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眼【打了眼也能发财】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近几年,古玩大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名正言顺的都叫什么古玩市场。这么些个古玩,都是哪儿来的?眼下揭露的文字不少,差不多全是新近从地上、地下的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它们都到哪儿去了?最后的结局怎么样?您往下看吧。看看您家里是不是也有本想理财捡漏儿,最后打了眼的东西?以下经验可能您就用得上。
  
  “眼货”的妙用
  吴孙子,先说这名儿,是不是听着有点儿别扭?这人本姓吴,单字一个“白”,您想呀,“吴”不就是“白”吗?吴白的父亲原本是个读书人,就因为总是照着书本上的道理讲,结果说了让当官的认为是错误的话,一辈子赶不上涨工资,总比人家低一级半级。他那辈人不懂得什么叫尊严,就知道老老实实的。生了儿子,干脆就叫“白”,什么都没有,最起码走上社会不会说错话。吴白工作以后,也还算是老实,不过他比他爸明白点儿――他爸一辈子没有给头儿送过礼,吴白知道小恩小惠,时间长了就有用。平日里给头儿递根烟,请头儿吃顿饭。现在的吴白,在一家私人公司里当个不大不小的部门经理,混得比他爸强多了。美中不足的是:吴白总说自己是老绝户。人们问:“你不是有闺女吗?”他说有是有,就是无孙子,从此他就叫自己“吴孙子”。
  这几年,市场、媒体一个劲儿地忽悠收藏理财,他吴孙子虽然没有孙子,可发财的念头不比别人差。先是找了个哥们儿帮着长眼,四处转转。一开始流行田黄,他倒腾得真能挣钱,一年挣了一套房子、一部车子,余下的银子,除了被老婆管理起来的,就买了几件田黄。还没等田黄热过去,他就知道手里的东西不真,于是又想了个办法,逢年过节,赶上上司过生日,除了送一份礼物之外,搭上一件田黄。那头儿也不知东西是真是假,反正不是白的不就得了?头儿挺高兴,吴孙子也挺来外快。后来兴青花瓷,他还是一通买,他的理论是:买多了备不住里面就有真东西,就有值钱的东西,差一点儿的送人,值钱的自己留着增值,何乐而不为?
  行里人都知道,玩青花不仅要有人领进门,还要有至少20年的修为和功力,除非你有特殊的经历,碰上哪位收藏大侠把他的功力传给你。吴孙子不信这个,他说藏不厌诈,随机应变耳。什么是理财?他说:“古玩那东西,不过是理财链条上的一个结,管它什么真的假的。”有人一听说花钱打了眼,立刻就晕菜了。
  吴孙子有一哥们儿,两口子把两年挣来的100多万买了一件和田白玉山子。听人家说这东西在市场上最少值300来万,买进卖出,一倒手就是200来万,这两口子乐得差点儿得了脑溢血。那天,吴孙子带了一位和田白玉倒爷,给这两口子的宝贝相相面。那哥们儿因吴孙子说两人跟他特熟,干脆就实话实说了,“您这东西,撑死了,也就值个二三十万。我们上这样的货也就赚10万左右,卖您100个够黑的。”两口子虽然能挣,可一听这话,男的立刻嘴歪到耳朵根子去了,女的捂着心脏,晚一会儿就冒白沫了。吴孙子跟那哥们儿这一通忙活,一晚上没闲着,才把两人料理好了。临了吴孙子这个埋怨,“他们不像我,没有那么大承受力。扔了七八十万,你让他们上哪儿捞去啊!”
  这年头,并不是真的、老的藏品就一定能赚钱,你比如说那些卖假画的,一年到头,比你卖真画的赚得还多。为什么?市场呗!谁的市场大,谁就赚钱。吴孙子说,要买就买仿的,买真的必打眼,这是他多少年来的经验。你送人家东西,人家高兴,能帮你办事儿,不好吗?
  吴孙子说,打眼有大眼、小眼之分,不同的“眼货”送不同的人,这就是学问。大眼东西送大关系、大朋友,小眼东西送一般朋友,或是初交。他告诉我一个秘密,玩儿收藏的人,都有个毛病,买来的东西总想着让人给看看,非看出毛病来。而别人送的东西,很少有人去烦人鉴定,说不定就跟过年的点心糖果似的,各家里转悠,大家心里高兴不就得了?
  就这些“眼货”,他吴孙子也有一件事说起来至今还后悔不已。2000年的时候,他花3万买了一块“清初”玉佩,品相做工,图案纹饰,都很地道。买回来没俩月,就有朋友告诉他是仿的,不值3万,撑死了也就万来块。吴孙子一转手就把东西送一客户,那哥们儿美得不行,一下子给吴孙子两三单生意,光提成,吴孙子就挣了5万出头。9个年头过去了,那时候是古玉的市场,可今天是新玉火爆,古玉蔫。那块所谓“清初”玉佩,人家一倒手卖了20几万,比他当年那几单生意可赚多了!
  别怕打眼,“眼”里面有利润。吴孙子说:“这链条上,没有爷爷,都是孙子。”
  
  无心插柳柳成阴
  人以群分,这话一点儿不假,眼下玩儿什么的都是一圈子,不是圈子里面的人,您就甭想玩儿起来。从前打了眼,回家除了懊糟还是懊糟,现在不同,打眼的多了。据说在收藏市场上玩儿的人,多一半都是打眼的,这样一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市场,不怕你买来的是打眼货,就怕你处理不掉它,没法子让它给你来银子。
  老妪可不是女的,也不很老,50岁不到,像个大小伙子似的,吴孙子说你别看他这岁数,玩儿收藏10年啦,没买着过真东西。吴孙子也纳闷,10年怎么就一件真东西都没买过呢?自打两人认识以后,吴孙子就总想打听个究竟。
  老妪的东西,一不卖人,二不送人,三也不扔,可买起东西来,还真是乐此不疲。10年前,老妪就喜欢上收藏,和别人收藏不同的是,人家淘换东西,总能淘换上一两件真家伙,好不好搁一边,总归是老东西。他老妪一上来,买的不是瓷器,也不是玉器,他喜欢考古,动不动就是仰韶什么的。他以为这些东西学问深,没人造假,也用不着费劲去鉴定,见着一个买一个。他买的第一件陶器,是马家窑彩陶半山类型双耳罐。那叫一个漂亮,第一眼见着就爱得不行,问价,1000元,还真不贵,说不定就捡了个漏儿。还没走到家,老妪就明白了,这1000元白扔了――那只双耳罐放在背包里,一路上就觉得肩膀酸疼酸疼的,真够有分量的。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知道打了眼。不过这东西摆在房间里,那文化氛围,能把小小的房间撑破了。哥们儿来了都说,老妪家里有品位。1000元买来品位,你说值不值?后来他觉得就这么一个东西,太孤单了,又在市场上淘换了一只马家窑彩陶马厂类型陶罐。俩东西放一块,真是比翼双飞。老妪早把这一对东西是仿品的感觉扔地沟里去了。
  这几年老妪开公司,着实挣了点钱,买了两套大房子,一套自己家人享用,一套就留给他的那些“宝贝”。那一屋子“宝贝”,上自四五千年前的陶器,下至民国家具,整个一集团军,海陆空都有――海上的有船舵,陆上的有车轮子,空中的有风筝。据老妪说,个个都是古董:舵,郑和用它下过西洋;车轮子,清兵用它碾过八国联军;风筝,太平天国用它传过信儿……你要听他的,这一屋子的东西都是历史遗物,他管这里叫自己的历史博物馆。
  自从有了这么个历史博物馆,老妪再去淘换东西,别的不找,就找他那馆里没有的。他也不问是不是老的,只要是老的样子,“这里面就有历史,咱们的历史哪来的?不都是上学的时候从新印出来的课本里面来的吗?”别人见着东西,第一个要问是不是真的,保不保老。老妪不问这个,就看东西像不像,只要像,他就问这东西是新的吗?如果对方说不是,他掉脚就走。如果说是新的,他就蹲那儿,拿过来左看右看,好像生怕人家骗他。最后看准了,一通猛砍价,最后你再看,出了市场的老妪,前边抱的,后面背的,就跟一刚下火车的差不多。
  老妪的玩意儿,据说有人给他估过价,最少值1000多万,也有行里人说,值多少钱,不能光凭嘴说,能有人愿意出那么多钱买才算数。说句不好听的,“10万也没人要。”能不能卖钱,对于老妪来说并不重要,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这不儿子搞一对象,他儿子说家里有的是古玩工艺品,随便拿哪个都是钱。人家女方说,谁要那玩意儿,能过日子吗?能住人吗?“我们就要大房子,要汽车,没这两样,甭想订婚。”老妪问儿子是不是真的喜欢那丫头,儿子说非她不娶。得,两样东西一块儿买。你说也邪性,没钱的人,说什么都没钱,他老妪就这么造钱,没几天,就有一大鼻子头找上门来非要买他博物馆里的宝贝。也是刚给儿子置了两大件,正好有人给送钱来了,稀里哗啦卖了一堆“宋秀”“清秀”(他管仿宋的东西叫“宋秀”,仿清的东西叫“清秀”。俩名字多好听呀!),一共卖了七八十万。完了,他请那位大鼻子头吃饭,席间他问,就这东西,哪好呀?大鼻头说:“这最能体现东方的艺术情调。回去少说也翻一个跟头!”
  吴孙子说老妪,从玩打眼货开始,到现在玩的都是工艺品里的精品,和新工艺品不同的是,他玩的全是古典的。
  吴孙子告诉我,打眼在今天这样的商业社会中不是什么坏事,就看你会不会打这个眼了。除了他和老妪的处理办法以外,还有几种赚钱的门路:一种是打了眼,就拿着东西去找人家算账,那么根据古玩市场的规则,就算人家认账,你也得拿出10%来作学费,三两万的还能撑着,百八十万你怎么办?古玩市场有那么一路人,就专挣这路钱,卖了假的,等你拿回来,扣你10%学费。你说你这苦搁哪儿去诉?所以这实在是最下策。再一种是打了眼,回来一赌气全砸了摔了,先解了气再说。三五百,一两千的东西,您这么一个劲儿地听响,老婆不说你什么,谁让你能挣哪!可是三五万,三五十万,就你这么一通折腾,别人不说什么,你老婆就饶不了你。这也是下下策。第三种打了眼不怕,东西留着当个标本,长长见识。说不定什么时候碰上菜鸟,也能像老妪似的,把东西甩出去,赚几个钱回来。
  吴孙子说,玩儿收藏,不打眼就不好玩啦。琢磨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也能 打了 发财 打了眼也能发财 打马虎眼 眼打一成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