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奥运第一人】 奥运五环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说起姚景林,最为人们关注的是去年3月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分别收藏了他的一幅书法作品,成了书法进入奥运的第一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这位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的秘书长坐在我面前,伴着一杯淡淡的清茶,用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劲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令我惊讶无比的是,这位著名书法家在刚到北京时进行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大创举……
  
  修圆明园建名人大厦,屡败屡战
  
  说起自己当年的举措,姚景林感慨中还带着一丝遗憾,用他的话说就是:无论哪一件事干成了,都会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大事业。
  姚景林当初是怀着强烈的政治抱负进北京的。之前他一直在吉林省从事行政工作,80年代中期他蹲点抓的典型曾在吉林省和全国推广。那时姚景林刚刚30多岁,可谓政治前途一片大好。于是,姚景林就辗转进京,准备在首都这个全国政治中心大干一场。
  可是到北京后才发现形势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美好,姚景林的仕途挫折不断。于是胸有大志的姚景林就开始重新考虑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思考―创意一具体实施,姚景林遵循着自己的这条行为准则,干出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
  他的第一个创意就是重修圆明园!重新再现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这个被八国联军摧毁的璀璨的东方明珠。一有了这个想法,姚景林就开始找专家论证、考察,制定方案,最后的预算大约6.7亿元!
  姚景林说,他要请那些曾侵略过我们的国家的首脑,对我们新建的圆明园有一个态度。或者开辟出某个园,请某些企业、海外华侨赞助成为他们的公德园,资金问题也就解决了。姚景林找到北京密云开发区,批了四千多亩地,正准备动工之际,中央那边传出消息:中央各位领导、专家对重新修复圆明园这件事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部分专家同意修复,另一部分则不同意,认为现在的圆明园是爱国教育的活教材,不能让后人忘却曾经的耻辱。于是就在专家们的争论声中,姚景林修复圆明园的计划无疾而终了。从想法的萌生到最终的失败,前后大半年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付诸东流了。
  第二件事:建立一座中国名人大厦!
  每次路过建国门外华润大厦,姚景林就感慨万千:这可是我当年的梦想啊!不错,就是建一座大厦!就在这个地方,姚景林曾想建立一座中国的大英博物馆。他的构想是要建一座比艺术馆还艺术馆的大厦,全部用艺术品来装饰,里面存放的都是国宝级艺术品,无论哪国总统来了都会下榻到这里,并且其影像资料题词签名等都要留在大厦,作为资料保存。
  可能这个构想实在太宏伟了,姚景林现在谈起来还在遗憾至今中国都没有一座这样的大厦,如果建成了那该是多大的成就啊!
  构想一出现,姚景林就开始奔波了,策划、立项,亲自带着项目去谈判,终于托朋友关系辗转找到了日本的熊谷组,京广大厦就是他们建的,愿意出资三个亿建这个大厦。当一切都准备停当正要动工之时,国务院下达一道指令:严禁北京市修建楼堂馆所。这道指令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姚景林脑海,又是小半年,全是他一个人到处奔波,所有的梦想及希望都被这个文件一起严禁了。
  但是失败并没有让姚景林气馁。一个周末他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玩,人山人海,只能把孩子架到脖子上去看猴山和狮虎山。这时姚景林脑中又萌发出一个想法:北京市有1600万人,却只有这么一个动物园,而且还是把动物围起来让人围着看,那能不能把动物放出来把人圈起来呢?于是,姚景林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建立北京市第一座野生动物园。
  姚景林从来都是说干就干,于是又开始顶风冒雨地奔波了起来,大中午只在路边吃一碗一块钱的面,吃完骑上自行车继续跑。有时下了自行车,手都是麻的。终于跑出了点眉目,批在了丰台区。当时的区委书记跟着姚景林一块跑审批,又是眼看成功之时,由于该区委书记政治上出现了问题,于是动物园被判了无期。
  三件事之后姚景林屡败屡战,作了最后一次尝试:建立北京市第一个民营敬老院――北京慈人总院。这次努力比前几次都离成功近了一点:章也刻好了、牌子也做好了、地址也批了,结果还是失败了。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姚景林在外面陪人吃喝装大款,家里的生活却差点揭不开锅。每天跟老婆一起等下午收摊的时候去菜场买菜,从来不舍得给孩子买玩具。我问在他屡次创业失败时家里有没有不支持过?姚景林特硬气地说“我们东北人都是大男子主义,她不支持也不行!好多事我也不跟她说,当然总体来说还是支持的。”
  回忆起那段日子的艰辛,姚景林脸上都带着痛苦,这位堂堂的东北大汉,为了做成一件事,常常给人磕头作揖、请客送礼、陪人吃喝,然后还未必就能办成。姚景林说,他来北京20年,全靠朋友的帮助渡过难关,但是真正的朋友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见利忘义的。这也是这几次创业没有成功的原因之一。曾经在姚景林心中,成就一番事业的迫切足以跨越所有的困难。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雄心壮志并不能阻挡一切,这四次创业把姚景林的岁月、精力、经济几乎消耗殆尽,带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终于,姚景林找到了一个出口,那就是自己从小热爱的书法。
  
  无师自通成大师
  
  姚景林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生长于东北的一个小村庄,却从小对白纸黑字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对着墙上贴的报纸比比划划。姚景林的姥爷很支持他,经常自己到山上砍些劈柴,走八里地挑到镇上卖掉,给外孙买回一沓纸质粗糙的练习本和麻杆铅笔。刚上小学的姚景林就因写得一手好字闻名十里八村。
  姚景林说自己艺术成长的道路是不符合规律的,行话说就是“没出处”,既没临过帖也没拜过师,书法一直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但也仅仅是爱好而已。直到1989年,姚景林参与组织了“首届中国百家书法大展”才算正式入了这个门。
  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书法就是姚景林情感的寄托,也是全家生活开支的来源。也许是那段从政经历的“后遗症”,姚景林一直不忘那些仍在穷困线上挣扎的老百姓。姚景林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他曾

相关热词搜索:第一人 书法 奥运 书法奥运第一人 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中国书法第一人是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