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哪些条件_应川发展科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使得科学与服务以及知识的研发与应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心理学融合诸多相关学科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应用发展科学(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与传统发展心理学相比,应用发展科学更强调生态化研究、发展性研究、积极干预和发展知识的普及。它力图实现多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增效以及深入社会的知识研发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以问题为中心来解决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应用发展科学能够为有关人类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知识经验,同时,它又通过直接参与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促进社会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发展情境论;知识研发与应用;公共政策;儿童和青少年
  分类号:B844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体系不断分化与融合的历史过程。发展心理学本身就是在科学知识不断专业化的过程中诞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已积累了大量关于人类发展的科学知识与事实。然而,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学科,其主要使命在于描述和解释人的发展规律,而较少关注影响个体发展的现实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影响人类发展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并不断加剧,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科学事业面临的新挑战。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日渐成熟的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学、护理学、生态-人类发展学(Ecology-humanDevelopment)、生物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政治学、医学、人类学和犯罪学等学科相融合,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门以应用或干预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分支学科――应用发展心理学(Applie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bucos & Lemer,1999;Fisher & Leaner,1994;Fisher,Murray,& Dill,1993;Sigel & Cocking,1980)。由于在实际的应用实践中所解决和干预的问题涉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的问题,并且需要心理学和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研究者共同协调工作,因此,后来的研究者更倾向于将这一新的学科分支称为应用发展科学(AppliedDevelopmental Science)(Lemer Fisher,& Weinberg,1997)。相应的,该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自己称之为应用发展科学家(Applied DevelopmentalScientist)。
  
  1.应用发展科学的形成背景
  
  1.1应用发展科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问题急剧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婴儿、儿童、青少年以及抚养他们的成人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问题。动荡的国内局势、战争、种族冲突、环境威胁、健康威胁、贫困、失业、暴力犯罪、离婚、单亲父母、留守儿童、危险性性行为、未成年怀孕和未成年父母、滥用毒品与酒精、学业失败以及工作重压、缺少职业训练等诸多不良境况与问题困扰着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Fisher,Fabficant,&Simmons,2004;Lemer,2002;Lemer et al.1997)。然而,已有的科学体系中却没有哪一个学科是专门用来研究和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随着大量新问题的涌现,一些从事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成人及其家庭研究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寻找某些困境和问题的解决途径(Fisher& Lemer,1994)。与此同时,有些国家的政府机构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影响人发展的社会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上世纪70年代起,欧美国家开始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来引导发展心理学家开展应用性的研究工作,如美国的Head Start早期教育干预和社区心理健康运动等。这些活动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照。
  另一方面,应用发展科学的诞生也与大学学术风格的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国家的大学曾经效仿19世纪德国的学术风格。这种学术风格脱离实际,追求所谓“纯粹”的知识,认为知识不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认识,也不是与现存社会情境有关的偶发性认识,反而认为那些与现存文化情境越不相关的知识越有价值(Fisheret al.,2004)。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期望的增加,学者们不得不考虑那些与社会情境有关的知识的有用性或存在方式,也不得不考虑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合理性以及与所处社会文化的关系。随着学术风格的转变,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成为证明科学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应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日益成为科学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更有效证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展心理学家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一方面更直接地体验到了社会所赋予的期望,另一方面他们主要以人和其所处的情境为研究对象,从而能够在已有的基础研究上直接开展应用研究。因此,发展心理学家历史地充当了学术风格转型的先行者(Lemer,2002)。
  
  1.2应用发展科学形成的学科历史背景
  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成熟为应用发展科学的诞生提供了基本前提。一方面,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长期历史渊源和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应用发展科学地应用研究提供了学科和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日益成熟推动了应用发展科学的发展。从中世纪至今,心理科学对于人的发展以及人与所处情境的关系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化和日益准确。中世纪时,儿童被视为预先成熟的微型成人;而今个体的发展被分成了许多具体的阶段和亚阶段(如根据发展的特点将儿童期分成儿童早期、儿童中期和儿童晚期)进行详细的探究。早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身上,而很少关注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发展问题。20世纪以来,研究者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不同理论框架下,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发展,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研究结论。但是,直到如今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依旧存在两大趋势,一是研究的内容和主题日益精细化和专门化,忽视对研究结论的梳理和概化;二是研究的导向是解决已有研究中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已有研究不足的反思成为应用发展心理学和应用发展科学出现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应用发展科学的出现不是对已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完全批判,而是对发展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回归”。Parke曾指出,发展心理学家又回到了“先驱们所关心的科学知识的应用问题上,他们开始在多学科间进行工作的兴趣也与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类似”(Parke.1992)。实际上,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主张在自然情景中研究儿童,既重视知识的科学化整合,又重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后,为了深入探究人的发 展特点和发展机制,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许多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虽然这些理论对人的发展的解释难免存在一定的偏见,但它们从各自理论视角所做出的描述和解释无疑有助于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个体发展的特征和机制。从学科发展本身来说,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会自然地激发应用实践,而对研究对象更深入的了解又会激发新一轮的应用实践(Bronfenbrenner&Evans,2000)。早期发展心理学家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在一起,后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逐渐分开而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当今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要求二者再次进行结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性重复,而是一个更高水平上的融合。
  
  1.3应用发展科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门学科的诞生或独立必须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发展心理学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理论,包括生物心理发展系统论(the 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ical Systems View)、发展情境论(the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和毕生发展观(TheLife-Span View)等。这些新的理论对已有人类发展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整合和拓宽,并为应用发展科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3.1生物心理发展系统论
  生物心理发展系统论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基因活动、神经活动、行为和环境之间不是单向的作用关系,而是双向的、循环式的(circular)和或然性的(probabilistic)作用关系(Gottlieb,1992)。一方面,任何一个水平上的因素都不可能完全决定个体的发展进程或结果,个体的发展是多水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同水平的因素间并不存在一个决定另一个的情况(如Popova在2006年证实了基因水平上的5-羟色胺不能决定行为水平上的攻击行为),多水平因素之间是一种两两双向的、可逆的和或然的作用关系。因此,发展心理学家要想真正揭示人类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就必须针对不同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长时间、情境性、系统性地研究。同时,只有这类研究也才能够为有针对性地干预或促进不同个体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应用发展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关注影响个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如遗传生物因素、认知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此外,它还关注社区因素、社会因素和国家因素等已有理论和研究没有充分重视但却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Fisher&Lemer,1994),Head Start早期教育干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除此之外,应用发展科学还致力于在应用中将以上诸因素系统地结合起来,以求使得各水平上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系统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相同物种的个体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一发展结果,即等终端(equiflnality)理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a.初始条件不同的个体可以经过发展达到相同的终端;b.初始条件相同的个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端。也就是说,相同或不同初始条件的个体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自身的良好或不良发展。Broidy等人(2003)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性研究中发现,表现为同一问题行为的不同个体沿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发展。Moffitt,Caspi,Harrington和Milne(2002)对反社会行为的研究同样发现了这种等终端现象。毕生持续和限于青少年期的反社会行为者虽然在青少年中期的行为表现是相似的,但是大多数限于青少年期的反社会行为者会在成年早期终止反社会行为。发展的这种特点启示研究者既要预先考虑到个体将来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又不能把已有的发展结果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应用发展科学在此基础上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努力使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个体通过不同的发展路径获得良好的发展结果。它特别强调家庭、社区和社会在为个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发展路径中的个体给予及时的帮助。
  1.3.2发展情境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R.Lemer创立的发展情境理论(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将个体发展理解为一个辩证的,而非机械、单向的作用过程。该理论认为物理环境、社会系统和个体发展三者之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互影响,个体发展既是物理环境和社会系统二者对个体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是二者发生变化的原因。个体发展、物理环境和社会系统都具有可塑性,但是其可塑性程度取决于影响因素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如果某一个体能够与影响其发展的诸因素实现良好拟合,则其可塑性就会很高,其发展也更积极、有效(Muuss,1996)。基于这一基本原理,应用发展科学致力于通过调动个体自身、物理环境和社会系统的积极影响来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以往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一般只考察易于研究的少数几个影响因素来预防和治疗个体的问题行为或不良表现,而且不能随着时间的推进对干预和治疗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应用发展科学十分注重应用的实效性,它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和调整干预或治疗方案,围绕构建良好拟合发展模型来选择干预的目标因素和时间段。
  与传统的发展理论不同,发展情境论并不假定一般性发展规则、具体发展阶段、发展任务或里程碑,它认为传统的阶段论是一种预成渐成说(predetermined epigenesis),而发展阶段实际上是以一种或然渐成(probabilistie epigenesis)的方式实现的(Lemer,Easterbrooks,Mistry,& Weiner,2006)。也就是说,个体发展结果不是一个可以精确预计的连续性的量化结果,而永远是一种具有多个可能方向和不同程度发展潜力的状态。当然,人类的可塑性仍然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遗传因素和持久稳定性的变量会严格限制个体发展的基本范围,如气质和稳定的物理环境等。或然渐成的发展观点是对发展的敏感期理论的有力补充,个体在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心理主题,仍然可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弥补,而且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可以增效这种弥补的效果。应用发展科学基于这一理论观点实施干预计划,对于能够通过干预计划取得良好发展的群体进行促进性干预,对于不能通过干预计划实现良好发展的群体进行积极性治疗(Fisher et al.,1993)。此外,应用发展科学并不只针对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干预,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进行积极地预防性干预。
  由于发展情境论是在毕生发展观和生态系统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后两者的一些思想观点在发展情境论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可见,应用发展科学是在不断吸取新近出现的各种 理论观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那些注重发展的或然性、情境性和毕生性的理论观点。
  
  2.应用发展科学的界定
  
  2.1应用发展科学的内涵
  1980年,《应用发展心理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应用发展科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该期刊的刊头写道:“它是研究者和行动者在人类毕生发展领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它是行为科学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解决中进行应用的概念、方法、政策和相关结果的传播平台”(Sigel& Cocking,1980)。1991年,美国国家任务局(National Task Force,NTF)对应用发展科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应用”(applied)是指为个体、家庭、行动者和政策制定者直接提供有效建议;“发展”(developmental)是指人类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系统性连续性的变化;“科学”(science)是指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收集可靠、客观的信息,这些收集的信息能够用来验证理论和应用的效度(Fisher et al.,1993)。这是目前对应用发展科学的一种较为权威的界定。
  近年来,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宽,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也成为应用发展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十分注重伦理目标与实用目标的结合(Lerner et al.,2006)。还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应用发展科学的知识基础和方法的探讨(Chibueos& Lerner,1999;Sigel & Renninger,1998)。
  
  2.2应用发展科学的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应用发展科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些学者和机构对应用发展科学的特征进行了归纳。NTF是一个政府性质的组织,并且长期支持应用发展科学干预计划的实施,因此它对应用发展科学特征的阐释更容易被人接受。1991年NTF召开的一个全国性会议首次公布了这些特征内容,并将应用发展科学确定为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正式内容(Fisher et al.,1993)。NTF指出,应用发展科学是一个从知识研发到知识应用的连续体,其特征是:
  (1)应用发展科学综合知识研发与应用来描述、解释、干预和促进个体发展。应用发展科学认为个体和家庭的功能是不断变化的生物、物理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单纯地跨学科的方法只强调个体与文化的多样性,而应用发展科学强调地是不同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互惠性交互作用。
  (2)应用发展科学认为需要对正常和异常个体不同的毕生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化的认识。
  (3)应用发展科学整合了与其相关的生物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知识。
  (4)应用发展科学的运行过程是互惠性的。科学研究推动实践应用,实践应用又反过来完善科学研究。
  NTF对于应用发展科学特征的界定比较概括,仅仅指明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任务。按照这一界定,应用发展科学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向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十分重视应用研究的生态效度,并且致力于调动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资源。应用发展科学的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土地基金大学”(thelend-grant university)的实践思路和其科研服务过程中的一些特征(Vandenberg-Daves,2003)。此外,应用发展科学涉及一个更为包容性的学术取向,即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到一个整合性的系统中。
  受到生物心理发展系统论的影响,应用发展科学设法整合科研和服务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增进个体与家庭的长期性发展。考虑到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系统性因素,Fisher和Lemer(1994)重新界定了应用发展科学的基本特征,他们所界定的特征包括:
  (1)应用发展科学研究不同对象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在个体、家庭、机构和居民区的发展历程中会存在许多长期性的影响因素,有些因素能够保持跨时间的稳定性,有些则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时间性的变化要求研究者及时地调整研究设计、服务支持和评估计划。
  (2)重视干预计划对于个体差异和个体自身变化的灵敏度(sensitivity)。这意味着干预计划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如个体的种族差异、民族差异、社会等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干预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需要随着个体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3)将个体所在的家庭和家庭的发展作为整个情境的中心。情境包括多种水平,如生物水平的情境、物理一生态水平的情境、社会文化水平的情境(包括政治和经济水平的情境)等。应用发展科学注重围绕家庭来研究、设计和实施干预计划。
  (4)建立分类性的发展过程、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计划和最优化(optimization)计划。应用发展科学强调建立旨在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分类性发展过程、初级预防计划和最优化计划,而不是仅仅去完善矫正性发展计划和干预计划。
  (5)知识研发与知识应用并举。知识研发和知识应用是双向性关系,应用发展科学的知识研发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又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研发。
  这一界定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特征框架。从中可以看到,应用发展科学注重发展系统中每个子系统的作用和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研究性学科,而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新兴学科。
  
  2.3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领域
  
  最近10年来,国外的应用发展科学家积极地探究不同的应用性研究主题,这为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表1列出了这些调查和行动所涉及的部分主题。最近出版的教科书、著作中的综述性章节、手册、期刊或期刊的特定部分(如《婴儿和幼儿》中的“应用发展理论”部分)都在对应用发展科学进行重点介绍。《应用发展心理学杂志》、《应用发展科学》、《儿童服务: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都是新近应用发展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交流和传播平台。国内的心理学学术性期刊中还没有专门的应用发展科学专栏,更没有专门的学术期刊来交流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成果。
  
  2.4应用发展科学的方法和伦理特征
  应用发展科学家也已经认识到现有社会化研究方法的不足,从而开始增加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设计、建立更加精密的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更加概括和有效的理论等。在具体的应用研究中,研究者注重关注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调节和中介作用、互惠性影响、非家庭性影响和宏观环境(邻居、政策和文化)的影响。Collins和Ovarton(2006)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存在先天的个体差异,他们对环境的反应风格和自我约束特点上存在差异,这样一来,不同的教养行为、环境刺激和生活事件会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结果。Bates,Pettit和Dodge(1995)在一个追踪研究中发现,婴儿期的生理性特征(如高活动性、冲动性、困难气质)能够显著预测其十年后 的外化问题行为,同时,婴儿期的早期特征会引发苛刻的父母教养,而不良的父母教养同样能够预测个体在青少年期的外化问题行为。可见,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个体遗传或生理特征与外界的近端或远端影响因素是很难分开的。应用发展科学中所设计的研究和干预计划可以在研究它们之间作用机制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个体自出生就存在相互差异,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个体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他们在不同的情形中对不同个体和事件的反应差异也逐渐扩大(Muuss,1996)。因此,研究者很难将基于某些个体的研究结论推广到所有个体身上,而应用发展科学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来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活动。
  随着应用发展科学的发展,家庭和社区转变为研究团体中的正式成员,被研究的对象或“消费者”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这样,大学或研究院所的传统结构和功能必须做出调整,并且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延伸学术(outreachscholarship)或延伸研究(outreach research)。所谓延伸研究是指需要研究者、研究对象以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并融知识研发与知识应用为一体的研究范式(Chibucos&Lerner,1999)。在延伸研究中,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的研究者必须走出所在机构,并与研究对象及其所在的家庭、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合作,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来积累科学知识和服务社会。Jensen等(1999)比较了基于大学的研究(得到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支持,使用效率模型)和基于行动实践的研究,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多地实施延伸研究。在延伸研究中,知识的应用促进了大学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科学家可以与那些寻求理解和帮助的儿童、家庭、社区一起来界定问题、研究方法和干预措施。干预计划的运行会涉及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者、执行和共享干预计划的家庭等。可见,这样的一个知识产生过程不仅更科学、有效,而且会直接与知识应用联结在一起。
  针对延伸研究的实施,Lerner,Fisher和Weinberg(2000)提出了相应的原则:a.增加对外部效度和人类发展具体生态环境相关度的关注,而不是设计周密的实验室实验;b.研究既要满足社区合作者的需要,又要使其在应用研究中发挥作用;C.既要致力于测量个体和所处情境的发展结果,又要致力于评估干预计划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d.根据当地社区的需要和变迁及时地调整干预设计与干预过程;e.根据当地的社区环境来调整研究方法;f.坚持研究的长期性,即大学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应针对社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或干预,以实现有益于社区的发展目标;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则,如合作学习(社区专家与大学专家间的合作学习)、大学和研究机构应该保持谦恭的姿态、从文化层面上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等。
  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实践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伦理要求。Fisher(2005)指出应用发展科学家应该受到研究伦理、行业服务伦理、各因素和主体间依赖关系的约束。此外,他们还认为延伸研究为科研和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渠道,它使得应用发展科学家将传统的研究被试、患者和来访者转变为参与者、消费者和合作者。这样,应用发展科学的出现会伴随产生一些已有领域和行业伦理所没有明确限定的新领域。Lamer等人(2006)指出,尽管应用发展科学家从传统的临床、学校或咨询心理学领域脱离出来,但是既使那些接受过不同领域或多领域训练的应用发展科学家也还没有用已形成的伦理原则来规范研究。因此,为了防止在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附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我们需要在推进应用发展科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相关的伦理规范,如限定研究人员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被干预家庭的隐私信息等。
  
  3.应用发展科学与社会发展
  
  社会良性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和机构的合作努力,同样,也只有所有部门和机构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应用发展科学力图通过促,成这种合作,以确保每个个体在近乎相同的平台上进行积极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它还鼓励研究者、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实现个体、家庭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3.1应用发展科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力保障
  应用发展科学旨在促进发展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脆弱儿童、青少年、成人或他们家庭的积极发展。进入21世纪,学者、行动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认识到发展科学在人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发展科学可以有效地阻止由于贫困、早产、学业失败、儿童受虐待、犯罪、青少年怀孕、物质滥用、失业、福利依赖、歧视、民族冲突和医疗社会资源不足所导致的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机会的破坏(Lemer et al.,1997)。例如,面对一个慢性发音困难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会习惯性地将其归为临床原因,而应用发展心理学或应用发展科学则从儿童所处的各种情境因素来开展干预活动,如研究发音困难的生理和心理社会原因、培训父母如何教养他、有意识地指导同伴帮助他、传授给教师教育发展迟缓儿童的技巧等。
  传统的研究者专注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纠正,而应用发展科学的研究者则倾向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当今的应用发展科学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个体没有问题行为并不等于他获得了必要的生活技能,预防消极行为的出现与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不能同日而语。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果包括六种个体特征,即能力(competence)、沟通(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自信(confidence)、关爱(caring)和奉献(contribution)(Lemer,Almerigi,Theokas,&Lemer,2005)。Benson(2002)进一步探讨了实现以上发展结果所需的资源,确定了40种内外部发展资源,外部发展资源如家庭支持、受到社会尊重、积极的同伴影响、青少年活动等,内部发展资源如成就动机、诚实、交际能力、自尊等。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拥有的发展资源越多,他(她)越可能进行积极健康地发展,且越不可能出现问题行为。那些能够为儿童青少年发展提供发展资源的干预计划可以帮助他们持续地积极发展(Benson,2002;Lemeret al.,2005;Wenger,LeadbeRer,Guzman,&Kral,2007)。
  
  3.2应用发展科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
  应用发展科学又是一种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工具。应用发展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整合已有的相关公共政策,并通过研究工作来吸引社会机构参与居民区实践,从而实现科学研究与服务实践的统一。应用发展科学通过确定村(社区)、镇、县、市、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以及整个国家的情况或者不同 阶层、团体、亚文化群体、民族的特点是否与实证研究结果相符来制定和修改公共政策,从而实现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应用发展科学还会帮助政策制定者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政策,以确保所有家庭中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积极、有效地发展自己和奉献社会。图1提供了一个有关青少年政策的社会化模型,它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应用发展科学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的。
  图1表明,公共政策应该确保家庭有能力为子女提供限定和期望(boundaries and expectations)、满足子女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提供爱和关怀的氛围、建立自尊、鼓励和支持子女成长、培养积极价值观以及使其与居民区保持积极联系等。如果干预计划能够将这些资源有效地用于青少年的发展,那么积极的发展结果就会出现。反过来,文明社会的进步也会影响家庭和家庭中子女的发展。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会首先受益于公共政策和干预计划,而后这种好的发展结果会在其建立家庭后的教养行为中表现出来。该模型表明,文明社会的进步可以通过促进家庭的教养和社会化功能来实现。
  
  3.3应用发展科学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应用发展科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这些启示既反映在该学科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方面,也反映在整个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方面。
  社会的进步需要融合多个学科来解决影响人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往往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解释分析某一问题,并从单一学科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应用发展科学避免了这一不足,它主张以问题为中心,从实践的角度确定良好的解决措施,并由所涉及学科的学者来指导问题的解决。这样,各种学科的知识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融合和完善(Lemer,2002)。
  学术研究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反映了个体、组织和机构行为的标准或规则,它指导和规范着个体和组织机构如何去处理具体的事宜。此外,公共政策还反应了公众所相信、思考和重视的内容,这会影响社会资源的调配和分布。应用发展科学认为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应该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实现学术研究与公民生活的结合(Fisher&Lemer,1994;Lerner,2002;Shwalb et al.,2005)。应用发展科学家还需要调动研究中涉及的民众来协同政策制定者一起制定和修改公共政策,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
  要高度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儿童和青少年是未来的社会人力资源,儿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地为将来社会做出贡献(Lerner,Freund,&De Stefanis,2001)。社会的良好发展又能够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发展资源和良好的公共政策。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个循环影响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保护政策过于笼统,而且主要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着眼于问题的预防和个体的积极发展。应用发展科学认为必须首先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积极发展,才可能实现文明社会的进步。它主张通过建立大学或研究机构与居民区的合作关系以及调动其他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
  
  4.小结
  
  纯粹的基础性研究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周期太长,社会发展需要应用性的研究来更有效地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发展科学正是在这一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应用发展科学在诸多新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科研与实践相融合的学术思路,以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整合许多学科的科学知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实现个体、家庭及社会的良好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发展科学形成于美国,并主要在欧美国家得到发展。非欧美国家的应用性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而是伴生在不同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之中。对国内近3年(2004.6~2007.6)来在《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和《心理科学》上所发表研究成果的初步统计发现,与应用研究有关的文章有17篇,占发表总篇数的0.9%,专门的应用性研究文章仅有10篇,占发表总篇数的0.5%。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是十分欠缺的,而这种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匮乏可能会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障碍之一。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会给民众带来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使得劳动力和资源流向城市,城乡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资源严重失衡。我国发展心理学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存在着重基础研究轻实践应用、重特征考察轻机制探究的发展趋势。另外,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婴幼儿的护理问题、独生子女的教养、离婚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留守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祖父母教养、网络成瘾、转型期的诚信问题、高考引发的问题、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和贫困问题等(林崇德,2007)。应用发展科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应用研究范式、对家庭功能的强调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研究思路,会给国内心理学工作者提供许多启示。

相关热词搜索:科学 发展 应川发展科学 川发展 川瑞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