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青年狂欢节_迷迪2005,中国青年狂欢节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对于喜爱摇滚乐的观众来说,北京今年的大型节日实在是够多的了,从5月份开始,迷迪爵士节、朝阳国际流行音乐节、法国流行音乐节、“草原音乐节”、汽车电影院的“绿色北京”音乐节等等就轮番扫荡。而不管有多少音乐节,一年一度的迷迪却依然是最被摇迷们期待和追逐的。连续举办六年的“迷迪”,早已成为流行乐坛的一个知名品牌。每到“五一”或者“十一”,总会有数万名青年从全国各地赶赴迷迪,参加连续几天观赏有几十只摇滚乐队的大型音乐节。那股风雨无阻的劲儿,就像在风雪之夜赶回家过年一样执著,因为那是真正属于青年们自己的节日。
  
  迷迪是谁?
  
  迷迪音乐节始于2000年5月,那是在北京迷迪学校的大排练室举办的,最初的动机只是希望在校园内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汇报表演,并邀请校外现代音乐界的朋友来校欢聚,向他们展示一下迷笛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让更多有才华的学生走向舞台。迷迪音乐节的主要乐队大多与迷迪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歌手或者乐手都出身于迷迪学校。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迷迪乐队甚至国外的乐队被邀请加入进来,这使得迷迪充满了延绵不断的新鲜活力。随着迷笛音乐节艺术质量的逐年提高以及举办规模的迅速扩大,今天的迷笛音乐节已经成为现代音乐领域最响亮的品牌之一。每年除了几十支国内外的优秀乐队在音乐节上倾情演出,更有几万狂热的观众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国内外百余家知名媒体都在关注她的动态,竞相报道与之相关的消息。音乐风格之丰富,场面之大,情景之壮观,国内尚无任何一场音乐盛会可与之相媲美。
  
  迷迪,没有假唱
  
  迷迪是真实的不虚伪的,没有伴奏带和假唱,几十支乐队全是凭着实力现场演出。乐手对观众的态度也是真诚的,尽心竭力的,渴望用音乐来交流的。对于不屑于流行歌坛的虚情假意、鄙视“闪亮登场”的包装偶像、看腻了千人一面的僵硬假笑,恶心了“同一首歌”的做作煽情的青年们,这是一年一次的属于自己的节日。没有电视台导演来指挥统一鼓掌统一微笑,人们却由衷地发出欢笑和欢呼,唯一的指挥棒就是音乐本身,是一段精彩的SOLO,是一声主唱发自肺腑的嘶吼,是一个抑制不住的跳跃。欢乐是真实而朴素的,没有言不由衷和虚伪逢迎。崔健曾经说过:我希望自己死在舞台上。其实,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是每一位有实力的音乐人所渴望的,而观众也渴望能近距离接触真实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音响中完成一次心灵的盛宴。
  
  迷迪,没有人排除在外
  
  虽然最初的观众还是摇滚圈子里的“另类”小众,主要有原创音乐人、前卫艺术家、诗人、自由撰稿人、朋克青年、网络游侠、SOHO一族、背包客、布波族、各地高校大学生、追求个性生活的时尚青年,也有个别现代新经济社会的精英分子、有闲阶层以及为数众多的媒体记者、关注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外国人。总的来说,是“自己人”的一个大PARTY。但是随着迷迪声誉的扩大,迷迪的参加人数已经呈加速度地增加,而其成分已经越来越复杂。今年的随机采访中,发现中大学生是主力,而他们将是摇滚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是未来的生力军。我甚至发现了许多老先生和老太太,而交谈之中发现80%的老者是知识分子,有搞科研的,有做编辑的,他们有的是跟着儿女们一起来的,有的干脆是因为看到了相关报道而自己来看的。他们不一定都喜欢摇滚,可是他们跟年轻人一样喜欢这种放松的狂欢形式。在2号的现场,我看见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人,我问她为什么来?她说,我是专门来看“沙子”(乐队名)的。我很惊愕!居然真的是听摇滚的而不是来看热闹的。
  在迷迪,没有“另类”这一说,因为都很“另类”。满眼的鸡冠头和奇装异服让初到迷迪的人甚至怀疑自己足不是在中国。因为是个性青年的大聚会,所以观众的任何一种装束任何一个行为都不会遭致异样的目光。迷迪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表现为控制在不违法,不伤害别人的尺度下的一切行为的随心所欲在迷迪可以看到拖着白菜当宠物行走的行为艺术,也可以看到散兵游勇的音乐爱好者在乐队换场时自发的吉他弹唱或者手鼓表演,人们可以看到只有在T型台上才能看见的怪异发式,甚至还可以看到浓妆艳抹穿着裙子的男人招摇过市。
  
  迷迪,没有陌生
  
  一进入北京海淀公园的迷迪现场,就有种世界大同的感觉,不仅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装束的中国人,还会看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外国人混杂在人群中。相同的是人们幸福的笑脸。人与人之间是友善的、笑脸相迎的,尽管不认识,但感觉都像老朋友,让人觉得仿佛掉进巨大的温暖中。
  在连续不断的激烈音乐中,人们听得高兴了可以随意地挤在人群里蹦跳狂舞,听累了可以坐在地上看蓝天,随意和旁边的人聊聊喜欢的音乐,也不用担心没带够烟,没有了可以跟陌生人要一支,没有人会拒绝你什么。
  笔者带一个没有接触过摇滚现场的白领女孩到迷迪,她一进场,看到那么多奇装异服、发式古怪的人,本能地紧抓着我的胳膊,隔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拿起手机开始招呼她的同事:“快来吧,这里都是兄弟,没有小偷!”是的,迷迪是友善的、是安全的,即使真的不小心掉了钱包,乐队换场休息的时候也会听见招领广播。
  
  迷迪,没有暴力
  
  迷迪是激情的,你常会看到台前很多青年疯狂地挤来撞去,以为他们在打架,但观察一会就会发
  迷迪是激情的,你常会看到台前很多青年疯狂地挤来撞去,以为他们在打架,但观察一会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们是在表达高兴,表达对台上乐队的喜爱,是在音乐里跳舞释放激情(这种行为被称为POGO)。他们之间是理解的。友好的,即使攮伤了,也不会计较,相互搀扶起来拍拍对方的肩膀,然后继续快乐地横冲直撞。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与音乐厅里正襟危坐以及电视大晚会被指挥得整齐的荧光棒不一样的激情。迷迪,提供了一种年轻人的自由奔放而率真的释放激情的方式。
  第一天,警察和保安如临大敌,第二天开始他们就变得懒洋洋的了,十分休闲,有的甚至跟乐迷们一起蹦跳欢呼。因为根本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暴力事件的发生。因为,迷迪一向是自律的。平淡的生活需要释放和升华,摇滚乐因为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娱乐功能,让这些认识不认识的年轻人聚到了一起,一起欢呼,一起挥拳,一起流汗,一起落泪,一起跳舞…但是,这些看起来很不羁的愤青们总是懂得在音乐中宣泄自己的各种情绪,或高兴或忧伤或愤怒或压抑,而不会用打架斗殴去释放。所以连续六届迷迪音乐节,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汇聚在一起,狂躁激烈的音乐里却没有任何暴力事件发生,大家似乎在齐心协力地共同维护着一种和谐的气氛,一个来之不易的节日。《南方周末》几年前就如是评价:“对今后来说,迷笛音乐节的一个特别好的功用是在中国开创了露天摇滚音乐节的先例,让政府知道摇滚音乐节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个与百姓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的沟通渠道。”
  
  迷迪的广播喇叭
  
  “谁丢了一只旅游鞋?请到台上认领。”“谁丢了手机?请把号码告诉我们。”“河北来的王二柱,请到舞台左边,你的妈妈在那里等你。”“在迷迪,观众的任何一个请求都会被广播喇叭里播放出来,不仅有寻人寻物启事,也有借着巨大的扩音器当众向女孩表白爱情的,有的时候,校长张帆会上来拿着麦克和观众们说上一些“不要乱扔矿泉水瓶子”之类的请求。那些口语化的广播总会引起一阵阵善意的哄笑,那是迷迪特有的与观众的一种沟通和表达方式,让人感觉亲切随意,没有距离,像在家里一样感到无比轻松。这在任何一场正式的大型演唱会中都是见不到的隋景,它的随意和人性化昭示了地道的民间性质。
  
  编辑 向阳

相关热词搜索:狂欢节 中国青年 迷迪 迷迪2005,中国青年狂欢节 中国青年狂欢节 中国青年的狂欢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