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主义的终结与发展方式转型] 转型时代的联邦主义与地区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发展方式转型的四个基本问题      记者:请谈谈您对发展方式转型困境和出路的认识。   迟福林:“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型应该说面临四个基本问题,一是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消费率能不能提高10个百分点?这对我们能否实现以消费为主导的格局有决定性影响。为了做到这个转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财政和金融转型、投资体制转型,都应该能够与这个消费主导的格局相适应。
  二是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消费主要靠什么?恐怕还是要靠城市,包括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化是形成消费为主导的格局的一个主要路径选择。这些年来,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并且滞后于工业化。这是形成现有结构问题和各种矛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让城市化和工业化相适应,使城市化成为推动形成消费主导格局的基础。
  三是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我国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到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这个变化是形成后10年、20年我国消费主导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四是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个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安排,比如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碳交易体制机制改革等。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约束条件,更是一个发展模式。
  当然以上提到的这些改革还是要落实到政府的转型。我们能不能尽快地转变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决定性问题。这要有几个大的突破,一个是财政税收体制要突破,二是干部考核机制要突破,三是政府管理体制要突破。现在政府转型和政府自身利益的问题捆绑在一起,难度很大。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是为转型打好基础
  
  记者:目前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您认为宏观调控的方向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迟福林:由于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依赖于出口,所以在消费促进增长的格局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投资消费的拉动很重要。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把经济搞到一个低点,再去谈转型,而是要在保增长的同时转型,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在看来我们有条件做这样一个事情。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的。其次,中国是一个大国,要对国内负责,对国际负责,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维护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都很重要。
  我认为,随着城市化,加快消费的一些政策的出台,使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结合,使经济从刺激政策逐步走向内生增长的转换期。未来政策将会是在一揽子刺激政策之后,逐步推行一揽子的改革的计划。
  
  《转型中国:中国未来发展大走向》精彩观点
  终结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
  
  随着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转变增长主义的发展理念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应当说,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增长主义存在的问题,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表明我们开始突破狭隘的经济增长主义。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增长主义无法解决新阶段的突出矛盾,意味着中国必须找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低碳生态,崛起发展新模式
  
  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上升带来明显压力(专栏)。在工业化初期,重化工业并不发达,人均能源消耗量相对较小,人均碳排放量也较小;但随着中国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能源消耗急剧上升,碳排放也明显增加。同时,国际社会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碳减排将成为必然趋势。中国正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压力迫使我们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未来社会的“碳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转型 终结 主义 增长主义的终结与发展方式转型 转型发展如何摆脱增长主义 第二次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