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退休生活】北京人生活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王润香:最盼望改善住房      “巧儿我采桑叶来养蚕,蚕做茧儿能卖钱……”春季的一个周日上午,北京天坛公园的长廊里传来一段韵味十足的评戏,一位穿黑毛衣、红格棉坎肩的女士正手拿麦克风在唱着,一段评剧抒情慢板被她唱得声情交融,动听感人。周围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好!好!”一曲唱罢,大家又要求她再来一段,她满脸笑容,整整衣襟,大大方方又唱了起来:“春季里花开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这位女士就是已退休5年、今年51岁的王润香。
  别看王润香现在这样毫无烦恼、一副开心快乐的样子,她的经历其实很坎坷。王润香姐弟6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她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那年月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能让孩子们吃饱都很难。更不幸的是,父母因病很早就相继去世。在王润香的记忆中,小时候白面馒头一顿也没吃饱过,一年四季没穿过新衣服。
  初中毕业后,王润香在北京化工二厂当工人,由于工作中长期接触化学物品,她刚30多岁就得了氯中毒,气喘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不得不调到一家建材机械厂。在新的岗位上,她从普通员工到业务主管、主任一直做到部门经理。没想到正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因单位效益不好要裁员,像她这样虽然工作好,但毕竟是后调过来的人,裁人首当其冲。无奈,1996年她刚41岁就“待岗”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不久,王润香的爱人也因单位效益不好失去了工作,她的两个弟弟也都下岗或待岗在家。家里除了正上小学的儿子,还有老人要照顾。为了能多挣点钱,王润香一天12个小时在外找活干,什么粗活累活都干过。
  “那几年简直不知是怎么撑过来的。”回想当年景象,王润香满腹感慨,“人家都说我活泼开朗,我从小也是吃惯了苦的,可那时我连自杀的心都有了。虽说是待岗,但单位一分钱也不给,全靠自己出去挣,一天挣不到钱就没饭吃。还要交养老保险。凡是我能想到的,或听别人说到的,不管什么活儿我都去做。小时工、推销员、保洁工等,哪儿有活我去哪儿,有时一天打好几份零工。我开导自己说,既然已经到这地步了,别的都不想了,只要能把儿子供上大学,抚养他长大成人就行。”
  说着,她把一双粗糙的、有裂纹的手伸出来:“你看我这双手,哪儿还像女人的手啊?比锉刀还糙。以前住在郊区时,我连5块钱的学杂费都交不起,怎么办?我就拔草卖钱交学费。这么跟你说吧,我现在吃多大苦都不觉得是苦了。”
  可能正是因为以前受过那么多苦,如今退了休的王润香觉得日子“特滋润”。先是因为她在化工厂工作时损害了健康,下岗几年后单位让她45岁时就办了正式退休手续。刚退时她每月工资600多元,今年涨到了960元。二来她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只要一想到儿子终于成才了,她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三来自退休以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好,这么多年没去过医院,她说这可能与她每天早上到公园跳舞唱戏有关。
  说到唱戏,王润香的瘾头别提多大了,她可以连着唱好几个小时也不累。她说:“以前没时间到公园来唱,尽忙着给人打工了。刚下岗那几年那么难,那么苦,我一唱起来就忘了日子的艰难。我从没去过卡拉OK,没钱,也舍不得。我觉得在公园唱就挺好,还能认识好多歌友、戏迷。”
  退休后,王润香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到公园,先跳一个多小时舞,然后就开始“戏曲大联唱”。她和常去公园遛早的戏迷们聚在一起,你一段,我一段,一直唱到9点,然后就到附近的姐姐家“上班”。她姐姐家最近刚添了个小孙女,才9个月大,姐姐想请保姆,王润香说自己也闲不住,不给姐姐干也得出去给别人干活。她不要钱,但姐姐执意每月给她几百元。
  结婚20多年来,王润香和婆婆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她家附近那一条街的邻居都说:“人家老王家儿媳妇对婆婆就跟对自个儿妈似的。”王润香认为,人都会有老的那天,对待“老家儿”,当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来。多年来她在外甭管多忙多累,也忘不了婆婆的一日三餐。每天吃完晚饭,她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饭。饺子要包好,馅饼的馅儿弄好,每星期还蒸一锅花卷、豆包什么的,白天她不在家时,婆婆想吃放微波炉里热热就行了。
  虽说和婆婆关系好,但老人毕竟有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对事物的看法。王润香家里有VCD,她又那么酷爱唱歌,但她从不在家里唱,怕婆婆嫌烦。她笑着说:“我婆婆都快80岁了,老人总有点老脑筋,我一唱她就说我抽风。所以多冷的天我都跑出来唱。”
  王润香从小生活在一个日子很苦,但非常和睦的大家庭中,养成了她开朗活泼的性格。退休后,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经济状况又逐年好转,她快乐的天性更得到释放,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要说有什么希望的话,那就是“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了”。几十年来她一家三代四口一直挤住在两间小平房里。婆婆住一小间,她夫妻两人和1,85米的儿子挤在另一间,生活很不方便。即使是经济适用房对她来说也太贵了,也不能贷款,北京那么高的房价她连想也不敢想。
  
  张老爷子:最需要的是感情交流
  
  北京中山公园门口,两位外国游客正看着指路牌捉摸不定,一声“Good morning!May Ihelp you?”忽然在耳边响起,抬头一看,是位穿黄大衣的中国老人。老人用简短的英语和手势,给他们指明了他们想去的地方。外国游客高兴得连连说:“Thank you!”这位老人就是75岁仍在学习英语的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原是东北人,来北京已50年了,称得上是大半个老北京人。他以前是学俄语的,英语只在上中学时学过,工作后一直没用也早就忘了。没想到退休这么多年后,又开始学起来。在公园里遛早时,他经常遇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团,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张老爷子遇到他们总会主动上前用英语打招呼,比年轻人学英语练口语的劲儿都足。他坦承自己学英语不是为了赶时髦,也谈不上为奥运,而是为了锻炼脑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多和人交流。他说,上了年纪的人要想记忆力不衰退,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用脑、多动嘴”。
  除了学习外语,张老爷子退休后的生活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健康,健康的第一大基石就是合理膳食。张老爷子平时自己买菜买米、下厨房。他说厨房是个文化,这里学问大了。什么“多吃一条腿,少吃四条腿”、“饭要八分饱,多吃黑红白”等,张嘴就是一套一套的。他的两个女儿都结婚了住在外面,周末过来看他和老伴时,他常下厨房做一大桌子饭菜,让全家人既享了口福又吃得有营养。   “两个基本点”则是一要潇洒二要交流。张老爷子说潇洒就是老年人也要注意仪表,不能因为退休了,就邋邋遢遢的。思想上也不能墨守成规,动不动就说看不惯。他说:“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老年人如果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非把自己憋死不可。小青年对新事物特别敏感,还勇于实践,老年人跟不上可以,看不惯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至于交流,老爷子认为这是退休以后老人最需要的情感慰藉。他举例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老人都爱上公园来?因为在这儿他们能互相交流,能在一起聊聊天,跳跳舞,会得到情感满足。表面看这是退休的人到这儿来随便溜达,其实这是老年文化的一个内涵。退休了的人,离开了社会主流,更需要有感情交流的地方。”
  他说只要是饮食男女,不管谁都需要情感。“人如果没有情没有爱,很快就会死掉的。就像猴子之间互相梳理毛发也是在传递感情一样,人是需要交流的。”针对老年人生活,他写过这样的诗:“科学养生少吃药,恩爱交流最重要。一人孤单病魔找,三天两头医院跑,花钱受罪惹烦恼。两人相交情爱好,温馨甜蜜百病跑。”看到公园里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他又作诗曰:“柔情浪漫花衣招,神采奕奕英姿俏。情侣依依激情表,温馨甜蜜喜眉梢。”他说:“我说的交流包括亲情、友情,更指爱情,我不怕别人说我老不正经,这是人生的真道理。”
  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张老爷子还有一个“阿Q理论”。他说最佩服的人是郑板桥:“人家那可是扬州八怪之一,多大的才气啊,可怎么着?还不是被逼辞官,所以他才说出‘难得糊涂’那样的话。”老爷子觉得这份糊涂也值得今天的人学习。像老年人离退休后,有很多具体的苦恼和困难:医疗、保险、退休金、住房、乘车、子女教育等,“这些问题想哪一个也能让你把脑袋想大,可你要不想,也能快快乐乐过一天。就算是国家总理来了,也不可能一天就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老年人呀,就别太较真,糊涂就完了。你别看以前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人批判,那也是一种活法,老年人要会自我安慰才行。家里的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当父母操多大心也没用。”
  说着老爷子话锋一转,又从家里跳到社会。他说:“现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很不够,尽搞形象工程了。我没退休时全国各地出差都走遍了,看到哪个城市都建有文化广场,有必要搞那么大吗?把钱都花在那上面,光为树立形象了,为什么不多建几个老年人的娱乐场所?为什么不好好解决一下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多给退休老人增加点福利?现在这个政协和人大两会开得很好,谈的很多问题都是要害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多关心我们老年人才是。”
  
  邱式功:退休后不能和社会脱节
  
  一个晴朗的上午,阳光洒满了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的一间教室,教室里挂满了学员们的书法作品。正是课间休息时候,学员们三三两两地交流着学习体会。当一位身材瘦高的老人走进教室时,坐在后排的一位学员高兴地拉住他,指着墙上挂着的条幅说:“邱先生,您来帮我指点指点,看看我写的这幅字有什么毛病?”“指点我谈不上,咱们互相交流交流。”老人谦虚地说着。这位老人就是已退休12年的邱武功。
  邱式功原是一名国家干部,12年前刚一退休,他就报名上了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此后,他生活的重心就成了学习书法。十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上课,每天还坚持练字两小时以上。他认为,不管以前从事什么工作,退休后接触的人、事儿都会与在职时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把生活的重心转移过来。以前他是做管理工作的,经常出差、出国,晚上还有应酬,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很少。退休后,他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自由度大了,通过学习自己喜欢的书法,他觉得退休后活得更充实,更忙碌了。
  在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他先学楷书、行书,后来又学草书、隶书。老年大学每周上课一次,每次两个小时,老师都是从北京书法家协会或中国书法家协会请来的教授级书法家,邱武功觉得每次上课都特有收获。如今,他不仅是老年大学的学员,还是这里的学友会主席。他认为,要写好书法,除了练字本身外,还有很多“字外功”,就是书法以外的专业知识,如画、诗词、文学、历史等。为此,他还参加了东城老年大学的中国文学班、诗词班,这使他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知识也丰富多了。他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很难真正领会我国书法的精髓,书法上也不能有多大进步。”
  退休后,邱式功还增加了一个爱好:剪报。他常看《中国老年报》《老年文摘》等,凡是看到喜欢的文章,他就剪下来、贴好,以备以后细细品味。目前,他已经收集了11本剪报。在剪报过程中,邱式功还利用平时收集的资料,为老年大学编了两本诗词集,专门用来给绘画者题款、题诗。在为他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他自己也颇有收获,他说:“剪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我还在上班,这11本剪报肯定搞不出来,诗词集也肯定没时间出,所以我认为退休了并不意味着就是结束了人生的学习。正相反,可能退休后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的开始。”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邱式功的身体还挺好,心脏病、高血压都与他无缘。年轻时他爱好排球、游泳、划船、跑步,现在仍坚持每天早上在公园锻炼一个小时。春节家里大扫除,孩子们让他请小时工,他却一个人把3个房间都彻底打扫了一遍。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家里买菜做饭搞卫生等活儿,80%都是他来干,他把干家务也看作是一种锻炼。
  对老年大学、社区、单位等各机构组织的文体活动,不管是书法比赛,还是各种级别的美术作品展,邱式功都积极参与。2001年,他在全国煤矿职工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他的行书作品――江泽民诗作《登黄山偶感》,还被收入《中华老人国画选编》。平时他还很关心国际形势,经常听广播、看时事新闻。他认为,退休后虽然不承担社会工作了,但思想上、观念上不能和社会脱节,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关心时事。
  在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经历了12载春秋,邱式功有很多收获。他说最大的体会有三:一是增长了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通过学习书法。他了解了从甲骨文的起源到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加深了对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系统了解。二是锻炼了身体。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能锻炼大脑、胳膊和腰腿。邱式功一般写书法时都站着写,写一小时的字,相当于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身体锻炼。三是广交朋友,他说:“学校就像个大家庭,学员都是退休人员,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既可以一块学习书 法又可以交流思想、聊天,感觉很愉快。”
  目前,邱式功打算再出一本方便书友题词的《书友便当》。他说:“我出这本书不是为了名利,就是想方便书法爱好者题词时用。虽然退休了,但能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正是因为始终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的事物,邱式功始终有一颗随着时代脉搏而跳动的年轻的心。他的生活就像自己的诗作《上老年大学有感》中所写:“花甲离职不离休,老年大学觅风流。两鬓斑白少年气。学书习字唐碑优。陶冶情操勤为乐,墨海碑林尽兴游。黄昏如同晨曦美,夕阳红霞暖春秋。”
  
  马姐;老年人再婚要慎重
  
  清早,笔者来到北京一座公园。这里到处都是早锻炼的人群,跳舞的、踢毽的、练剑的、打牌下棋的,90%以上都是五六十岁的离退休人员,他们玩起来的热度一点不亚于年轻人。欢歌笑语在公园上空飘荡。
  忽然,一阵无伴奏的歌声从一座亭子里传出来:“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挣多少,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爹妈。”亭子里,唱歌的是两位五六十岁的女士,她们周围坐满了一群爷爷、奶奶辈的白发老人,其中有几位老人是坐在轮椅里的。一位老奶奶坐在轮椅里,头歪着,仿佛已经睡着了。可当歌声一停,她马上抬起头来随着人群鼓掌。当记者问她是否住在附近时,她说是儿子带她乘公交车来的。轮椅也是抬上车的。她已经81岁了,来公园就是为听马姐她们唱歌。“哪位是马姐啊?”老人抬手指着一位身材较高、穿一身黄色运动服、50多岁的女士说:“她就是马姐,她老来这儿唱,大家伙儿都这么叫她。”
  趁着马姐一连唱了好几首歌休息的时候,笔者和她聊了起来,没想到马姐人直爽又健谈。
  我今年57岁,因为单位效益不好,47岁就提早退了。我刚退休时每月480元退休金,现在涨到900元,生活上也够了。我对生活挺满足的,就是担心万一得个大病住院,那医疗费一掏就几千几万的,咱可出不起。所以啊,我现在特别注意锻炼身体。
  我每天都到公园来,先打会儿网球,然后就唱歌。不怕你笑话,别看我这么爱唱,我不识谱,可只要听人唱一遍我就会跟着哼哼。虽然退休10年了,碰到三八妇女节、春节联欢会什么的,单位一组织活动还叫我过去唱呢。
  虽说在这里是随便唱唱,也要让周围的老人爱听,我才能越唱越有劲啊。每回我们都唱一些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的歌,这些大妈们都很爱听。唱的时候我自己也特投入,一唱起来,生活中的烦恼就全抛到一边去了。
  你看我现在挺开心的不假,可你不知道,我遭受过多大的打击。我丈夫走了整整10年了。1998年7月,北京连下大雨,我爱人是供电局的,他上怀柔查线去了,回来时水库上水他没接到通知,结果被大水冲走了。我1997年退休,1998年就出了这事。我们夫妻感情特别好,他那么突然地就离开了我,我好长时间都接受不了这个打击。
  丈夫刚离开那几年,我是眼泪泡着心过日子,整天不吃不喝,拿着板凳坐在马路边上,一呆就呆一天。那时我两个儿子,一个22岁,一个24岁。大的在张家口当兵还没复员,小的在家待业,生活别提有多难了。以前我特显年轻,出了这事后我一下老了十好几岁。现在虽然好多了,但一想起来心里还很难受,我就用唱歌来排遣。
  我原在北京一家家具厂上班,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可精神上总感觉特别累。退休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轻松了,不必那么东跑西跑忙碌了。我现在最操心的是大儿子的婚事,31岁了还没女朋友。二儿子结婚4年多了不要孩子。这我倒看开了,现在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会儿,我想只要孩子们快乐就行。
  我和儿媳相处得很好,去年五一时,我化上妆,穿上旗袍和我儿媳一块儿上街,人家问我儿媳:“哟,你们姐儿俩这是上哪儿去呀?”我儿媳特骄傲地说:“这不是我姐姐,是我婆婆。”
  虽然家庭和睦,但有时也感到孤独寂寞。不少亲戚朋友劝我再找一个老伴,我也不是没想过。可我觉得现在的不少男士不是为情,而是为了你的房子,你的钱。尤其是中老年再婚,还涉及到孩子、财产问题,特别复杂。我有三居室,如果我找一位男士,他可以住在我这儿,但他不能只为了房子或钱而和我结婚。我觉得只有真心相爱,两人才能幸福度晚年。
  有姐妹跟我说:“马姐,你跳舞认识那么多舞伴,在里面找一个不行吗?”我说跳舞是跳舞,现在社会上人多’复杂啊!我到公园玩就是图个乐,跳完就走,唱完就回,别的不想。婚姻这事得靠缘分。能认识真心爱我的男士那当然好,没有缘分就这样我每天也挺开心的。
  
  梁景岚:在老年大学重温学习生涯
  
  这是一本蓝色封面、装帧精美的小书。打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首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和一幅幅灵秀淡雅的画作。这本《诗画同源》的作者是年过古稀的梁景岚女士,她说:“我出这本小书,不为名利,而是为了留住记忆,看好未来,给自己在老年大学5年来的学习作个总结,给自己70岁的生日添一个亮点。”
  在书序中梁景岚有这样的话:“余秋雨先生称,老年是人生诗化的岁月,我愿意孜孜以求地学习,用心用情品味生活真谛,用诗、用文记载诗化岁月,为自己的人生添一抹清韵与淡雅。”
  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她真情实感的流露,自然、怡情;每一幅画,不管是山水还是花鸟,都充满情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细观、细品,仿佛能听到她的心声在山水间流淌,她的情怀在诗歌中放飞。
  
  最重要的鼓励来自自己
  梁景岚戴眼镜、烫发,常穿一件黑领黑袖口的大红外套,走起路来步履轻快,一点不像正值古稀。
  作为一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梁景岚从事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已40余年。在职时,她每天工作繁忙,虽然很喜欢文学、美术,但实在无暇顾及。在她到了60岁该退休的时候,又因工作需要被单位返聘了5年。她说,返聘这5年是她从在职到退休的自然过渡,使她没有退休后的失落或不适,反而增加了对人生的感悟。此时,她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自由度大了,可以随心所欲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2000年,梁景岚带着多年的向往进入了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她把这称为“重温儿时学生生涯”。在这里,她被国画那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文化和历史的艺术深深吸引,陶醉其间不能自拔。
  在70岁生日时,为了给自己学画生涯一个肯定,梁景岚又出了第二本书《诗画同源》。里面收集了她情之所至的百余首小诗、20余篇小品文,还有几幅山水花鸟画。在出版这本小册子时,最让她骄傲和为之感动的是,著名指挥家滕矢初先生为她作序,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为她题词,单 位领导也在题词中对她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她说:“我的诗也许谈不上格律。但我觉得它们都是我心灵深处承载的印记。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翻开旧日的尘封,总会给自己一份足够的惊喜。人都是需要鼓励的。而进入我们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鼓励就是来自自己。”
  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每次上课,梁景岚都很兴奋,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同很多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说笑,感觉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如今,她已从初级国画班升入了花鸟研修班。出于爱好,她还参加了诗词研修班,“享受着生活,收获着快乐”。
  她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只因有缘相聚一堂。享受拼搏后的快乐、激情冷却后的思索。解读人生,沉淀生活,为了年轻时的理想。在老年大学的净土上,天天向上,进取图强。心底有一个梦想,用信念智慧和力量,造就‘中国老年清华’,造就‘中国老年北大’”。
  
  规划退休时间同样有滋有味
  别看退休了,梁景岚觉得上老年大学和上班一样忙。因为颈椎不太好,一累就疼,所以她有个宗旨,白天多好的电视也不看,实在是“舍不得白天的时间”。她还给自己制定了时间表,把一天当中精力最好的时间用来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她说上班时有主业、副业,退休后的生活其实也要分主业、副业。她的主业就是画画、写文章。
  梁景岚生活很有规律,在不上课的日子里,她上午的时间基本用来做主业。每天早8:30,她听新闻广播。因为眼睛不好,她觉得“听新闻”既不用费眼睛,又能知道政治要闻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等,是个很好的办法。听时她还做笔记,什么流行时尚、生活常识、历史钩沉、人物轶事等,凡有喜欢的她都记下来。9:30,她听“作家观察”,这个节目经常广播很多优秀的小说。10点,她就开始做学校里留的作业――画画,学诗,写文。到了下午,有时她出去给别人讲讲课,要不就在家备备课,之后买菜、做饭。晚上是她的副业时间,彻底放松自己,看电视或聊天。她坚持每天做主业的时间至少要有三四个小时。
  除了绘画,梁景岚也很喜欢文学,每当读到一些好句子,她都要反复回味。她记得曾读到过一句诗:喜欢花的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喜欢雪的人,能听到雪花飘的声音。一次她在小区里散步,周围很安静,景色很宜人,她忽然感悟到生活真的很美,她说:“那时我不由就想到这两句诗了。如果我平时不看书,面对此情此景就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了。”
  
  寻找生活中的激情
  有人认为学理科的人虽然严谨但缺少激情,梁景岚一辈子搞理,可身上一点都不缺少激情。带着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她随时能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好的、美的东西。她能从搬家时儿子要丢弃的洗衣板上、从垃圾桶里扔掉的柑皮上联想到逝去的时光,感受到岁月的变迁,这些景物都进入了她的画作和文章。她有个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所见所闻、感触深刻的东西记下来,到时候一整理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梁景岚曾在阳台上种了盆植物,但后来只结了一个果实。孤零零而又顽强生长的果实,触动了她的心,为此她写了一首小诗:“藤架上,一只果实也是收获。庭院中,一朵花也是风景;生活上,有健康就是幸福;事业上,拼搏了就是成功;精神上,有追求就能富有!”
  她觉得人越老对生活的感悟就越深,就越想把它表达出来。而要想用文字来形容、用画来表达这种感悟,就要靠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她说:“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就是我比较爱学习,学习使我更加热爱生活,对生活的热爱又促使我更努力学习。”她写文作画,只为给自己一个肯定,一个激励。她说:“我每天都在想,哪怕我今天只画了一张小画,写了一篇小文,或整理一个什么东西,这天的时间我就没浪费,我就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梁景岚老伴已76岁了,是研究学前教育的。每天老两口各有所学,各有所干。他们有一个儿子。现在她和老伴兴致勃勃地各忙各的,儿子、孙女都特别支持,这让她很欣慰,学得更起劲了。前两年儿子还为老两口安排了一次出国游,因为知道老年人节俭,省不得花钱,就擅自作主给他们报了名。十多天回来后,在机场见到儿子,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美不胜收,不虚此行。”儿子一听就乐了。
  梁景岚觉得退休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退休生活就看自己怎么安排了。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年龄的她,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平时,老年大学经常组织一些书画比赛、美术展览等活动,有时还与市里、区里、社区等各级机构组织联合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每到这时,梁景岚都会积极参与。她不在乎自己的作品是否获奖,只觉得能通过活动和老年朋友交流,活跃了思想,丰富了见闻,是非常愉快的事。
  在老年大学这所白发族的乐园里,梁景岚深感退休后的愉快。正如她诗中写的那样:涂抹书画皆文章,千秋大业方起航。谈笑交友好风光,收获人生乐事忙。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人 退休 生活 北京人的退休生活 北京军区个人直招保姆 北京今天保姆最新招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