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取向研究概述|研究取向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 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未来取向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观点有要素现、过程观和动机一认知一行为观,主要测量方式包括问卷法、投射法、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和完成故事技术。个体的年龄、性别、人格和情绪等是未来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取向在健康行为、物质滥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明确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完善测量工具、采用精巧的实验设计并进一步探讨未来取向的脑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未来取向;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取向
  分类号 B84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些格言都体现了人类思维和行为指向未来这一重要特征,当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发展成对于未来这一时间框架的偏好时,个体就成为了一个未来取向者。对于未来取向者,未来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他们总是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好规划,这些特点都会对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并由此决定着个人事业,甚至决定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对未来取向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概念界定、结构、测量工具、功能、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未来取向进行阐释和探讨。
  
  1 什么是未来取向
  
  英文中的future orientation或future timeorientation被学者译为未来取向或未来定向,本文译为未来取向。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早在1949年就提出人类是具有“未来取向”天性的,他在讨论心理成熟时指出个体的行为是从被即时的冲动支配到以目标为指向而转变的,这种以目标为指向的行为就表现出了人类“未来取向”的天性。自此,阿德勒和以后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家进一步阐释了个体未来取向的程度和质量是测查心理健康卓越性的一种方法。Giesme(1983)把未来取向定义为卷入未来的程度,包括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Nuttin(Ⅱ985)认为时间取向是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偏好的方向,主要指向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客体和事件,这也暗示了未来取向的涵义,随后,在认知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影响下,芬兰心理学家Nurmi(1991)在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取向是指个体对于未来的设想和规划,是一个由复杂的,多阶段组成的过程,Zimbardo和Boyd(1999)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形成一种行为倾向,当倾向发展成对于3种时间框架的某一种的日常关注时,这被称为认知时间的偏向,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取向,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
  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未来取向都是描述人类思维和行为指向未来的心理结构,有必要对表征未来心理时间的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事实上,未来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都是针对未来这一时间框架而进行的研究,但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黄希庭,2004)。它研究个体对于未来的知、情、意、行等所有问题,其研究范围宽而广,而未来取向是从另外一种单一的角度去研究,它着重探讨个体对于未来的偏好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其研究范围小而具体。从这一角度来讲,未来时间洞察力包含着未来取向的研究内容。
  
  2 未来取向的结构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取向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未来取向是一种单一结构还是一种多维结构,是一种认知过程还是一种动机、情感过程。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要素观、过程观和动机一认知一行为观。
  
  2.1 要素观
  许多学者认为未来取向是一种静态的、多维的心理结构。如Gjesme(1979)在对自编的未来时间取向问卷进行因素分析时发现,未来取向包括卷入(个体考虑未来的程度)、期望(个体所预期的未来的长度)、占据(思考未来占据个体思维的程度)和速度(觉察未来的速度)4个因素。Trommsdorff,Lamm和Schmidt(1979)把未来取向划分为4个维度,即广度,密度、情感(消极和积极)以及归因元素(内控和外控)。Helaire(2006)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汇总,确定了未来取向的6个主要维度。(1)具体性,它主要是以个体对未来所期望的积极事件或预期的消极事件的数量为指标,(2)广度,它以个体预期自己要多久才能完成计划或实现目标为指标。(3)突出性,以个体对个人未来思考的频繁程度为指标,(4)计划,它以个体做出计划以实现目标的程度为指标。(5)乐观性,它是情感的基调,以个体对积极事件发生的期盼程度为指标。(6)控制信念,即内部控制一外部控制,它以个体对自己多大程度上能决定个人未来发展结果的信念为指标,Helaire所综述的6个维度包含了大部分学者对于未来取向维度的划分。
  要素观从静态角度把握未来取向的内容,这种内容取向虽然揭示了未来取向的基本结构,但却没有揭示出未来取向的动态性和丰富性,不能很好地揭示未来取向这一心理特征的实质。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者从另一角度对未来取向进行了研究,强调未来取向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是由不同的心理过程组合而成。由此,未来取向的过程观逐渐显现。
  
  
  2.2 过程观
  20世纪80年代芬兰心理学家Nurmi(1987,1991)从认知一动机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取向的过程模型,他把未来取向划分为动机、计划和评价3个先后过程。如图所示(见图1),首先,人们根据自己的动机、需要,以及对自己毕生发展的预期等因素来确立目标(动机过程);其次,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必须对如何实现目标进行完善的计划(计划过程);最后,我们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评价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及计划的可行性(评价过程)。
  动机过程主要是指目标的确立,人类的许多动机、兴趣都是未来取向的。例如,中学生希望毕业时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大学生则希望自己能在毕业之时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等等,这些动机给人类提供了可以期望的未来的事件和客体,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动机和需要设立许多未来可以实现的目标;计划过程是指定向于未来事物的个体是如何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目标的。首先,人们必须构建目标和目标实现的未来情景的表征。其次,个体必须制定计划和策略来完成预定的目标。计划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计划和策略的完成,个体运用策略实现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探索和投入两个过程。探索是个体考虑多个选择,搜集多方面的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投入则是指个体承诺并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为实现目标而不断付出时间和精力,这一阶段通常是我们所谓的行动阶段:评价 过程是指个体在确立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评价实现目标和完成计划的可能性。评价过程在未来取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会坚持实现自己先前确定的目标。未来取向的3个心理过程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系统,他们相互影响。
  未来取向的过程观从动态角度去考察未来取向的结构,着重未来取向所蕴含的心理过程,阐释了未来取向这一心理特质的心理发生过程,但是它却对未来取向这一心理特质所包含的认知过程缺乏重视。在此背景下,Seginer在过程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取向的动机-认知-行为观。
  
  2.3 动机-认知-行为观
  在Atkinson的期望价值理论和Nurmi的未来取向过程观的影响下,Seginer(2000)提出了未来取向的动机-认知-行为观。她认为未来取向包括动机、认知表征和行为3个变量,首先,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它刻画了个体对于未来的需要,愿望和兴趣;其次,动机诱导个体形成对于未来的认知表征;最后,动机促使个体通过探索和投入(行为)来实现那些关于未来的认知表征,
  Seginer和Lilach(2004)具体阐述了未来取向的3个变量,她把动机分为价值、期望和内部控制感3个变量。价值是指个体对于未来生活领域的价值判断,即未来生活领域对于个体来说是否是有用的和重要的。期望是指个体认为未来特定生活领域(例如工作、家庭)的希望、愿望和计划等实现的主观可能性的大小。个体认为未来的希望、愿望等实现的可能性越大,个体所抱有的期望越高。内部控制感则是指个体对于具体目标和计划的内部控制程度,包括能力和努力两种成分。不同的个体所持有的内部控制感不同,有的人认为自己不能控制未来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完成,而有些人则认为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计划的完成。认知表征则是根据对未来的想象和看法所作出的描述,具体而言是指个体对未来生活历程中特定生活领域的希望和恐惧。Seginer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把行为分为探索和投入两个变量。探索包括寻求建议,搜集信息、探索适用性等一系列活动。投入则是追求具体的目标。未来取向行为变量中的探索和投入与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投入在抽象程度上是不同的,未来取向中的探索和投入能使希望、愿望,计划具体化,而同一性理论中的探索和投入主要针对于自我。
  
  3 未来取向的测量工具
  
  对于未来取向的测量主要采用问卷法。主题统觉测验、圆环测验、讲故事技术以及完成故事技术也是测量未来取向的重要方法。
  
  3.1 问卷法
  3.1.1 未来时间取向量表
  未来时间取向量表(Puture time orientationscale)起源于GJesme(1979)制定的未来时间取向量表,后又从Heimberg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中抽取了几个条目,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14个题项的量表。该量表有卷入、期望、速度和占据4个维度,被试可以对题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进行4级评定。它主要测查对于未来的关注程度,卷入未来的程度以及觉察未来的速度等特点,例如题项“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对我来说,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很漫长”反映了个体觉察未来的速度,而题项“生活当中我考虑最多的是现在的感受”,“我仅仅在很小的程度内思考未来”等题项则反映了个体卷入未来的程度。Elizabeth和Deyling(2004)对此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该量表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62,达到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3.1.2 未来取向问卷
  未来取向问卷(Thc future orientationquestionnaire)为开放式问卷,用来评估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焦虑(TrommsdorR,Lamm,&Schmidt,1979)。此问卷经过Seginer(1998,2000,2004)的使用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此问卷首先要求被试考虑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焦虑,并写下进入他们脑海中的每一件事情。问卷对于希望和焦虑的描述是分开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10条横线,但对于被试所列举的希望和焦虑的数量不做要求,其次,让被试对每一种描述进行时间标定,即写出他所希望和焦虑的事情成为现实的时间。然后对被试所列举的希望和恐惧进行编码,把它们划分到具体的未来生活领域中(职业、婚姻与家庭等),如“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医生”这一描述将被划分到职业领域中。最后通过分析被试对于未来特定领域生活(例如婚姻,职业等)的希望和焦虑的时间跨度和数量多少等指标考察个体未来取向在特定领域的广度和密度等因素。
  3.1.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
  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以Nurmi提出的未来取向过程观为理论依据,主要用于考察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未来取向问卷(Puture-orientationQuestionnaire)由张玲玲(2005)翻译并修订。共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分别在8条横线上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的目标、愿望和担忧的事情,同时写出相应目标实现的年龄和担忧的事情成为现实的年龄,这一部分主要测查未来取向的动机成分。第二部分是结构性项目,用于考察青少年在未来主要领域(教育、职业、婚姻\家庭)的未来取向的发展(张玲玲,2006)。该问卷通过探索和投入两个方面来考察个体的计划过程。各个题项除了关键词即哪个领域外,其他表述均相同。探索的题目,如未来婚姻和家庭领域――“你经常思考或计划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吗?投入的题目,如未来受教育领域――“初中(高中或大学)毕业后,你要实现自己今后的受教育计划的决心有多大?考察三大领域的计划过程的题项共20个,并且都是5点计分。问卷还通过对目标或愿望实现的内外部归因和相应的情感体验的评定作为对评价过程的考察,Nurmi的未来取向问卷由于其有理论依据,且系统化、结构化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3.1.4 未来结果考虑量表
  未来结果考虑量表(Consideration of futureconsequences scale)用来测量个体在当下行为时考虑远的未来结果的程度,此量表让被试对12个题项进行5级评定(从极不符合自己到极符合自己),每一题项都体现了个体对未来结果和即时结果的偏好(strathman,Gleicher,Boninger,&Edwards,1994),例如:“我愿意为了获得将来的成就而牺牲现在的幸福和快乐”,“我考虑事情未来的样子,并试图通过自己日常的行为来影响那些事情”等题项体现了个体对于未来结果的偏好。而题项“我的行为仅仅受到自己行为即时结果的影响”,“我的日常工作有具体的结果,因此它比那些较远结果的行为更重要”体现了个体对于即时结果的偏好。Strathrnan等人(1994)在编制此量 表时发现该量表只有一个因素并报告了较好的信效度,而Joireman,Balliet,Sprott,Spangenberg和Schultz(2008)却发现未来结果考虑量表包含两个因素,即考虑即时因素和考虑未来因素。Petrocelli(2003)进一步发展了未来考虑结果量表的简化版,他把原有的12个题项简化为8个题项。
  3.1.5 时间洞察力量表中的未来分量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形成一种行为倾向,当倾向发展成对于3种时间框架的某一种的日常的关注时,这被称为认知时间的偏向,即过去,未来和现在取向。正是基于以上分析,Zimbardo等人(1999)编制了56个项目的时间洞察力量表,此量表包括5个因素,即现在宿命、现在享乐、未来取向、过去消极,过去积极。但Worrell和Mello(2007)在对Zimbardo的时间洞察力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时却发现此量表除以上因素外还包括对未来消极情感这一因素,未来取向分量表让被试对题项进行5级评定(从不符合自己到符合自己),每一题项都体现了个体对于未来的倾向性,例如:“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早晨计划好一天的事情”,“当我想完成一些事情时,我会设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赋予具体的涵义”,“我会通过制定步骤而准时完成任务”等题项都反映了个体的未来取向特点,Zimbardo等人(1999)的研究指出时间洞察力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77,未来取向分量表的重测信度0.80。
  研究者还针对人们对未来的观念编制了大量的问卷和量表,除以上介绍的几种问卷和量表外,与未来取向相关的问卷和量表还有Zaleski的未来焦虑量表、Zurkerman的感觉寻求量表、Oner的未来时间取向量表和Shipp,Edwards和Lambe~(2009)的未来聚焦量表等等。问卷法具有操作简单,计分容易、客观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人们对未来取向的建构不同,他们所编制的测量工具也有所不同,因此测量工具所测的结果没有可比性。而且,大部分测量未来取向的问卷只能测量某一个维度,无法提供全面的评估。
  
  3.2 其他方法
  3.2.1 圆环测验
  圆环测验(circle test)这种方法让被试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环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把这些?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以表达时间段关系的意义(黄希庭,郑涌,2000)。具体做法是先向被试呈现一张空白方框纸,主试向被试呈现指导语:对于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你感受如何?请在下面的方框内自由地画出3个圆。注意:不要有多余的图案,要把你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感受真切地融入3个?的大小及排列组合方式之中;画完后,请对相应的圆用文字注明“过去”、“现在”与“未来”(郑涌,2004),为了增加圆环测验的效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被试询问一些附带问题。最后针对被试所画3个圆的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来确定分类指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被试的时间取向以及时间关联性等指标,例如,在时间取向这一指标上,如果过去 为将来的发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2 性别
  在未来取向的认知表征方面,Greene和Debacker(2004)发现女性在表征她们的未来时包含丰富的内容,而男性则有较少的未来目标,并且这些目标较为均衡的分布在个体的未来生活领域中,Lamm,Schmidt和了rommsdorff(1976)曾研究了性别和社会阶层对于未来取向的影响,他对100名14-16岁的男孩和女孩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发现:在职业领域中,男性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密度要大于女性青少年;在家庭领域,女性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密度要大于男性青少年。他们同时还发现年轻女性报告了较多的私人领域(婚姻和家庭领域等)的希望和恐惧,Nurmi(1991)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研究进行了汇总时发现许多研究都表明男孩更倾向于生活的物质方面,而女孩更倾向于生活和家庭方面。Seginer“988)曾用希望和焦虑量表对112名以色列犹太人和116名阿拉伯青少年的未来取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以色列男性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军事服役、工作、职业,而女性青少年则更关注婚姻、家庭和他人;阿拉伯女性青少年更多的关注高等教育,自我和他人福利,而男性青少年则更关注集体事物,例如政治和经济。
  
  4.3 人格
  黄希庭和郑涌(2000)用圆环测验和完成句子测验对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做了探讨,结果发现所有的过去取向者都在低自我认同组,而高自我认同组中未来取向者占大部分,揭示了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洞察力结构的整合作用,即高自我认同组个体有着更大的现在广度,更积极而远景开阔的未来取向以及更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组则是过去广度更大,过去取向更多。个人的一些特点(如拖延)也会影响未来取向的发展。Elizabeth等人(2004)采用Giesme的未来时间取向量表研究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时发现未来取向与拖延成显著负相关,即拖延成绩高的个体其未来取向程度低,而拖延成绩低的个体,其未来取向程度高。Ferrari和Diaz-Morales(2007)对未来取向与拖延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采用拖延量表和Zimbardo的时间洞察力量表对275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拖延的两种形式(避免拖延和唤醒拖延)与不同时间取向有不同的联系,唤醒拖延高的个体,其未来取向程度低,而避免拖延对于个体未来取向的影响不显著。
  
  4.4 情绪
  在情绪方面,Dickstein等人早在1966年就发现死亡焦虑和未来取向成负相关,高度的死亡焦虑会导致未来取向的消失。而Elizabeth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死亡焦虑对改变个体的时间取向的作用是不显著的。Seginer等人(2004)研究了孤独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通过对以色列11年级青少年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发现,孤独的青少年的未来取向的得分要比被社会包围的青少年的未来取向的得分低,其中未来生活领域的主题起到调节作用,即孤独对于未来取向的影响只适用于关系领域(社会关系,婚姻家庭)而不适用于工具领域(高等教育,工作和职业)。并且孤独只影响未来取向的动机因素(期望、价值),但并不影响未来取向的认知表征和行为倾向。
  除以上因素外,个体的气质、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控制信念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工作环境(D50mebekk&qjesme,2009;Neblett&Cortina,2006;Nyhus&Webley,2007;Webley&Nyhus,2006)等也会影响到个体未来取向的发展,
  
  5 未来取向的功能
  
  未来取向是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它与目标设定、对未来的积极期望以及个体的计划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于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今研究主要集中于未来取向对个体的健康行为、物质滥用以及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5.1 未来取向与健康行为
  未来取向的人对未来充满积极期望以及对未来有完善的计划,这些特点都表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采取健康行为,Adams和Nettle(2009)对时间洞察力、人格和吸烟、肥胖以及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5种方式来测量个体思维和行为指向未来的心理结构。未来结果考虑量表、Zimbardo时间洞察力量表中的未来分量表以及时间贴现率是主要测量方式,通过对423名个体的调查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大五人格变量以后,未来结果考虑量表和吸烟及肥胖有显著负相关,即未来结果考虑量表得分高的人将会有更健康的行为模式,未来取向的个体更倾向于减少现在成为吸烟者的倾向。DauRhcrty和Brase(2009)研究了个体的心理时间对于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者采用未来结果考虑量表、Zimbardo时间洞察力量表中的未来分量表测查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指向未来这一心理特征。研究者所采用的健康行为包括运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带头盔,开车记安全带,外出搽防晒霜等12种日常行为,通过对467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所有的12种健康行为和至少一种时间量表相关,并且所有的时间量表和至少一半的健康行为存在相关,其中,Zimbardo的未来分量表和11种健康行为显著的相关。研究表明未来取向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5.2 未来取向与物质滥用
  Zimbardo和Boyd(1999)使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对个体的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以及喝酒、吸烟、药物使用等物质滥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未来取向与自我报告的物质滥用呈负相关,那些未来取向程度较高的个体与未来取向程度较低的个体相比报告了较少的物质滥用。虽然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但是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Wills和Sandy(2001)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们通过对454名初级学校的学生调查发现,未来取向与早期的物质滥用成负相关,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未来取向对物质滥用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应对行为等中介因素起作用的,Apostolidis,Fieulaine和Soule(2006)~过对276名法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未来取向是大麻吸食的显著性预测因素,但回归分析表明对大麻的感知是未来取向与吸食大麻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这也表明未来取向对物质滥用的间接保护作用。
  
  5.3 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
  未来取向对于个体的学业成绩有积极的预测作用,Nuttin早在1985年就对指向未来的心理结构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未来的广度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与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个体未来的拓 展范围越广,对未来的态度越积极,成就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Bowles(2008)对228名青少年的调查也发现,未来取向与个体的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联系,Barber,Munz,Bagsby和Grawitch(2009)采用Zimabrdo时间洞察力量表中的未来分量表和现在享乐分量表对31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也表明未来取向对个体的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未来取向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学业成绩,但这种关系仅仅存在于自我控制较低的个体中,这表明自我控制是未来取向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
  除了以上功能外,未来取向还对学业投入、环境保护行为、计划水平、预测(Horstmanshof&Zimit,2008;Corral-Verdugo,Fraijo-Sing,&Pinheiro,2006;Mgj8like&Schanz,2009;Pezzo&Litman。2006)等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
  
  6 小结
  
  未来取向是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它对于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今对于未来取向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结构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上,对于未来取向的相关研究的探讨也还停留在两者表面相关上。对于未来取向是一种预测因素还是一种影响因素探讨不够,这也是我们目前进行相关研究的一大瓶颈,因此,我们在探讨未来取向的功能机制方面还需要下大力气;与此同时,对于未来取向的测量大多使用问卷法,问卷法简单易行,能够提供大量的关于未来取向的信息,但是大部分问卷忽视了对于未来取向一个重要维度的测量,即对于个人对未来的偏好程度这一维度很少有问卷设计到,这就大大降低了问卷的效度,此外,各种测量未来取向的问卷都是基于不同的理论设计而成,这就使得我们不能整合方法不同的各项研究,因此,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开发合理、有效并被大家公认的测量工具,从而能够使大量零散的研究得到有效整合;此外,未来取向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涉及精巧的实验来对此问题进行细致而精确的探讨;最后,相关事件电位、功能核磁共振等为未来取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许多研究者(Abraham,Schubotz。&Cramon,2008;Lcc,Akanuma,&Mcguro,2007)也初步探讨了未来取向这一心理过程的脑机制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取向 概述 未来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 研究取向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