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安全退烧_小儿退烧指南 儿科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宝宝发烧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孩子发烧,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败血症、脑膜炎、心肌发炎等情况,若不处理将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能自行恢复健康。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必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凿区别。
  因此,宝宝发烧,父母虽然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病情一发不可收拾。当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但会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合理降温。
  退烧关键是散热,但不主张冰袋降温和大被子捂汗
  有些妈妈在孩子发烧时会用冰袋给孩子降温,专家不建议使用该法。冰袋会使局部血管收缩,虽然皮肤表面的温度低了,但这个温度并不代表体内的真实温度,冰敷后,肛温和口温才是孩子真实的体温。
  要想使孩子退烧,除了服用退烧药,还必须创造散热的机会。也不建议盖大被子捂汗,否则孩子出太多汗容易脱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室温提高,使孩子皮肤血管扩张,让他出汗,蒸发水分,体温下降就容易了。
  给孩子擦拭皮肤降温,不用酒精用温水
  以往不少家长常用酒精擦拭皮肤给孩子降温,这样会有一定比例的酒精被皮肤吸收,对婴幼儿的脑、肝、肾都有些影响,并且酒精挥发太快,散掉的热量有限。专家建议家长可准备一盆与体温接近的温水,把毛巾浸湿在孩子的前胸后背反复擦,擦的时候要稍用力,使皮肤微微泛红,这样就可以使大面积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随血液循环加快被带到体表,增加散热。
  超过38.5℃才建议口服退烧药,退烧针剂最好别使用
  孩子发烧时,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建议口服泰诺林、布洛芬颗粒等退烧药物。多数孩子服药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后体温就会明显降低,但退烧药往往只能持续4~6小时,药效过后孩子的体温仍会反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升高时,不妨再次服用退烧药。
  另外有些水剂、栓剂的退烧药,家长也可以选择。水剂较温和,如小儿美林糖浆等。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孩子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退烧针剂因副作用大,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疹等,不建议家长使用。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也不可随意多服几次或增加剂量。
  中医可用耳尖放血疗法
  退烧药都有一定副作用,可试试中医,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耳尖放血具有显著的祛风清热、通经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耳廓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这种方法对于婴幼儿痛苦较小,容易被家长所接受。耳尖放血治疗婴幼儿发热的特点是体温下降缓慢,但下降后极少有复升者,对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佳,其他类型疗效不佳。

相关热词搜索:退烧 儿科 教你如何 儿科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安全退烧 专家教你五招帮助宝宝退烧 帮助宝宝退烧教你常见五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