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慈善观之大不同:中美慈善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颇具公益传统的美国,为数众多的基金会既是美国慈善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是美国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着美国私人公益基金会的脉络。我们也许会切实地感受到美国公益事业的真谛。
  从洛克菲勒、卡内基和福特到现在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都是极具美国特色的私人公益基金会。美国奉行渐进改良主义,自建国伊始便视公益为核心价值观,而私人公益事业更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壮大。
  美国基金会中心为“基金会”下的定义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有资金(通常来自单一的个人、家庭或公司)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的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其他非营利机构的赞助。”
  美国是一个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公益事业在发展和公平之间发挥平衡的作用。
  
  澄清偏见
  
  国人对美国基金会还有一种偏见,他们会问:“这些基金会打着公益的旗号是不是就在干过去基督教传教士的事情啊?是不是搞‘思想渗透’、‘和平演变’之类的?”
  中国人的固有思维是政商不分家,所以就想当然地觉得美国富豪们名下的那些基金会一定和政府走得很近。一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这种疑虑――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进行“肃清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影响”的运动,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培养的医生成为重点对象,医院中贴满批判标语。出资创办协和医学院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当然罪责难逃,批判理由之一是,难道美帝国主义会发善心?
  基金会既然是美国主流思想的产物,其所到之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思想影响,这在任何领域的国际交流中都存在。但是基金会并不听命于政府,其“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公益性的”,例如现在盖茨基金会为防治艾滋病,已经在亚洲和非洲的重点地区投入几十亿美元。“基金会20世纪最后20年的明显趋势就是与联合国合作。资助其有关项目和活动,重点是公共卫生、人口、妇幼保健、环保、维和等。”
  
  慈善的真谛
  
  美国企业家在做慈善的时候往往成立私人公益基金会,而非简单的捐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现代的公益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这个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用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专业性的运作模式将财富对社会发展贡献的动能发挥到最大。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对此次“巴比”慈善晚宴有一些不同的解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比”中国之行是这两位美国亿万富翁发起的一项全球行动的一部分,旨在说服有钱人作出承诺将自己的财产用于慈善。对于中国飞速增长的巨富阶层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来说。中国的公益事业才刚刚起步。醉心公益的盖茨肯定希望能够为中国做点什么。但是美国人的理性公益思维告诉他,简单地捐一大笔钱出来,并不是一个好主意,面对中国社会目前的状况,长远来看,最有建设性的方法就是刺激中国本土慈善环境的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形成一种对慈善的关注;另外,“巴比”考虑到自己在中国受崇拜的程度,觉得多少能刺激中国富人阶层的慈善意识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 慈善 观之 中美慈善观之大不同 中美慈善观比较 中美慈善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