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征】 永远的长征晚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位传奇女性,14岁参加革命,曾三过雪山草地,屡经血战闻名军中。王定国,这位人所共知的“王妈妈”,是红军精神的一面旗帜,是迄今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少有的女性之一……2011年5月,在母亲节的鲜花飘香的日子,笔者带着温馨问候和祝福,无限崇敬地走进这位传奇寿星女将军的家,拜望这位跨越世纪的老人、98岁高龄的老红军王定国。
  
  丹青为友写长征
  2011年3月,在北京北四环一个普通的民居6层,王妈妈的书房翰墨飘香,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整个家中沉浸在笔墨丹青的浓香中。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的长征情结,淋漓尽致地宣泄于她的作品之中,感动着她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老寿星王定国精神矍铄,话语朗朗,虽近百岁,仍思路清晰,非常健谈。
  王定国老人想把多年记录下来的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书画展示给年轻的一代,让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们,重温他们难以忘怀的岁月,从一幅幅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红军是怎样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的英勇壮观的场面。
  王妈妈告诉我们,参加革命后,已成为谢觉哉同志夫人的她,边带着孩子照顾家庭,边补习文化。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她一边参与谢老文集的整理出版,一边习文弄墨,陶冶性情,文笔书画都大有长进。每谈到书画,老人的眼睛愈发明亮,脸上呈现出无限快乐与激情,她领我们到书房、卧室看了个遍。王老说,光是装裱好的作品,就有数百幅了。
  王老的作品,大都以赞颂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歌颂祖国山川为题材,每幅作品都寄托着老人对历史的情思和缅怀。在战火硝烟中走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在她的心中太深刻了。上世纪90年代,一次重回战地旧址后,回京休息,王定国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她用了一周的时间,创作了一幅《强渡嘉陵江》:滔滔江水,百船争渡,红旗招展,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当先,浴血奋战……涛声依旧,今年已经98岁的王定国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我们看不到艰苦的长征留在她身上的痕迹。但是,长征却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当时,王定国就在其中的一条船上。透过那芬芳的墨香,我们的思路沿着王老记忆的指引,感受着半个多世纪前的硝烟弥漫、江风战火――
  1936年,王定国不顾个人安危, 凭着勇敢机智,深入关押革命者的敌人看守大院,乔装成“外甥女找舅舅”秘密探视营救战友。多年后,她写下了这段经历的感怀:“辗转张掖甥认舅,楚囚几度共戚休,患难之交情常在,鞠躬尽瘁亦风流……”
  王老指着在过厅高处悬挂的一幅《长城》画说,那是为重修八达岭纪念而作的。早些年长城倒塌,百姓们把碎砖运回家盖房修圈。政府决定重修长城,百姓们主动把砖送了回来,她便高兴地作了这幅画。刘华清同志见画后,又在上面亲提“中华瑰宝,世界奇观”等字。书法“调情志,理气机,排杂念,养筋脉”,王老在走笔挥豪,寄情通意中,追忆往昔,记录历史。
  
  大爱于胸:永远的长征
  从王妈妈家人口中得知,在我们到来的前一天,老人家刚刚坐飞机从四川老家回来,结束了她为期32天的重走长征路计划中的一次旅程。年事虽高,她仍热心于公益事业,目前,她还担任着中国干部管理学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顾问等几十个社会职务,每天的活动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王老的家人告诉我们,她是闲不住的,她参与发起了“中国老年文物学会”,倡导成立了“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电视台拍摄专题电视片,促进对长城的宣传、保护,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王老腰板硬朗,受邀参加活动时,从不要人搀扶。她总是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等活动结束才肯离开,从不提前退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余暇,王定国还写作、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书、日记与新体诗。这些作品、对于像她这样靠自学写作的老红军战士,意味着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是怎样的顽强不息啊!
  喜欢穿红衣的长寿老人王定国有着忙不完的事情,她有着如火的生命激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对人民无限热忱,她胸怀大爱、全然忘我。
  面前这位前额饱满,细眉细眼,身材小巧的王定国老人,可以想得出年轻时她是怎样的一位袖珍型秀丽女子。令我们惊诧的是,那似乎削瘦的肩膀,据说在长征时不过50公斤体重的身体,如何在枪林弹雨中走过那么多残酷岁月,那看似娇小的背后,是怎样一颗勇敢坚强的心?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老人特殊的人生经历:
  王定国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就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担,14岁参加革命后,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红军女将,长征时竟然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营长。她曾经是战争中的女孩,又是革命中的斗士、长征中的战士。长征途中,20岁的王定国用歌声为战士鼓劲,做宣传工作的她比别人多走了许多路。部队行军时,她必须向前赶路;休息时,她们又要回过头慰问演出,从队头一路演到队尾。过雪山时,宣传剧团当拉拉队,在行军的队伍中前后奔跑,唱红军战歌,鼓励大家奋勇登山。老人说:“那时缺医少药,主要是用盐水洗伤口,抹点凡士林,好在天冷伤口没有溃烂,只是小脚趾烂掉了半截,也无所谓。虽然伤了骨头但没有打穿,我把脚趾骨断端用棉花包得厚厚的,碰不着骨头,就这样继续行军打仗……”
  长征路上,王定国一直非常幸运地熬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乐观和坚强让王定国在艰苦的长征中坚持了下来,走完了自己人生中最艰难、最难忘的一段路。正是这种挑战生命的经历和磨练,为她的身体建立了良好的健康基础,同时在心理上建立起一道天然屏障,让老人家在以后的岁月里,即便遇到惊涛骇浪,都能淡定如常,气定神闲。
  战争年代的经历为她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底子,王定国一直有着用凉水洗头的习惯,生活中所有事都自己做,从不吃保健品,一两年也少有感冒一次,医生说,老人现在的心脏和年轻人一样好……
  
  采访结束时,王老坚持送我们步入电梯。走出楼门,举头而望,老人还站在阳台上微笑着朝我们频频招手。笔者不禁眼眶湿热:在五月鲜花遍地开的温馨日子,在无数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阳光灿烂的天空下,仍旧感受着她母爱的光辉。今年是建党90周年,王老98岁,有将近80年的党龄。何谓奋斗终生,也许就是如此吧。
  王老每年有近百天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到红色圣地、革命摇篮,她战斗过的地方,也去浦东、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所见所闻,她都以诗歌或是书画、照片的形式留念。一次在飞机上,有位乘客问王定国:“您多大啦?”“九十多。”乘客非常惊讶地问:“您坐飞机去干什么呢?”老人平静地回答:“我出差。”有人认出她就是谢觉哉的夫人、长征老红军王定国,乘客无不赞叹与敬仰。
  红军长征早已结束,而对王定国来说,她的“长征”永无终点。每隔两年,在气候相宜的季节,老人都要重新回到四川,看看当年的长征路。再过两年,王定国将满百岁,然而,“老年”这个词却不断地被她重新定义。关心国家建设,牵头公益行动,这位跨越世纪的伟大女性,靠着信念,走着自己永远的长征。
  (编辑  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人物档案
  王定国,老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三过雪山草地。曾任中共营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1937年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管理科科长。1946年后,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热词搜索:长征 永远 永远的长征 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