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一个人的出版事业 事业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张立宪简介   河北赵县人,著名出版人,作家。因喜好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
  
  张立宪,京城文化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他,理想的印记一直刻在身上,当年他抛弃石家庄某报社安稳工作来到北京漂泊,当他在北京事业有成,混到出版社副总编辑位置时,又一脚踢开安稳的工作,自己捣鼓起一本《读库》,开始了一个人的出版生涯,这一切顺应着他心中的一个文化人的理想:把文化产品做到极致,做成传奇。
  
  一个人和他的《读库》
  
  张立宪本身为出版界中的资深人士,他5年前创立《读库》,一个人组稿、编辑、监印、发行。经营到今日,已经颇有规模。
  张立宪在回顾《读库》5年成长经历时,念念不忘草创阶段的艰辛。
  《读库0600》是第一本,那年那月,张立宪和几个朋友拎着几袋子书到三联书店卖,他说自己实在是厚着脸皮去的。这实在是迫不得已,而非有意要砸三联老店的场子。好在他们认识三联的副总编辑潘振平,在领导的一句招呼下,他们告别了狼狈不堪的结局,沾了三联书店的光,在那里像模像样地摆了一下午的摊子。
  当被问到取得的成就时,张立宪说30多本《读库》摆在书架上,便是对自己的最大宽慰。不过,书是书,有更多躲藏在书里面的变化和改进,是需要详细地一一道来,而非一目了然,这些细致琐碎的进步,是在与读者和关心者们的互动中领悟来的,是无价之宝。
  如果说,作为文人的张立宪,对文章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一套独特的评估体系,那么,作为出版者的张立宪,对纸质、印刷质量、装帧同样有自己的一套判断和追求。
  这是一个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人。
  举例为证,2010年12月4日,张立宪在博客上贴了《〈童年与故乡〉编辑报告》。文章里详尽道来了此书的编辑过程。
  此书的内容并没有臻于使人拍案叫绝的境地,是作者古尔布兰生对童年生活点滴的回忆。这本书使人惊叹的是它的形式,古尔布兰生的绘画、吴朗西的翻译、丰子恺的书写,三者同台演出。但呈现在之前三联书店、山东画报、江苏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上,都不理想,翻译版本不好,插画的印刷质量不满意,甚至将丰子恺的书写画蛇添足改成了千篇一律印刷体,原汁原味顿失。
  张立宪执意重版此书,却发现最适合扫描的绘画版本是50年前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他在网上发动搜集版本的号召。这个时候,读者们发挥了他们的强大威力,一位网友从辽宁省图书馆借出此书,因为是难得的馆藏书,无人翻阅,相当于沉睡了50年后被唤醒。
  人肉战术的成功运用,并未在此止步。一个月后,张立宪收到了1934年出版的德文版原书,也是热心网友送来。神奇的互联网,伟大的粉丝力量,生活因种种顺其自然的巧合充满欢欣。
  纸张、封面、对原版精装书的扫描,忙完一切后,张立宪对此沾沾自喜,他说这本书是他在出版职业生涯里,做过的最具备“一本书本来该有的样子”的书。
  有人评价说,只有偏执狂才会舍得这样的本钱做出这样的精品,未来会感谢今天的偏执狂。
  
  一个人和他的品位
  
  张立宪在编撰《读库》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摆事实不讲道理,是他的选题方向,里面都是5000到5万字的中篇文章,无严肃的学术,也无任何文学作品。他很想使得经自己手出来的书,是那种“划句号的书”,意味着我做完这本书后,未来没有人可以在同类书上超越我。
  以一人之力创办起《读库》书系,尽管个中的含辛茹苦、呕心泣血只有自己饱尝,但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就像一个提着鸟笼的北京玩爷,一路逛过林林总总的人文景色。
  张立宪喜欢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因为《读库》,网络上聚集起了一大批他的粉丝,或者被称为“六六粉”,亲昵地喊他六哥。有网友发帖说:六哥,我们在某地自发给你过生日,你来看望我们吗?极大的可能性是,实在忙得分不出身的老六放了他们鸽子,老六一个劲在网上道歉,粉丝们依然热爱他,敬佩他。
  知名博客“不许联想”的主人王小峰,常拿张立宪开玩笑,他说老六撒娇的时候会伸出兰花指,嘴里念念有词“讨厌”。记者去向张立宪本人验证时,他推卸得一干二净,把此归咎于朋友的互相吹捧和戏谑调侃。
  现在,张立宪最大的遗憾是感叹自己上了岁数,岁月不饶人,他逐渐感觉体力不支、精神不如前。年轻的时候,一天能干五件事,现在可能只完成一件事,效率降低。没办法,就当作是慢工出细活,张立宪最向往“时间没有下限、成本没有上限”的工作状态,他所作的努力和人生定位,也是在试着靠拢这个远大的、不着边际的目标。
  
  一个人和他的八十年代
  
  张立宪生于1968年,他对青春的回忆,都写在了网络上,当年西祠胡同有个叫做“饭局通知”的秘密讨论版,便是此地。
  张立宪的帖子,后来集结成书出版,叫《记忆碎片》,几年后重新整理出版,改名《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他在书中将自己定位为“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人。
  这部微观个人史,差不多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人文书籍。这里面的记忆碎片,全与国家民族的大历史无关,而是关于校园、电影、读书、足球、写信、买碟、评书、打架、毛片、电脑、泡妞和麻将。由12个关键词支撑起来的整本书,描写得惟妙惟肖,吸引人一气呵成读完,再次印证了他的人生宗旨――有趣。
  这段回忆,没有拔高,只有玩笑地贬低自己,拿自己作贱。不过,张立宪很喜欢“贱”这个字,他标榜自己是人贱人爱,在他眼中,作贱自己就是放下身段,疯狂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所以,他的《读库》就这样一路走来了。
  这本书是带动了整代人怀旧,去细细回味逝去年代里看到、听过、用过的一切。张立宪当时只是以网络写作的身份,纯粹觉得好玩,将此当做休息和享受,没想到读者效果如此火爆。
  不过,浓眉大眼的张立宪,终究掩不住内心的忧伤,这些年代,回不去了。他的读者们亦如是感受。时代日新月异,将太多的记忆深埋在心底。
  张立宪说,如今他已经几乎没时间看已经出版的成品书了,他看的都是未出版的稿件,根本就看不完。作为京城文化圈的主角人物,他又很低调,他看不惯那些四处讲演卖弄自己的人,觉得反反复复说就成了一箩筐废话。
  他始终在路上,不停地行走,满带理想又不失务实。

相关热词搜索:立宪 事业 出版 张立宪:一个人的出版事业 一个人的出版事业 一个人的出版革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