他纠缠不清。
  更关键的是,在“纠结”状态下所做出的选择往往更加不靠谱。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真可谓“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功利主义和实用理性,均无法让一颗颗纠结的心灵得以平静。相反,这两味药还会加重“纠结”的症状。
  纠结者痛苦的根源,不在于他算不清每种选择背后的利与害,而在于他在算计之前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不清楚自己的一生到底该干什么,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属于误打误撞。若干次的误打误撞叠加,你的人生就难免千疮百孔。
  根治“纠结”的良药是放下。放下贪婪,我们就会变得淡定;放下烦恼,我们就能与智慧同行。放下斤斤计较的得失之心,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坚定的价值取向。坚定的价值取向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因为方向一致,若干次这样的选择叠加,必将带给我们人生的丰盈和心灵的富足。《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一句话:若把选择当技术活来对待,用工具理性来处理它,它就困难重重,让人无比纠结;若把选择当心灵历练来对待,用价值理性来处理它,它就又变得很简单,根本用不着纠结。

相关热词搜索:纠结 选择 纠结下的选择 选择的图片 选择的说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