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菌“吃掉”海上原油|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原油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大连石油管道发生爆炸的第四天,超过23万吨“吃油菌”被投入受污染的黄海海域,加入到清除油污的行列之中。“吃油菌”是一种能依靠石油中含碳的化合物生长的微生物,能将石油降解、消化,变成可以被自然分解的物质。“吃油菌”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而且可以原地分解石油,效果更加环保,不会产生其他有害的副作用。
  
  更环保的石油“清洁工”
  
  在此之前,为了清理海上油污,清理者使用最多的是一些化学分散剂。这些化学分散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清理海上油污的原理,基本上类似于我们在厨房中用洗涤剂清洗餐具的过程――洗涤剂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日用表面活性剂。不过用来处理石油的分散剂,在成分上当然和普通洗涤剂有所不同。
  墨西哥湾事件中使用的就是这类分散剂。现在每天投放到墨西哥海湾的分散剂都在几十吨以上,剂量之大前所未有。分散剂可以分解一部分海面上的浮油,阻止其扩散,但是对于海底的原油污染却无能为力。而且已经有实验证明,化学分散剂对鱼虾等海洋生物会造成危害。
  而“吃油菌”的好处则在于,它能够将石油分解得更“干净”。大连使用的“吃油菌”特点在于,它可以在污染源发地降解并清除原油,不会让污染范围扩大,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和化学分解剂相比,经过“吃油菌”处理过的海域,会更快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既不会对海域造成二次污染,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而且“吃油菌”对油污的“胃口”也不只停留在污染区表面,它可以沉入海底,或是渗透进土壤之中,所以除了可以在受污染的海域里处理原油,“吃油菌”还可以应用于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清理中去。
  
  “吃掉”污染源
  
  用“吃油菌”对受污染环境进行“生物处理”,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原油之所以会污染环境,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是一种有害的、致癌的、诱发有机体发生突变的化合物,毒性很大,分子结构却很稳定,很难被分解掉――这也是石油泄漏中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
  “吃油菌”却恰恰要依靠这种多环芳烃生长。它们从这些多环芳烃中吸收碳类物质,为其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通过这样的“进食”方式,“吃油菌”分解掉石油中的多环芳烃,产生出一种叫做“鼠李糖脂”的物质。相对而言,“鼠李糖脂”在自然界中要容易降解许多。对环境也无害。
  据统计,地球上通过渗透方式泄漏到海洋中的原油,平均每年都有130万吨,这些原油之所以没有造成污染,都是因为深海中的诸如食烷菌、解环菌属这类嗜油微生物的功劳。而大连海湾中所用的“吃油菌”正是这些深海微生物的近亲之一,研究者发现了这类微生物的特性,于是通过人工培殖的方式,将它们大量引入环境治理过程中。
  利用微生物处理石油泄漏,早在1989年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爆炸事件中就已经应用过。但处理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吃油菌”仍存在着一定局限,“吃油菌”分解的仍只是石油的一部分,要完全彻底地分解掉海上污染,还是需要数年时间。而在墨西哥湾,那里的原油泄漏速度已经远远超出自然菌群的分解能力。
  事实上,在墨西哥湾。已经有一批“吃油菌”在进行清理的工作了,但是按照墨西哥湾目前每天10万桶的原油泄漏速度来计算,对污染海域进行生物修复至少需要5000万吨海洋烷烃降解菌。无论是自然环境下繁殖还是人工进行培养,这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对于目前的墨西哥湾来说,想要靠“吃油菌”来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墨西哥湾清污的长期战役来说,“吃油菌”的工作或许才刚刚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原油 细菌 吃掉 用细菌“吃掉”海上原油 让细菌 吃掉 石油污染 海上石油泄露清除方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